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藏南镇马栏村考论

 家在黄岛 2020-07-10

J

JIA ZAI HUANG DAO

|   家在黄岛   |

有 声

读 物

马栏村位于千古名胜琅琊台以北30多里地,约有百户人家,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传说马栏村与秦始皇筑琅琊台有关,这要从我本家徐福说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东巡郡县,封禅泰山,修筑起琅琊台。其统治时期,曾5 次巡游天下,其中3 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陆迁来3万户百姓,并琅琊台上刻石记功。秦始皇在此接受琅琊人、齐国方士徐福上书,遣其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与数千童男童女和数百工匠一起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当时,秦始皇扫平六国,平定天下,国力大增,因此徐福出海这样大的活动,是继长城又一项最大的耗资工程。在琅琊台周围留下了不少与这次活动有关联的地名和村名,比如琅琊台、斋堂岛、沐官岛、大灶户、小灶户(后改为皂户)、营前、营后、后羊栏沟、前羊栏沟。马栏村也在这次重大出海活动中,留下烙有秦朝文化的元素。那是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出海文化交流活动。征集的三千童男女大都来自今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区,活动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空前未有。

据我考证,徐福出海是在原寨里镇曹家溜港湾启航,千条船队排成一字形向东海出发。当时曹家溜港湾呈“U”形,中间海面有300至600米宽,海岸线长五、六千米,沿岸都是港口码头。如此长的码头岸线,不要说容纳千帆竞发,就是万帆云集也可以。由于此项活动属国家军事要事,闲杂人等不准靠前,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聚集在大珠山南端的湘子门观看这一盛况。“湘”字,三滴水代表眼泪,“木”字代表船只,“目”代表父母的眼睛。我在民间考证过,“湘子门”来源于徐福东渡,而大灶户和小灶户是做饭,营前和营后是屯兵,后羊栏沟和前羊栏沟是栏羊。而马栏村在这次活动中,承担起圈栏御马的地方,故得名“马栏”。

马栏与马有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马又和徐姓有关。徐姓可以分“古氏徐”和“移民徐”两种。徐福是“古氏徐”。由于秦朝之后,这里地震、海啸、战争等原因,地名留下来了,人的密集度却破坏了。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天下,但是,此时的中华大地已是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就在这次大移民中,徐姓是从南直隶徐州(古徐州称南直隶)迁移而来,当时徐、董、丁是表兄弟,来到大场镇风墩村,徐姓留在此地,董姓到了泊里镇,丁姓到了大村镇。后徐姓分散到寨里、海青、张家楼等地开枝散叶。徐姓迁到马栏时,据说高姓和张姓已经在此居住。

徐家来到马栏村之后,以勤劳治家,会种田懂养殖,先是养鸡、养猪起家,再就是有了钱置地,有了地需要大牲畜来耕种,后来养马。当时养马匹数量最多的时候计有99匹,有专门的马夫伺候。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记得小时候马栏村分南街北街,南街徐姓,北街张姓,都是丁字大街,约有半里路。我的幼小的童年就在南街玩耍,当时南大街的房基青石墙上都有拴马橛子,有环型的,有倒钩型的,生铁铸的锈迹斑斑,全部镶嵌进青石里。地上有马槽,有方的,有圆的,还有断成两截的。街上还有大如房子的大青石,石头周边凿有拴马耳,这样的痕迹足以证明老徐家养马的规模。我的童年就和这些拴马橛、方马槽、大青石玩耍。有时大雨过后,运气来了还能从青石街上捡到方口铜钱呢。

马栏村西河有一个三角湾,是饮马的地方。到了饮马的时候,马夫们赶着99匹马去三角湾,路上扬起尘土,遮天蔽日,那场面的确壮观。三角湾呈三角形,水源充沛,面积约有二亩地。马夫把马赶到三角湾,马群呈三角排队,一角33匹马,其场景非常壮观。有一次,马夫在饮马时,闲着没事就数马玩,结果连数了三次都不是99匹,而是一百匹马。马夫回到村里把马圈到栏里,再数,此时不是一百匹马而是99匹马。次日马夫再到三角湾饮马,事先在每一匹马的耳朵上拴上一根红绳,然后到了三角湾再数,还是一百匹,一百匹马耳朵上都有红绳。村里15世祖前清进士徐基听了此事,叫来马夫问询,然后断定多出来的这匹马是从外面跑来的神马。于是就有人分析,这匹马应该是藏马山里那匹白马,因为每到中伏六月天,这匹马就来了,过了这个时间,在三角湾饮马时就数不到这匹马了。当然这是马栏村流传下的故事,真假无法考证。

后来的三角湾被雨水冲成了洼地,长出大片芦苇,繁盛碧绿。在中伏六月雾蒙蒙的天里,有人看见一匹白马在芦苇丛中,咴儿咴儿地嘶叫。而在深秋,高高的芦苇丛上,亮起一片如烟如雾的白花,很奇怪芦花的灰白,是冷的色调,却不使人望之而生寒意,倒显得暖暖的,它轻柔得像一团梦。

80年代初,政府给村民办实事拨款建自来水,村人想起三角湾那块甜水,于是揭开芦苇层,挖开三角湾,不仅水源丰沛,而且水质清甜优良,凿成方池,待到浑水变清,都可以看清水底。池中偏西,有三个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像煮沸了的水不断地翻滚。三泉眼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把三角湾的甜水引到村庄,甘甜的自来水流到家家户户,滋润着每家每户的小日子。

徐福德,青岛市原胶南人。1981年入伍,曾在陆、海、空军从事新闻工作,1994年10月从部队转业回地方,现供职青岛市黄岛区电视台时政新闻记者。八十年代开始创作,其中在《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山东文学》、《山西文学》、《莽原》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近80多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人体根雕》,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潘龙,中学教师。有“驴”一般的品质:温顺也不乏暴躁,勤劳却又聪明的不明显,没权缺钱寡言,时常“技穷”,唯有“上下而求索”。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jing1qiu(静秋)

校稿:张玉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