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炕听瞎话 | 傻女婿学说话

 家在黄岛 2020-07-10

围炕听瞎话儿

点我查看

征文通知

围炕听瞎话儿征稿

诸位看官,您可听说过瞎话儿?所谓瞎话儿,就是我大黄岛方言对民间传说故事的称呼。在那个没有路灯、没有电视的年代,每到晚上,小孩子们都喜欢围在炕头上,于火焰跳跃不定的煤油灯下,央着祖辈们讲一些皮狐子精、牛郎织女、黄大仙娶亲等等瞎话儿,一时之间,仿佛置身于古怪离奇的幻境里了,听着害怕却是上瘾......征稿邮箱:jiazaihuangdao@163.com

 傻女婿学说话

文/崔瑞雪

图/牛鸿志

今日这则瞎话是我一多年好友鸾鹤先生讲的,我只负责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婚姻大事就会不自觉地被家人提上日程,时时敦促。为的就是儿女能早日成家立业,长辈们也好放心。

话说很久以前有一大户人家,家主姓氏不详,为了讲述方便,我们且称他为胡员外吧。胡员外家有一根三代单传的独苗苗,我们且称他为胡公子。胡公子模样周正,身材壮实,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脑瓜儿稍有些不大灵光,说的直白一些吧就是有点傻。周围的人们背地里都喜欢叫他“胡员外的傻儿子”。

眼看着胡员外的傻儿子也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了,胡员外的夫人便托人四处说媒,可十里八村凡是稍微有头有脸门当户对的人家都不愿意把自家闺女嫁给一个傻子。

这可把胡员外一家急坏了,传宗接代可是头等的大事呀!胡员外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来个“广撒网,多敛鱼”。也不求择优而从之了,只要能有个差不多的闺女愿意嫁进来就行。

十里八村的媒婆都被请到了胡员外家,海量的银子流水地花了出去,媒婆们个个下基层走街串巷地毯式的开始搜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就有一家同意了这门亲事,送彩礼的日子定在了后天。不过媒婆说女方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们想叫胡少爷亲自送彩礼上门(实际就是想看看这个胡少爷是不是个真傻子)。

胡员外两口子一听儿子的婚事有了着落,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女方提出的这个要求却把他俩难住了:儿子脑袋不太灵光,到时候万一不小心漏了馅,把这好不容易寻来的亲事给弄黄了咋办?

媒婆瞧出了胡员外两口子的担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哎呦,这好办呀,叫大少爷多学几句好听的话儿不就行了,到了女方家里多说好话保准没问题!”

胡员外一听,这主意真不赖!不愧是能给他儿子说成亲事的好媒婆!他一高兴又给了媒婆不少赏银,媒婆千恩万谢地接了沉甸甸的银子心满意足地走了。

可是该叫儿子去哪里学话呢?眼看着后天就是送彩礼的日子,现请个教书先生已经来不及了,胡员外两口子也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主儿,这可如何是好?焦头烂额之际,正巧账房先生推门进来交账,胡员外灵机一动:“有了!叫儿子多拿些银子出门找人学说话不就行了么,见谁说话好听给他点银子叫他教一教就是了,这年头,有谁会跟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呢!”胡夫人一听,这可真是个好办法,不愧是富甲一方的当家老爷!于是她就喜滋滋地准备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胡夫人亲自帮儿子穿戴整齐并交给他一大包碎银子,胡员外的傻儿子怀揣着银子在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下高高兴兴地出门了。刚出大门,迎面来了一个卖豆腐的小贩,这个小贩一边敲着梆子一边拖着长腔吆喝道:邦、邦、邦,“卖豆腐……”胡员外的傻儿子一听,哎呦,卖豆腐这话听着真新鲜,比戏文里唱的都好,我得学学。

于是他不由分说上前就塞给小贩一两银子,叫小贩把刚才那句卖豆腐的唱腔教给他。小贩一头雾水地寻思道:“大清早就碰到了一个不买豆腐买吆喝的主儿。不愧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跟咱普通老百姓就是两门!”接了银子的小贩头一回当先生,教的格外卖力,直到他觉着胡员外的傻儿子学的有模有样了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胡员外的傻儿子刚出家门就学到了一句好听的话儿,心里比那个得了一两银子的小贩还要高兴。他一边温习着刚学到的话一边继续往前走。他不知不觉走到了村口的小池塘,塘边有个老丈正悠闲地坐在柳树底下钓鱼,胡员外的傻儿子停下脚步向老丈打招呼:“老头儿,你今天钓了多少鱼呀?”

认出是胡员外家的傻儿子,老丈捋了捋白花花的胡须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哎,一湖清水没有鱼呀!”他一听,哎呦,这老头话讲的真不错,我得学学,就急忙从怀里掏出一两银子上前交给钓鱼的老丈,要学他刚才说的那句话。

老丈不明就里,捧着银子心里想到:“嘿,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鱼没钓到钓了一两白花花的银子!算了,反正他家有钱,不偷不抢的,我教教他又有何妨。”于是胡员外的傻儿子又学会了一句好话儿。他辞别钓鱼老丈继续往前走。

小池塘的边上有一座独木桥,胡员外的傻儿子刚要上桥,看见桥的另一头一个樵夫挑着一担柴正在过桥,于是他便立在桥头等候。

这樵夫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之后停在他的身边准备歇一歇,樵夫一边擦着汗一边自言自语道:“哎,大路好走,独木难行呀!”胡员外的傻儿子一听,这砍柴的嘴里说出来的话听着好有道理呀!不行,我也得叫他教一教我,于是他又塞给樵夫一两银子。

樵夫头一次见到这么大一锭银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砍一年的柴都挣不了这么多的钱呀!他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话教给了胡员外的傻儿子。

时间已临近中午,樵夫好心提醒道:“公子,该吃晌午饭了,您快回家吃饭吧!”胡员外的傻儿子抬头一看,太阳已经快到头顶了,哎呦,确实是该吃晌饭了。他就调头往回走。

走到半路上他碰到一个拾粪中年人的,那人肩上挂着一个硕大的粪筐,手里头拿着一柄银光闪闪的粪叉。

这拾粪的人弯腰刚要去叉脚下的粪坨,忽然从旁边窜出来一条大狗,眼看到手的粪坨就要被大狗抢走了,拾粪的一急眼扬起手里的粪叉指着那条大狗喊道:“老母狗,别呲牙,我劈头打你两粪叉!”胡员外的傻儿子一听,哎呦,这话叫人听着心里真爽快!我一定得先学会了再回家吃饭。

于是又上前塞了一两银子,好容易把这句听着令他无比爽快的话学会了。再说这拾粪的既打跑了狗,又捡了粪,还得了一两银子,真可谓一举三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胡员外的傻儿子美滋滋地回到了家,胡夫人见儿子回来了,急忙问道:“儿子,今天出门学到好话了吗?”

“嗯,学到了。”胡员外的傻儿子一边狼吞虎咽地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点头应承。

“是吗!学了几句呀?”胡夫人追问道。

“学了好多句呢,都快数不过来了!”

胡夫人一听别提有多乐呵了,一边往儿子碗里盛汤一边嘱咐道:“哎呦,那敢情好,明天到了你岳丈家里可一定得都用上哈。”

“恩恩,都能用上,都是顶好听的话。”胡员外的傻儿子信心满满地又喝了一碗汤。

话说这胡员外这两口子头一次见儿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高兴的有点忘乎所以,根本没有细问儿子在外面到底学了啥“顶好听的话”,吃完饭两人就去忙活着准备第二天的彩礼了。

到了第二天,女方家里一大清早就黑压压的挤满了来看热闹的街坊,大家一来是想看看大户人家送彩礼的排场到底有多大,二来是都隐隐约约听说过胡员外的傻儿子,想来亲眼看一下这人是不是真有传说中那么傻。

半晌的时候只见胡员外的傻儿子骑着高头大马,后边跟了一大队仆人,带了好几口大箱子意气风发地来到岳丈门前。他一看院子里外围满了来看热闹的人,便从容下马,正了正衣襟清了清嗓子,挥起手里的马鞭朝着大门框邦、邦、邦敲了三下,嘴里同时有模有样地吆喝道:“卖豆腐……”这响亮的吆喝声一出,大伙哄地笑起来。

有人趁机小声说道:“这人还挺幽默的,谁说他傻呀!看他仪表堂堂的还带了这么多彩礼,谁家的闺女嫁给他可真有福气了!”胡员外傻儿子的岳母闻声出来,见女婿到了,门口还放着一箱箱的彩礼,顿时眉开眼笑地把他让到屋里喝茶。

因为听别人说这个女婿有点傻,胡员外傻儿子的岳母大人也有心试他一试,于是她就单给胡员外的傻儿子沏了一碗白水上来。胡员外的傻儿子看着碗里的白水也不生气,他用手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哎……一壶(湖)清水没有鱼呀!”他岳母一听,哎呦,这女婿还真不赖,知道我单给他上了一碗白水,守着这么多亲戚不好直说,人家就轻轻打了个比方。岳母连忙喜滋滋地给胡员外的傻儿子换上了一碗好茶。

茶过三巡,客人们也都陆续到齐,是时候开席了。胡员外傻儿子的岳母还想再进一步试探一下这个女婿,于是她假装忙中出错就只给他放了一根筷子,心想:“我看看他这次怎么跟我开口提这事。”

胡员外的傻儿子瞅着眼前的那一根筷子,从袖口里掏出一块手绢拭了拭自己的额头,然后不慌不忙地说道:“哎……大路好走,独木难行呀!”他岳母一听这话心里立马乐开了花:“谁说我这女婿傻呀,人家一点也不傻,说起话来不仅给我留足了面子。还文绉绉的呢!”她心里一高兴就忍不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一笑不打紧,只见胡员外的傻儿子忽然“腾”的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抓起桌上的那一根筷子指着他的岳母大喝一声:“老母狗,别呲牙,我劈头打你两粪叉!”喊罢,胡员外的傻儿子自觉神清气爽的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街坊四邻都知道胡员外有个彻头彻尾的傻儿子,傻女婿学说话的故事也就一传十十传百地成了周围十里八村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消遣……

文/崔瑞雪

喜欢用名:小西。家住黄岛区六汪镇的一个小山村,普通上班族,大龄剩女一枚。喜欢山水田园,花花草草,偶尔写点小文小句聊以抒怀。 

图/牛鸿志

教师。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区优秀作品奖。山东省青年画院画师。微信号:HuaLaoShi1226(花关索)。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主编:jing1qiu(静秋)

排版:jing1qiu(静秋)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