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情

 家在黄岛 2020-07-10

刘胜本

新书情

        做学生的岁月里,每学期开始发到新书时,总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闻其发出的一种旧书所没有的特殊气味,当时并不知道那是油墨所散发出来的,只是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概念——这种气味便是新书。


  印刷工人将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印刷到新书上,而我最先接触这些新知识的器官,不是眼,不是耳,不是嘴,竟然是鼻子,想想有些不可思议。


  郑重地在书的右下角写下自己的名字,从此,书就为我所有了。书之为我所有是一件多么简单而容易的事情,而书中的知识为我所有却是一个多么严肃而漫长的过程,我得一页一页,一行一行去占有,绝不象在封面上写个名字那么简单。


  新书里有许多插图,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新书发下来,我会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的翻阅完所有的插图,包括看得懂的和看不懂的,这样,新书的些许内容就在大脑里留下了浅浅的印象,算是预习了吧。


  新书是一定要包书皮的,不爱惜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这是我从并不识字的父母那里的得到的教育,他们认为文字是圣人留下来的,因而从不允许孩子们将带有文字的纸张坐在屁股底下,用旧报纸贴墙时,特别忌讳将文字颠倒了。


  最初包书皮用的是装石灰的袋子皮,厚而粗糙,色泽难看,父亲总能设法搞到这种纸,不但足够我用,有时还可以送给小朋友一些。


  父亲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将石灰袋的褶皱弄平,然后照书的大小划下线,再用剪刀或铅笔刀将纸裁好,最后很熟练的将书包起来。那神情,不亚于设计师在描绘一幅高楼大厦的图纸。


  父亲包的书皮美观,平整,大小合适,直到学期结束,新书用完了,书皮依然完好,只是边角起了些毛毛。


  一本本新书在我生命的道路上,铺成一级级台阶,新书用旧了,岁月流逝了,我也长大了。


  现在商店里出售成品的书皮,非常精致,塑料品质的,上面印刷了各种漂亮图案,买回来套上即可。但我不欣赏这种书皮,它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钱可以买到漂亮的书皮,但能买到包书皮的那种心情吗?一直以为只有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皮才有意义,就像是用自己的奶喂养自己的孩子才算是合格的母亲。因此,我总是给小女儿买来一张很大的纸,然后由她自己设计书皮。这也是设计她自己的生活啊。

  我已人到中年,当年的那种对新书的神圣感和庄严感早已淡化,但我依然喜欢新书。

作者简介:刘胜本,1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任教开发区一中至今。被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山东省我为教育立新功先进个人,青岛市先进班主任,开发区教学能手等。在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诗歌,杂文30余篇,出版过专著《怎样培养好孩子》,《培养好孩子,哪有那么难》。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主编:jing1qiu(静秋)

排版:shitoulpr001(若兰)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