分享

和麻雀一样的鸟,国人只用了十三年,就吃到灭绝,比入侵生物还惨

 acerbookstore 2020-07-10

说到吃,没有哪个国家能赶得上咱们国家,或蒸,或煮,或炸,各式各样的佐料,配一油盐酱醋,怎么吃,也吃不够,吃文化渗透每一个国民。不过今天分享的可不是什么食谱哦,一起看看吧!

看一下今天的主角:黄胸鹀前些天,黄胸鹀正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距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你也许从未听说过这种小鸟,但你很可能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它在菜单上的名字:禾花雀。

你肯定以为,本来这种小鸟肯定就稀少,大错特错了,13年前,黄胸鹀还属于“无危”状态。那时候满山遍野的到处都是这种小鸟,仅仅过了十年,有生物学家和学者就注意到这种物种的危机,十年来,禾花雀的数量下降了99%,这组数据不可谓不让人深思,至于原因:俄罗斯的研究者曾经对此十分困惑,他们猜测可能水坝影响了繁殖地草原,或者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导致适合黄胸鹀越冬的稻田正在减少,但这种级别的变化根本不足以解释它过去二十年里的断崖式崩溃。

他们那时还不知道,黄胸鹀面临着另外一个致命问题。它们是候鸟,每年迁徙到南方越冬;而它们迁徙之路要经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中国。在这里,黄胸鹀是一种传统美食。从上个世纪起禾花雀就受到大量的捕捉,因为味道美味,又因躯体瘦小,所以价格比较贵。每天都有大量的鸟儿被捕杀。

繁殖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黄胸鹀会飞到较温暖的东南亚过冬,途经中国东部地区。大量的黄胸鹀会在夜间聚集于冬季栖息地,猎人们可以轻易用网子将其捕捉。黄胸鹀经常筑巢于矮树丛底,其胸腹部为鲜黄色。从1980年到2013年,禾花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90%,已经有灭绝的危险。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俗称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级为“极危”,成为首个被吃到,灭绝的物种,谨以此文缅怀,愿人们且吃且珍惜!珍惜物种多样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