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访黄河江

 家在黄岛 2020-07-10

访

文/张振梅

黄河江,是我所教过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刚接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点到“黄河江”时站起来一个黑瘦黑瘦的学生,操着一口方言味颇浓的普通话介绍自己:“我叫黄河江,来自安徽,家在十七局。”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十七局是当年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的简称,在黄岛修建胶黄铁路,工程指挥部地址应该在现在的金晶玻璃厂后部。

黄河江兜里经常装有零食,还有零花钱,花钱比较大手,同学们私下有议论。要知道,当时班里有学生连书费都交不起。

我怕他的钱来路不正,便找他谈话,他说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月薪六千。我半信半疑,决定家访看看情况。

去黄河江家是学生阿鑫给我带路,骑自行车到大泊子村后时,不小心车轮撞在石头上,我被结结实实的摔下来,惯性的作用又向前滑出去几米。结果新裙子撕了口,袜子破了洞,膝盖破了皮,身上沾满了沙土,异常狼狈。但是我不想半途而废,整了整衣服,正了正车把,继续前行。

十七局职工宿舍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黄河江的家在棚户区的北部,两间窝棚,屋子里简陋不堪,与我所想象的大工程师的高收入大相径庭。经与黄河江母亲交谈得知,黄河江的爸爸只是一位普通的铁路建设者,每月工资只有贰佰多元,母亲属于典型的家庭妇女,黄河江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黄父一个人的工资支撑。

黄河江妈妈说,因为他父亲的职业特点,居无定所,所以对黄河江的学习不敢奢望太多,小学六年换了四个学校,在管家楼小学一年半是待的最长的了。

此次家访后不久,有学生告诉我,黄河江课后经常跟大家讲所看到的录像。当年黄岛晨光园有很多录像厅,各种暴力犯罪的录像充斥其中,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我担心黄河江跟着学坏,找他谈了几次,每次他都赌咒发誓说自己从未去过晨光园。

当时我对学生的请假制度管理很严,任何学生请假必须有家长签名。有几天黄河江经常请假,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假条上都有其父亲签字。还有一次说是扭了腰,起不了床。请假条是其他同学捎来的,都是半张纸,这引起了我的怀疑,决定再次家访,一探究竟。

如我猜测的一样,黄河江并不在家,他母亲说一大早就上学去了,而且天天如此,从未生过病。那天,我在黄家一直等到黄河江“放学”回家,他进门看到我坐在他家,立刻就慌了神,承认了所作所为。原来,他手中的零花钱并非从其父母处偷拿的,而是半夜从工地偷出铁板钢筋变卖而来的,每次装病请假都是去黄岛看录像。他说,每次所谓学习计划书或保证书让父亲签字,然后把上半部分内容撕掉,只留下父亲签字,再偷偷写上请假内容。

不得不说黄河江很聪明,只是这份聪明并未用在正道上。此后没过几天,黄河江一瘸一拐的来到教室,问他原因,他说不写作业被父亲打的,我一直不赞成单纯粗暴的家庭教育,担心家长对他太过粗暴会引来其他不良后果,所以我决定再去家访。

放学后第三次去了他家,路上我还想着如何劝说黄父,结果一进门黄父就气愤地跟我说了实情。原来黄河江的腿是被工地值班人员打的。那天晚上他又去工地偷东西,恰好被值班人员抓个现行,工地上把以前失窃的材料都算到了黄河江头上,除了挨一顿揍,还被罚赔偿三千元,从其父亲工资中每月扣款。

三千元对这贫寒的家庭而言绝对算得上一笔巨款,同住十七局的另一名学生告诉我,黄河江怕父亲打骂,晚上流浪在外,不敢回家,好像住在哪里的水泥管子中。

那天晚上我和黄河江父亲沿现在的江山路从管家楼往南寻找,当时正是江山路基础铺设时期,路旁摆满了粗粗的水泥管子,没有路灯,只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挨个检查,一直查到现在的东盐滩小区附近,才找到了黄河江,那一幕现在想来都甚是可怜。他的身下铺了碎草,一张黑乎乎的破油毡纸算作褥子,书包当作枕头,身上盖的是白天上学穿的单衣服,夜晚的风从水泥管的两头灌进来,本就瘦小的孩子因为寒冷更蜷缩成了一团。黄河江没想到我会和他父亲一起找到他,全身颤抖。黄父想拽他出来,黄河江又向里躲避着,他拿眼睛看向我,那种凄楚无助哀婉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其父保证不会再打他,我也劝了半天他才爬出来。

一起送他回家路上跟他们父子谈了很多,给黄河江讲了《一根针》的故事,还用“人”字相互支撑的哲理劝说他们父子,黄家父子默默听着,一句话都没说。

我知道,对于像黄河江这样心思活络的学生,上上策是攻心之计,宜导不宜堵,光靠手腕是抓不住的,最好的办法是以心换心,心心相融后才能找到突破口。“爱”是魅力之本,特殊的家庭境况他得到的关爱太少,只有真正关心他的一切,才能引起他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许,适当的赞美往往能收到奇效,所以我对黄河江格外关注,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即及时鼓励。而他也的确在改变,每天按时到校,心思也投入到了学习上,期末表彰时特意发给他一张学习进步奖状,我看到他上台领奖状的时候,眼里亮亮的。他说这是他上学以来得到的第一张奖状。

胶黄铁路竣工之后,黄河江又随着他父亲举家搬到了下一个施工点。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我收到黄河江一封寄自安徽的来信,主要内容表达对我的感谢和想念。当时我很意外也很感动,当一个人怀有感恩之心时,他的未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希望也相信,黄河江的未来会像他的名字一样,有黄河长江的波澜壮阔,做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简介:张振梅,开发区七中教师,闲暇之际喜欢指尖在键盘跳跃,静处之时喜欢读书,听音乐,偶尔堆文砌字,沉迷于唐风宋雨带来的无限快乐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