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去病——西汉帝国的刀锋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姜成林

  翻开西汉历史,常令人感到压抑,因为伴随着西汉王朝的建立,他的北方邻居——匈奴,就早为西汉捆上了几条绳索。

  匈奴一族历史悠久,《史记》记载,“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也就是说这个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但是当他们出走塞外,走进草原,行走在冰天雪地间时,他们的秉性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少年射兔,成年射雕;他们变得凶悍异常,野蛮好斗;他们骑术精良,来去如风,个个都是优秀的骑兵战士。他们不断侵略周边地区,并在这个过程中壮大起来。他们在广阔无垠的亚欧草原上纵横驰骋,并且自视为天之骄子,征服了无数个国家和部落。因此富庶的中原地区,也成了他们觊觎的目标。

  原本大秦在建立之初取得了对匈奴一定的战略优势,但是始皇暴毙,昏庸无能的秦二世上台,却成了匈奴崛起的最佳时机。于是我们不得不惊叹,历次汉民族之所以遭受外部侵略,其王朝内部的腐败昏庸就是主要内因。

  二世元年,匈奴帝国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蛮力骤然爆发,走上了鼎盛时期,麾下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所击必服,一时风光无二。冒顿、老上、军臣三位单于带领匈奴人走上了世界舞台的巅峰,因此西汉王朝的建立,就不可避免地笼罩在匈奴的阴影之下。

  纵观世界历史,文明国度的崛起总是令人振奋不已,可又实在太过脆弱,还经常处于野蛮的包围和冲击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文明的湮没,无不说明此类情况。

  匈奴牢牢占据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西北方向上也将武威、张掖和酒泉等河西走廊核心地区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且还同青海一带的羌人建立了联系,为西汉帝国编织了一个“C”字型战略包围圈。

  匈奴此刻如日中天,它的四周都是一圈臣服的头颅,唯独一个昂着头的,就是这个刚刚组建的西汉政权。如果说匈奴是一个正值壮年的江洋大盗,而此刻的西汉却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匈奴压根就没把这个少年政权放在眼里,而只是把西汉看作是自己的仓库,或者一个狩猎场,只要自己喜欢,什么时候都可以来拿走想要的东西。但是几次的叩边,惹恼了刚刚威加海内的刘邦。挟一统中原之威,刘邦亲率大军迎击匈奴,却被死死围困在白登山上,幸亏陈平拿财物贿赂了匈奴单于阏氏,侥幸得脱。

  白登山一役,匈奴人大出风头,让刘邦集团见识了当时欧亚大陆最大精锐骑兵集团的惊人战斗力,不由甘拜下风,从此和亲政策正式确立,一个个汉家公主,带着大量金银财物,怀着对中原故土的恋恋不舍,走入塞外清冷的帐篷之中,与蛮人为伍,与牛羊相伴,不再归来。

  和亲政策实属无奈,甚至让人心生屈辱,不论汉家皇室,还是平民百姓。但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就一人而言,拼却性命捍卫尊严,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为一国一个民族而言,忍辱负重以待将来东山再起之时,却更加难能可贵。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执行和亲政策的政府,往往强大无比,比如汉朝,比如唐朝等;而弱小政权却很少看到此类现象,或许强者之所以为强者,就是因为更加自信,心理更加强大,或者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

  匈奴人无数次的侵犯边关,无数次的横加羞辱,西汉前期的几任皇帝都默默忍受。当一个少年还没有足够力量击败眼前的恶汉时,就必须静待自身力量的壮大。

  黄老学说被前几任皇帝奉为治国的圭臬,于是无为治下的大汉出现了盛世的迹象,府库充足,兵马日多,原来的少年已经变成了血气方刚的青年,他望着眼前的那个恶汉,渐渐有些不耐烦了,这种情绪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高峰。

  汉武帝翻阅了所有的旧账,并牢牢记在心底,让它化作炽热熔岩,只待一个时机,就会汹涌喷出。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坚定地认为反击时刻已经来到,我相信是他亲手撕毁了和亲协议,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帝国此刻物资丰盈,兵强马壮,东方骄阳准备喷薄而出。

  此时的匈奴仍旧按照惯例,不时侵犯,于是对匈奴一战已不可避免。当年那个孱弱不堪的少年,此刻体量初成,羽翼渐丰,他满脸坚毅,怒视着眼前的恶汉。

  此时的匈奴处于伊稚斜统治之下,他们仍旧像以前那样的强壮,那样的警觉,因此让汉武帝的精心伏击一无所获,但是漠南反击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两个巨人就此展开了殊死搏斗。

  汉族的创造力和张力在秦的时候已经展现,只不过秦的寿命太短,于是汉朝坐享前朝的创造成果,而且张力也被顺理成章地继承,从而带来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的另外一个奇怪现象就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短命一统王朝,往往会孕育出一个更富有张力的王朝,比如秦之后的汉,比如隋之后的唐,都是最好的例子。

  漠南反击战的开始,汉军由于未能按计划重创匈奴主力,从而让汉匈双方达成了拉锯战,而且互有胜负,这让汉武帝十分不满,他决定打破这种战略均势,给匈奴狠狠一击,因此决定启用一个少年,这人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的一生注定就是一个传奇,包括他的身世。霍去病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胆小的霍仲孺不敢承认自己和公主女奴私通,因此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生。霍去病的出生极其卑微,但并不妨碍他日后成长为一代名将,所谓英雄莫问出处,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幸运的是霍去病因为姨妈卫子夫而被带到了皇宫,并相伴在汉武帝周围,原本备尝人间冷暖的可怜孩童,却变成锦衣玉食的深宫贵人,他却没有为此而变成纨绔子弟。后来武帝让他学兵法,可霍去病认为,为将之人,必须依据战场情况随时做出自己的决断,而不能拘泥于兵法,这让武帝立刻对他高看一眼。后人总有人认为霍去病不读兵法而成著名将领,我想这多少曲解了史书内容。霍去病平时相伴一心开疆拓土的武帝,而且还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他怎不对兵法感兴趣?他所说的“不能拘泥于兵法”这句话,本身已经深得兵法精要。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已经看到,想要打破自身的战略困境,就必须改变固有的战略思维,突破前人的思维桎梏,那么他的将领的战术也必须推陈出新,对待游牧民族的战法也必须另辟新途。此刻汉武帝望着霍去病,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终于在漠南战役中,经不住霍去病的请求,卫青让霍去病自率八百精骑,感受一下战场气氛。估计卫青是想让霍去病充当侦察兵一类的兵种,负责探查敌情之类的任务,哪成想霍去病竟然孤军深入敌后,纵横驰骋几百里地,突然出现在匈奴后方的重要居所。多少年来,总是匈奴骑兵深入大汉边关,烧杀抢掠,这一次大汉骑兵却突然出现在敌后。

  屠杀在所难免,没人能够质疑这些汉军的复仇决心,血债血偿,历史要上演多少遍,才能终止一时强大者的暴虐,匈奴人为之前的残暴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汉军如疾风骤雨,席卷了匈奴人的后方,刀光闪闪,利箭如雨,匈奴人在仓促之间,连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此役,汉军歼灭匈奴两千多人,其中包含着匈奴相国,甚至包含着大单于祖父辈的一个王侯,另外还活捉了大单于的姑父。

  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多少征战多年的老将都没能获得如此军功,霍去病竟然一战成名,汉武帝认为此战勇冠三军,封其为“冠军侯”。

  汉武帝大喜过望,如果卫青是他的重锤,那么霍去病就是他的刀锋,他要用这把尖刀给匈奴致命一击。

  对于霍去病来说,这是小试牛刀,漠南战役仅仅是检验他的战争理论的试验场。霍去病已经敏锐地认识到,军事大变革时代已经到来,汉族原来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作战方式,遇到凶悍的匈奴轻骑兵部队时,全然处于下风。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轻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大多数时间里,战斗力首屈一指,罕逢敌手。匈奴人是这样,突厥、契丹、女真,尤其蒙古都是如此,他们铁蹄所到之处,不少原本繁荣昌盛的亚欧大陆上的文明,就此湮灭。

  不过霍去病将游牧民族的战法进一步提升,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战法,以现代眼光来看,这种战法,已然符合现代闪击战的精髓了。霍去病喜欢率领少量精骑,深入敌后,千里迂回,突然出现在对方重要目标前,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战定乾坤。漠南战役让霍去病看到了闪击战的威力,他决心把这种战法发扬光大。

  漠南战役汉匈双方势均力敌,大将军卫青虽然勇猛,但其对战争的领悟,却只是停留在以骑兵为主的阵地战层面,担心大军深入草原后,遭到对方骑兵的分割包围,因此未能重创敌军,但是大汉的府库积蓄消耗巨大,而且马匹损失也很大,如果继续下去,将难以为继。

  推崇创新的汉武帝,即刻启用霍去病,让他担当重任,切断匈奴的右臂,也就是夺取河西走廊。匈奴人此前领浑邪王和休屠王镇守此地,南与羌人联合,共同威胁着大汉的西方。在喉之鲠,大汉欲拔之而后快。

  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汉军从陇西郡进入河西,大军河西地区机动迂回,千里跃进,行踪飘忽,连破匈奴五小国,迫降河西小国无数。匈奴主力始终无法捕捉汉军主力,一筹莫展。正在匈奴茫然无措之时,汉军却突然神兵天降,出现在匈奴主力附近,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等神速和突然,令匈奴人一时陷入慌乱,因此一经接战,匈奴顿时招架不住,有两王被斩,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被俘,而休屠王部落的圣物“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战利品。

  残阳斜挂,血染黄沙,大汉军队仰天长啸,声震苍天,这是一个民族的长啸,百余年的压迫后的怒吼,他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绵羊,他们用刀枪证明,汉朝子民热爱和平,但是有人侵犯了他的尊严,他们也有能力捍卫尊严。

  汉武帝极为满意此次出征,为彻底收复河西重地,于当年夏天,再次派霍去病带军出征。此次行军路线更为迂回,大军先是渡过黄河,向北越过贺兰山,再过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转而由北向南,沿弱水而进,途径经小月氏,再由西北转向东南,在匈奴境内狂飙突进,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战机,从浑邪王、休屠王军侧背发起猛攻。

        即便现在看来霍去病的行军路线,有些地区仍旧是难以行走的不毛之地,更不用说大兵团的机动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有防备,对决变成了屠杀。据史书记载,是役歼灭匈奴主力三万余人,降服并俘虏大小国王、王母、相国及将军等两千余人,而汉军仅伤亡三千余人。

  汉武帝闻听战报极为高兴,派人送美酒至前线犒劳霍去病,霍去病此刻正领兵行进至后来的酒泉,望着手下大军,命人把美酒倒进泉水,三军痛饮。凯旋之军,受上嘉奖,豪气顿生,他们刚刚穿越了生死,有理由为大胜而欢呼,但他们可能没想到,刚才一战,实则替大汉子民书写了一个种族的战史,他们用手中长剑,为他们的后代子孙劈开了一条坦途。

  此战给了大单于伊稚斜极大震动,倍感羞辱的他决心惩罚河西两王。河西两王情知不妙,立刻投降了大汉,汉武帝特命霍去病前去受降。汉武帝为什么派匈奴人的死神去受降,后人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受降的当天却出现了可怕的哗变。

  当匈奴军队按照约定前去投降时,但见汉军阵容森严,杀气腾腾,不免让这些尝过他们苦头的匈奴士兵心惊胆战,突然军中有人开始策动众人闹事。远远看得真切的霍去病,竟然仅率几个随从,突然策马驰入阵中,击杀带头者。匈奴士兵亲眼所见那个来去无踪的霍去病,竟然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竟无一人敢存二心,哗变得以顺利解决。

  当年的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此刻踌躇满志,一旦占得先机,绝不肯就此罢手。汉武帝决心扫穴犁庭,不把困难留给后人解决。

  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大军五万,挺进漠北,寻求匈奴主力决战。浩浩荡荡的大军,代表了大汉军队的一次极限远征,曾经视为汉族军队藩篱的大漠,也被他们踏在脚下。

  在既定作战计划中,霍去病接战大单于伊稚斜,可是由于情况有变,变成了卫青接战大单于,而霍去病接战左贤王。

  霍去病无疑是极为遗憾的,依他的性格,他肯定愿意跟最强的对手过招,可是事不遂人愿,霍去病把一腔遗憾撒在了左贤王的头上,于是一场激战就此爆发。

  在距离故土两千多里的土地上,霍去病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杀声震天,以视死如归之精神,用尽全力开凿着他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空间。此役,汉军死伤一万,歼敌七万,匈奴兵败如山,势不能低挡,遂溃败逃亡。汉军血灌瞳人,死死不放,一路追杀,于是追击之下,匈奴死者遍地,惨不忍睹,直到狼居胥山,不见敌踪,才肯罢休。

  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进行祭天仪式,他用行动告诉天下,大汉军队能够踏入敌人的腹地!

  此战之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元气大伤,从欧亚大陆的主宰宝座上跌落下来,再也不能同大汉相抗衡,只能转为战略收缩自保,后来分裂为南北两部,一部归降汉朝,再后来匈奴人连漠北也不能久居,只能背井离乡踏上了西迁的道路。后来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西迁的匈奴人最终迁入欧洲,并打边遍欧洲诸国,称王称霸,最终导致了西罗马的灭亡。

  两年后,霍去病却因病而亡,时年二十四岁!

  如流星划过,如烟花一瞬,成长与宫廷,有别于纨绔,不屑于富贵,霍去病似乎只是为了大汉而生。他全神贯注于匈奴的一举一动,却无视自己的功名利禄。

  他走了,却留下一句誓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作者简介

       姜成林,青岛开发区人,能饮酒,二两杜康大醉;爱读书,一本史记欣然。其人喜运动,好旅游,奈何囊中羞涩,无法成行,退而求其次,躲进小楼,著小文自娱。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shitoulpr001(若兰)

校稿:shitoulpr001(若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