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河故事

 家在黄岛 2020-07-10

虽然离开老家二十几年了,依旧忘不了村中心的那条小河。

小河不大,宽处约三米左右,由村西边延伸过来,成人字型,一撇向南,一捺向北弯过去,清澈透明的小河欢快地流淌着。我家住在村中心,自然是离小河近了,所以小河不可避免地成了我儿时的乐园。

徐晓燕

1.

>>>兜鱼<<<

夏天的小河故事最多。小时候,大人们都出工了,我便在河这边扯开嗓子喊:“三儿,三儿,快出来看,河里有小鱼哎。”

三儿是河对面老爷爷家的闺女,上面有两个姐姐,她排行第三,其实我们是同岁的,只不过她们家辈分大。

这时候,三儿一手举着半块饼子,一手拿着一根葱,从家里跑出来,她嘴里塞得满满得,边嚼边问我:“什么事?我还没吃完饭呢?”

我指着河里,惊喜地说:“你看,你看,小鱼,一群一群的。”

三儿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把饼子三口两口塞进嘴里,没顾得咽下去就嘴里呜呜噜地说:“我们用小手绢下去兜鱼?”

“嗯嗯,”我用力地点点头,开始脱鞋子。

三儿无奈地说:“可是我没手绢。”

我狠狠心从花裤兜里掏出一条漂亮的小手绢:玫红的底色,上面一只黑白的大花猫,一双宝石似的眼睛紧盯着一只碧绿的蚂蚱。这是我在外地工作的小姑捎给我的,一直不舍得用,三儿看到,兴奋的沾着玉米饼子渣的牙齿都漏出来了。

我们把裤腿挽到膝盖以上,就下了河。平静的河面立刻被踏上一个一个大酒窝,泛起一阵阵涟漪。然后一人俩角拽着手帕,聚精会神轻轻地、轻轻地靠近前面的一群小鱼,小鱼并没有感觉到我们的敌意,调皮的朝我们游过来。我们赶紧在鱼的前方把手帕沉到河里,紧盯着小鱼,待小鱼游到手帕前方,我们从底下一抄,哇,好兴奋,兜到五六条小鱼呢!上了岸,赶紧放到岸边的罐头瓶子里,然后继续去兜小鱼,快乐和满足荡漾在我们的脸上。

回家后,通常奶奶在锅里放点油,再加上少许盐,把捞到的小鱼煎了给我解馋。那香味溢出家门,飘遍整个院子,惹得猫儿喵喵的叫。

2.

>>>打水漂<<<

下过雨后,小河里的水就多起来了,河边柳树下有几块平整的大石头,村里的女人们都喜欢到那里洗衣服。

她们聚集在小河边,一边在青石板上揉洗着衣服,一边欢快地唠着家长里短的话题,节奏明快的棒棰声和爽朗的欢笑声不时地在河边飘荡。

秋天的河边也是孩子们的乐园,那时候我们特别喜欢玩一种游戏:打水漂。小伙伴们捡来一些片片的石子扔向水中心,石子擦着水面跳了一下,又跳向前方,窜起的水花星星点点聚成天然的图案,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很是好看。这游戏,需要技巧,只有掌握好力度,石片才能在平静的河面跳起来,扔得好的话,可以连续跳三下,那就厉害了,能赢得小伙伴们的一阵欢呼。

周末,我们聚到河边,玩打水漂的游戏。边玩嘴里边念叨着,“片片打几个,打一百零七个”,其实谁也打不了这么多,只是大家玩这个游戏时喜欢叨念的一个顺口溜而已。当我们玩得正欢的时候,一块石子跳到正在洗衣服的哑巴奶奶跟前,溅了她一身水珠。哑巴奶奶火了人了,拿起捶衣服的棒槌啊啊地叫着就追过来,我和伙伴们吓得撒腿就跑。

跑到奶奶家躲在炕上,哑巴奶奶找不到我们,却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奶奶。我们五、六个小伙伴正挤在炕上看小人书,边看边争论的入迷的时候,突然看到奶奶手拿一根小棍,迈着小步一摇一晃(奶奶是裹过脚的)靠近我们:“你们还创不创人了?唵?你们这些熊孩子,待作死,去欺负你哑巴奶奶?”

我们在奶奶的“恐吓”声中愤愤不平:“我们不是故意的,又没打到她,”边解释边穿上鞋子四散而逃。直到第二天才发现,我们都穿混了鞋子,因为那几年男孩女孩都是清一色的绿军球鞋。

不过从那时起,只要见到河边有洗衣服的,我们再也不敢玩打水漂的游戏了。

3

>>>玩冰<<<

不要以为冬天的小河板着脸不好玩,当河面冻上一层厚厚的冰时,我和小伙伴们早已按捺不住了,将父母们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因为我们就不信,这么厚的冰能让我们掉下去。

在门口用带着地瓜味的声音喊一嗓子,就吆喝出来一群小伙伴。大家急匆匆地来到河边滑冰。女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右腿前伸,慢慢往前趋,而男孩子们则胆大,猛跑几步,身子一侧一蹲,就溜出很远。玲子胆小,她不敢挪步,正小心翼翼的往前滑,不知道是她奶奶给她做得棉袄太厚不得劲,还是鞋底不给力,哪知道越小心越出事,一下子跌了个屁股蹲。玲子的脸通红,赶紧爬起来,结果冰太滑,还没站稳,又跌了一下。本来,溜冰摔倒正常,可是连续跌两次就让大家忍不住了,惹得大家哈哈笑了半天。玩到半晌午,太阳高了,担心冰化开,我们就撤出来,纷纷散开。

接着,各自找了带尖的石头重新来到河边,选好一处看起来被太阳晒得有些薄的地方,开始用石头砸冰,然后捞出来一块整的。伙伴们各自比较着谁的冰片大,接着拿了上下通透的麦洁草,对着冰不停的吹。吹出一个眼后,用细绳吊起来挂在树枝上,看着太阳洒在上面,晶莹耀眼,晒得水珠一滴一滴垂下来,水珠裹着太阳五颜六色的光芒,煞是好看。

现在想来,那时候我们真是一群既有智慧又会玩的孩子。

4.

>>>柳帽 柳笛<<<

远远地看到母亲挎着篮子从远处走来,篮子里的大葱叶子鲜绿鲜绿的。我慌不迭地抽出几根,母亲吆喝着,河里洗净了再吃啊。我分给几个小伙伴每人一颗,大家挽起袖子在河边伸着胳膊洗,河水干净而澄澈,被我们搅的哗啦啦的笑。一会儿大葱就洗干净了,急忙忙地入口,翠甜的味道刹那间压住了馋虫。

吃完后,男孩们开始嬉笑打闹,然后嗖嗖爬到岸边的大柳树上。柳树刚发的新芽绿绿的,男孩们扭下摇摆的柳条枝,编成草帽戴在头上,手里拿着木头刻的枪,威武的样子,好像自己真的是一名解放军。女孩们则把柳条粗的地方掌握好力度轻轻扭到松动,然后慢慢退下外面那层皮,截成需要的长度,把一端用铅笔刀削薄了,做柳笛嘴,我们顾不得含在嘴里微苦的感觉,开心的吹起来,河边此起彼伏响起一片柳笛声。偶尔,也会传来我们戏水时发出的铜铃般的笑声。一直到天色近晚,家家的房顶升起炊烟,风里传来了妈妈叫我们回家的声音,大家才离开小河。

一顷夕阳,透明地沉淀在水面,一顷水,刚好盛下我们的欢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乡的小河已显苍老,仿佛只剩下一个干茬茬的河滩,河里几乎没有什么水,老远看去脏兮兮的。没有了生机和灵动的小河瘦了,我们长大了,离开家乡数年,也变老了。而今,再次想起,只能与小河坐忘于光阴的两岸,趁着薄醉,对着月儿,泡一壶清茶,隔着岁月的苍茫,于梦里回去看望记忆里的小河。

作者简介:徐晓燕,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文案编辑。作品《夜游风河》、《九上沟看樱花》、《家有小女》、《赶早市》等数篇文字散见于报刊杂志。喜欢有质感、有温度的文字在纸上蔓延的感觉,为文的快乐凝结成型的那一刻,便如一朵含苞绽放的花儿吐露着酝酿已久的心声。喜欢在文字里行走,觅心之归宿,感觉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