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旧事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薛素伟

人生的长河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的人擦肩而过,不留下一丝痕迹,有些事也是过眼烟云,随风而逝。而那留下儿时记忆的房前土堆,一起嬉戏的小玩伴;落了锁的土坯房,简单木板做的门,门上破了的大洞,从洞中钻来钻去的大狗,还有还有……那情那景仿若昨天,深埋在心中最柔软的一隅,每每想起,总唤起我最初的甜蜜记忆。

依然记得,村子南边那沿青石砌的方井,承载着我年少时挑水的经历;自家院里绿油油的小菜园,随时薅一把葱,撕一把韭菜,摘个黄瓜、茄子、西红柿,塞进嘴里,攥在手中,在家里大人的叫喊声中,一溜烟,早就蹿得没了影。

仿佛看到了儿时四奶奶家的矮墙上爬满的红的粉的白的蔷薇花,清香四溢,扑鼻而来。趁大人没注意,翘起手指,小心躲着竖起的长刺,蹑手蹑脚,摘几朵放在小口袋里,撒开脚丫子边回头张望边奔跑,奔跑。

小时候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却藏着我童年所有的快乐和向往。小村庄往南3华里是碧海蓝天,往西2华里是连绵起伏青山苍翠的小珠山,村北是一条潺潺绕过村东的小河,终久汇入大海。河中用不规则的石头垫成简易小桥,走过小桥,便是一片黛绿色的九顶山。我的家就座落在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小村庄里最热闹的是夏天,尤其到雨季,是孩子们最向往的。连续几天大雨,小河里的水涨到齐腰深,淹没了简易小桥。孩子们快乐地在河里游泳玩耍。说是游泳,其实就是“狗刨”。运气好的话,可以捉到鲤鱼、鲫鱼。有一次邻家小妹竟捉到一条鲤鱼,祖母说可治病,照她的方法把鲤鱼用豆油炸熟,其他佐料一概不放,吃了,果然邻家小妹的气管炎从此没再犯过。

还有那些走乡串户的江湖艺人,也是孩子们心中盼望的。终于他们来了,在村中心大树荫下,或直接在房屋的荫凉处坐下,拿出家把什。周围早已有人用高梁米苗扎的笤帚,将地面清扫干净了。大家席地而坐,观众多是老太太、老大爷和我们一群小孩子,偶尔也有几个中年妇女和年轻的媳妇。

老大爷右手托二尺长的旱烟袋锅,左手手腕套烟叶的布袋,前面放一块小石头,不时朝石头上磕一下烟锅里的烟灰。老太太摇着蒲扇,驱赶夏日的炎热。妇女们则带着简易的针线活,边听边干活。

先是艺人的开场白:大意是介绍自己来自哪里,家乡遭水灾或旱灾,请大家多捧场。

演出开始后,艺人全身贯注,头随着节奏来回摆动着,乐曲时而欢快,时而忧伤,在夏日的空寂里遥远而悠长。听众渐渐停住了手中的活,变得鸦鹊无声。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收音机也很少,人们显露出了对文艺的喜爱之心。至于拉的曲目,众人并不是很关心。也许有阿炳的经典名曲《二泉映月》。正当大家被二胡悠扬的旋律带入渐深的思绪,忽然,弓停弦止一曲完毕,热心的老太太端着簸箕挨个督促观众回家拿干粮,充当赏钱。一般都是地瓜干之类的粗粮,收完后装在蛇皮袋子里,接着下一曲又开始了……

到了冬季,小河已换了装容,一副冰清玉洁的模样。孩儿们又有了撒欢的新把式:站在厚厚的冰层上,小伙伴们招呼一声,打陀螺了!一群小孩儿便应声而出。

我们用脚试探着踩一踩冰的结实程度,防止冰薄踩破掉在水里面。若是不小心弄湿棉鞋棉裤,回家妥不了挨顿揍。大家选好地盘,然后围成一圈,把陀螺用鞭子缠紧,小心放在冰上,用力抽回鞭子。谁的陀螺转得又快又稳时间又长,谁就赢了。大冷的天,我们玩得热火朝天,叫喊声扬上天际。

儿时的快乐事情多,扑蝉扛拐拾啵咕捉迷藏,何止一件件;小村庄的笑声也多,三五成群,两两结伴,就这样玩着笑着闹着,日子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了。

儿时的童趣终归一去不复返了;红瓦绿树的自然村庄早已高楼耸立;大海与青山也被开发利用,今非昔比了。

可爱的童年,可爱的蓝天碧海,可爱的青山绿树,只能在梦中追忆…… 

作者简介:薛素伟 ,贸易公司职员。文学爱好者。家在黄岛开发区,生在珠山脚下,长在大海旁边。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主编:jing1qiu(静秋)

排版:jing1qiu(静秋)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