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圆饭

 家在黄岛 2020-07-10

徐福德

 

团圆饭

我在青海做地质勘探工作已有20多年了,大学毕业就分配到那里一直到现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不假。由于常年在外漂泊,过年过节不能与家人团聚,对亲人的思念尤甚。在野外工作苦点累点都不怕,也不觉得孤单,就是离家远点,因为家中有八旬老母。俗话说,家有老人不能远走,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这些年只是苦了妻子了。有一次,母亲晕眩在床边,儿子发现了,妻子及时叫了110送往医院救治,还好多亏送得及时。医生说,再晚送来10分钟,就有生命危险。母亲担心儿子在外工作,日积月累,母亲就落下心脏病。那一次妻子真的害怕了,母亲停止了半个多小时的呼吸,妻子给我远在青海的单位打了电话,得知我在大山里搞地质勘探,一个人硬顶了一个多月。两个月后,单位批准我回家探望老人,一进家门,母亲见到我,嘴唇抖了抖,眼睛望着我,扶着床慢慢站了起来,身子像却又泥一样瘫了下去,我竟忘记去扶母亲,而妻子像傻子一样,也站在那里没有动。我担心老母亲,从此离我们而去。谢天谢地,老母亲总算熬过这些年来。

今年中秋节,单位批准我回家,并且让我回家办理调动手续,单位照顾把我调回老家来,由于办理手续耽搁了时间,到家已是下午5点了。一进家门,母亲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我,然后,她一下子扑在我身上,摸着我的脸,最后,母亲竟把脸埋在我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妻子和儿子只是站在一边,也在那里抹眼泪。母亲急忙抬起头来说:“言他妈,快做饭,咱一家人吃顿团圆饭。”

我说:“不急,不急,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东门那里新开了一家豆捞店,今天咱到那里去品尝豆捞。”

母亲看着我说:“咱在家吃团圆饭,不去品什么豆捞。”

儿子听说要到外面下馆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奶奶,咱去品尝豆捞,咱去品尝豆捞。”

我说:“多少年咱们没有在一起吃团圆饭了,今天咱一家人好好品尝一下团圆饭的味道。”

母亲见一家人都非常高兴,说:“走,咱去吃团圆饭。”我说:“这次回来不走了,单位领导把我调回家门口工作,就是为了照顾您老人家。”

母亲听了高兴得落下泪来,我用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头不由自主地埋在母亲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母亲见我哭了,起来说:“言他妈,走,收拾一下咱去吃豆捞啦。”于是我给母亲穿上一件外套扶着母亲下了楼,妻子把一瓶甜酒,一瓶白酒,装进提包里和儿子下了楼,一起搀扶着母亲走出楼院。

路上人很少,大家都回家团圆,路两边店铺大都关门了,一路走来,唯独豆捞一家店开着,店里已有不少人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豆捞店是一个南方小伙开的,小伙子剪了一个板寸头,一脸的精神,一脸的和气。进门后,小伙子一边搀扶老人,一边为我们介绍豆捞的来历,把我们引领到“米”字房间。

板寸头老板说:“大妈,您是今天的寿星,专门安排您在这个房间里。”一进“米”字房间,圆桌中心有一个大大铜火锅,锅里汤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周边围放着海鲜、生肉片、青蔬菜。房间里显的暖融融热乎乎的,板寸头老板把母亲领到主位上,又给母亲把外套脱下来挂在衣服架上,说:“大妈你真有福气,儿孙满堂。请您吃好喝好,一会我们还给您准备了免费的有福饺子和中秋月饼。”

母亲坐在主位上,我和妻子坐在一边,儿子坐在母亲一边,妻子为母亲倒上一杯甜酒,红红的酒把母亲的脸映红了。妻子又给我倒满白酒,也给儿子倒上甜酒,自己也倒上甜酒。这时上三年级的儿子站起来说:“祝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也祝我自己学习进步!干杯!”四个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母亲碰完杯喝了一小口,然后,看着一家人团聚,满脸的笑容,一家人暖意融融的吃起中秋团圆饭来……

我把海鲜,羊肉,牛肉,在铜锅里煮烂熟了,然后,我和妻子一起从铜锅里捞出来,盛在母亲的碟子里,让母亲沾着芝麻酱吃,母亲吃了两大碟子,喝了两杯甜酒,母亲高兴,全家人都高兴……啊,这才是一家人的团圆饭。

团圆饭最后,板寸头老板端来免费有福饺子和中秋月饼说:“捞福来,捞福来。”板寸头老板征求我们的意见说,店里有包好的有福饺子,也可以要馅自己包有福饺子。母亲说:“咱自己包,还热闹。吃团圆饭图的是热闹。”板寸头老板说:“我们还特制了福字铜钱,可以包两个,也可以包六个。”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说:“包一个,就包一个。”为了让母亲高兴,我同意了,而且希望母亲吃到这个有福饺子,我要真诚地祝福母亲,愿她老人家多活几年。于是服务员端来馅和面皮,全家人围着火锅包起有福饺子来。福字铜钱是一个两分大小的硬币,正反面各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周边围着一圈夔纹,挺好看的。母亲拿起一个面皮,上面加一层馅,又拿起福字铜钱正反面看看,颤抖地把这枚福字铜钱放在馅上,上面又盖了点馅,包成一个饺子。这就是有福饺子了。我看见,母亲包完这个有福饺子,又用手在饺子边上捏出一个记号,然后,顺手把有福饺子和我们包的饺子一起下到火锅里,饺子在火锅里咕噜、咕噜煮着……

这时,我给上三年级的儿子,讲了一个关于送福的故事。我说:“很早以前过年时,都给长辈老人拜年,金银财宝也拜年,有一年金到咱老徐家拜年,梆梆敲门。主人问:‘谁啊?’金说:‘我是金,来给您拜年。’主人说:‘你是金,俺不要,你到其它家去吧。’金走到村东头碰上银说:‘银你到谁家?’银说:‘我到老徐家拜年。’金说:‘你不要去,人家不开门。’银说:‘你跟着我,保准给你开门。’于是金银一起来到老徐家。梆梆敲门,主人问:‘谁啊?’银说:‘我是银,给你拜年来啦。’主人说:‘你到别家去吧。’就这样金银财宝都碰了硬钉子,于是金银财宝在村东头又撞上了福说:‘福你到谁家?’福说:‘我到老徐家拜年。’金银财宝说:‘不要去了,人家不给开门。’福说:‘你跟着我。’于是它们一起又来到老徐家。梆梆敲门,主人问:‘谁啊?’福说:’我是福,给您拜年。’主人说:‘等着,赶忙为您开门。’这时大门吱呀呀开了,金银财宝福一齐进了老徐家大门……”

饺子在铜锅里很快煮熟了,像一个个金元宝一样漂上来,又像一群小羊羔一样围着铜火锅内环转圈。母亲说,一滚熟皮,二滚熟馅,三滚四滚打转转、五滚六滚漂上来……我一眼就看见锅里那个带记号的有福饺子。

母亲在盛饺子的时候,把那有福饺子盛在一个碗里,然后把这碗饺子推到我面前说,吃吧,多吃,趁热吃。我觉得心里一阵热,鼻子也酸疼起来。我怎能忍心吃这个有福饺子呢?这个代表着全家人祝福的有福饺子,应该让母亲吃,让她老人家高兴多高兴。但我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因为母亲认识这个有福饺子。我想那就给妻子吃吧,她跟我生活了二十年,现在已经是快半百的人了。结婚这么多年,她一个女人又当爹来又当娘,照顾这个家不容易,脸上皱纹一年多比一年,头发也变白了。我趁妻子去取蒜泥的工夫,把有福饺子搁在她的碗里,一会儿妻子吃到了,我就领着儿子喊。谁知,妻子回来看了看碗,呆呆不动筷子。半天,她才抬起头,用一双感激的眼睛望着我,眼圈也红了。啊!妻子也认识这个有福饺子。

此刻,妻子没有出声,显得很平静。她拾起筷子说,羊肉饺子要趁热吃,才有滋味,说着自己首先吃了一个饺子,急忙又说,饺子都快粘在一起了,一边说着,一边把我的饺子碗拿起来摇晃,又拿起母亲的饺子碗摇晃,就这样把那碗有福饺子放到母亲脸前。母亲显然没有注意到,一双慈祥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心里有些纳闷,儿子吃了那个有福饺子,为什么不吱声呢。她边看我边吃饺子,突然,母亲“啊”了一声,原来是有福饺子硌了牙。

妻子像孩子般喊:妈妈有福!吃到有福饺子了!

母亲满脸疑惑,这时当啷一声,一个东西从她的嘴里掉在碟子里,正是那个福字铜钱。

于是,我领着妻子儿子一齐欢呼起来,母亲有福!奶奶有福!……

母亲笑了,笑着笑着,流了一脸泪。我和妻子也流了泪。

此时,一轮圆月爬上窗来,映照在团圆桌上,也映照在全家人的脸上。妻子拿来月饼,全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着圆月,其乐融融……

上三年级的儿子说,抬头望明月,低头在故乡,吃团圆饭真好。

作者简介:徐福德,青岛市原胶南人。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其中在《上海文学》、《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山东文学》、《莽原》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人体根雕》《父亲是一棵树》。供职于黄岛区电视台新闻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