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荷尖尖︱ 读《智慧背囊》有感

 家在黄岛 2020-07-10

刘怡萱,就读于红石崖小学五年级,爱好广泛,尤其喜欢读书,演讲,旅游。性格温和,尊重师长,团结同学。

读《智慧背囊》有感

《智慧背囊》是一部丛书,共有16本。有感恩故事,励志故事,成长故事,心灵故事……我读的是其中的亲情故事。
  

亲情,是人世间最永恒的感情。《智慧背囊——亲情故事》这本书共有五大章节。第一章是:亲情不老,思情不灭。第二章:千枝连根,思情在心。第三章:难忘往事,感动永久。第四章:亲如琼浆,愈久愈香。第五章:博大亲情,温暖心灵。里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它们有的教育我们怎样去看待亲情;有的指导我们怎样回报亲情;还有的教育我们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
  

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哑母》。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甚至泪流满面。一位哑巴母亲,她晚上做豆腐,白天叫卖豆腐来维持家庭生活,抚养女儿。她不会发声,无法用语言吆喝叫卖。每天出去卖豆腐,都特别想录下女儿的声音来叫卖,可是女儿却以此为辱,绝不同意。哑母只好用铃铛声来代替叫卖声。女儿小时候,因自己的母亲而受到耻辱时,她都会在母亲的面前,画一个圈,再吐上口水。而哑母除了心疼女儿,却从来没有怪过女儿。有一次,女儿出车祸了,母亲跪着向医生请求,一定要救活自己的女儿,最后,连老天也眷顾这位“无声”的妈妈,终于,女儿被救活了……现在,女儿二十多岁了,理解了母亲的不易,才把声音给母亲。
  

当我读完之后,我被哑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也想到了一直爱着自己的父母。一幕幕图片在我的脑海中回放:我感冒了,发烧到了39度,爸爸妈妈焦急地把我送到医院,爸爸去交费,妈妈就坐在我的床边椅子上,照顾我,帮我看着吊瓶,生怕打过了,并不时地问我难不难受,要不要喝水。眼中的焦虑透露出她恨不得得病的是自己。不知不觉我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妈妈还在陪着我,守护着我,眼睛里布满血丝,直钩钩地看着我和吊瓶,生怕打过了。那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想着想着,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水……
  

我向大家推荐《智慧背囊》这部充满温情的书,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我一样,深受感动,并从中有所启发。

张英华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不但能启迪孩子的心灵,还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小作者读了《智慧背囊——亲情故事》这本书,确实获益匪浅。《哑母》一文中伟大的母爱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她由此想到了自己生病时母亲的焦急和关心,对自己的陪伴和照顾,也理解了母爱。正是因为自己获益,所以她在结尾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文章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把读和感结合起来并紧密联系实际。叙述故事内容简洁清晰,感情丰富而真实。整体还是不错的。希望小作者在今后的作文中注意一下几点:

1、叙事的内容和语句的安排要注意顺序。文中的个别句子已做调整,可以对比一下。

2、对人物的描写可以再细致些,用词可以再准确生动些。如“发现妈妈还在陪着我,守护着我,眼睛里布满血丝,直钩钩地看着我和吊瓶,生怕打过了。”可以改成“发现妈妈一直坐在我身边,一只手紧紧攥着我的另一只手,眼睛里布满血丝。她一会儿温柔地看看我,一会儿盯一下吊瓶,生怕有半点疏漏。”

当然小作者还是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读书的积累,文章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此文是读后感,《智慧背囊》里最触动小作者的文章是《哑母》,用小作者的话就是“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甚至泪流满面。”以此引起读者的好奇。接着小作者讲述了《哑母》的主要内容,小作者的叙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因母亲是哑巴,少不更事的女儿一度曾嫌弃并怨恨母亲,但哑母仍任劳任怨,无私的疼爱女儿,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写到这里,小作者顺其自然的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联想到自己感冒发烧住院时妈妈照顾自己的一幕幕情景。读和感衔接自然,读和感的内容相得益彰,是一篇不错的读后感。

有以下两点和小作者探讨探讨:一、正如小作者所言,《智慧背囊》是一部书,有十六本之多。而小作者也只能择其一篇《哑母》作为重点来写,因此我建议文章标题改为:读《智慧背囊》里的《哑母》有感。二、开头两自然段对《智慧背囊》的介绍,是不是可以挪到最后,这样既开门见山又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也可避免冲淡重点内容。

张福堂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jing1qiu(静秋)

校稿:张英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