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今天与明天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杨文闯

在青岛西海岸上生活21年了。

早上像平常一样起来,看了眼窗外投进的阳光,感到一缕温暖。遂打开手机,日历显示为12月31日,心里随之一咯噔,意识到,今天过了,就没有2017年了。

感谢时间的厚道,让我在苟且的异乡,还有远方的故乡,在黑夜有梦乡,还有一觉醒来的新天新地以及诗意伴随的日子。

我或许可以自豪与骄傲,我是黄岛人,忘了我是外乡人,因为我生活在黄岛的山海天之间。事实上,从驻足这片海岸的那天起,我就没想到还要离开,也真的没有离开。21年来,我一直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行走,尺管我们擦肩而过时谁也不认识谁,但无法否定彼此不在同一个城市里。

若说我真正融入黄岛,还是靠文字,得感谢2010年,我在新浪开博客两年后,无意踏进了“青青岛社区黄岛论坛”,在论坛厮守长达5年,可谓是我快乐的一段时光。在黄岛论坛,我发布过我的诗文帖子不下1000篇,让许多的朋友通过诗文认识了我,我也相识了许多的友人。

再就是2017年,我进入微信公众号“家在黄岛”,又一次让我与黄岛的文友们在网上触电,让我找到久违的在论坛玩的那种感觉,对于一个用文字发声的写作人而言,笔下的诗文得以捅开一个广而传之的通道,就是让作者与读者之间,获得一扇心灵交流的窗户。

说真的,为文学而写字30余年了,我一直未敢自诩我已是作家,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个文字写作者,尽管也发表了一两百万的铅字。这些年,我在黄岛的人生一直未大起大落,发生重大的变化与转折,一直在坚持中挣扎与突围,但从来没有对所选择的文学之路绝望透顶,因为坚持,还怀揣着初心芳香的情感,在岁月深处回溯于心。文学梦做得久了,更多时间浸泡在书案上,渐渐我成了个穷文人,好在不酸臭,也不迂腐,这穷不是精神上的贫瘠,而是物质上的不配位,常让我羞愧难当。一度时期,我也徘徊过,有些气馁,不敢直视自己的现实生活。但横平坚直的汉字与文清气盛的汉语,如诗如歌,如幻如画,还是让我对视自己的灵魂,和自己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一个人干一个人的事呗,其他事不会做,转行来不及了,那就再努把力把文章往好了写呗。慢慢地让自己平静下来,安顿下来,我时常用史铁生的那句话,安慰自己:“过程即目的。”

我感谢2017年的夏初,静秋组织杨闻宇读书会。就是这场读书会,让我走进“家在黄岛”的。我和闻宇先生同为陕西人,亦师亦友,他刚来开发区我就有幸结识他了,哪怕一些日子不见面,彼此的心是想着的,心照不宣。5月的一天,静秋电话约我,我概然应允参加读书会,遂有了那篇《家在黄岛》。从此,与家在黄岛就不离不弃了,这是一次平凡的相遇,却是一次难忘的历程。

2017年,我遇到“家在黄岛”是开心的,人生有许多遇到,遇到一个能视为志同道合的平台,是很难得的。莫说岁月难回头,遇见始珍贵。这里的遇见是最美的遇见,这里的结缘是最好的缘分。

“家在黄岛”是个自媒体,创办两年来,粉丝超过两万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者群体,主要为本土的网络写作达人,民间写作爱好者,读者面就更宽了,不仅遍及西海岸新区,还延伸到区内外,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受到作者与读者皆喜爱的原创文学公众号,越来越多的名家大腕走进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文学新人层出不穷。这就是主编“静秋”为首的团队,历经700多天不懈的努力,给黄岛人打造了一个微信文学平台,一个精神食粮的家园。

在“家在黄岛”这个平台,我既是过客,也是故人,因为掌门人静秋,曾为“黄岛论坛”的版主十余年。当论坛渐渐萧条,淡出人们的视野,她就慧心通幽地抢占了微信公众号这块高地,创建了她的这个“家在黄岛”。

静秋自身就是文学人,曾发表过一些作品,是好写文字的,她就像一泓清流,把一种清欢注入进了“家在黄岛”,使家在黄岛因此而鲜活、感性与充满人情味、文学气息,在这样的情境与氛围里,平台就有了自己的个性、立场、灵魂以及存在的价值。她因编辑、每晚八点准时往平台推送作品,写作时间少了,但这不否定她的文学身份与立足的地位。我常感谢编辑,一个编辑重要的不是自己文章写的酷,更酷的是让更多人能写出好文章。静秋做到了,她为大家搭建了平台,牺牲了自己的充电读书与操笔为文的时间。

“家在黄岛”是编者与作者的共同体,因为共同的热爱和关注,才持续下来了这个创作平台。我们的时代需要鲜活的文学作品,我们的社会需要有益于人生的语言艺术,我们的新区需要这样的一个群体,带动书香社会的和谐。

兰有清香堪为友,竹能虚心即我师。在这片可爱的家园里,通过文字,有幸接触到一些老师和一些新文友。也许我们不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加过对方,但文字早已通过平台让我们彼此的心靠近。扎根于这片民间的乡土,我嗅到了泥土的清香,看到了土地的仁慈和善与广褒阔大,感受到了友好宽厚的故园人心。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不再是孤单和漂泊的客舟,因为文字照亮的行旅,很充实。

我多次想过,“家在黄岛”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就在于接地气,有个性,让不喜欢文学的,爱上文学;让不喜欢写作的,爱上写作;让不读书的人,爱上阅读;让喜欢文学的、爱写作的,百尺竿头,追求进步。“家在黄岛”的存在目的,不是要培养作家,她作为一个摇篮,让人多读书,改善人的心灵,让你生活变得丰富、多元、充盈活力。

“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是作家的使命。对于芸芸众生,普通百姓,生活是第一位的。“文学为人生”,是近百年前,伟大作家鲁迅提出来的。现在看来,并不过时。在这个高歌猛进的年代里,在这个浮躁喧嚣的岁月里,让我们安静地读书,安心地写作,拯救我们的灵魂,也是对心灵的救赎。“家在黄岛”做到了,她使更多人在这里驻足,慢下来,静下来,深切而倾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去做一种为人生的文学,而不是教化众生,改造世界。这些带有温度的“下里巴人”文字,虽不比阳春白雪,却以其平凡的光芒,照亮我们无奈的生活,抚慰那些苦的,辣的,酸的,甜的五味人生。

家,放置到今天的这个世界地球村里,是我们的共同体,是我们生活的园子;黄岛,是我们热爱的土地。我们在这个家里读书,写作,是我们喜欢的事,也是我们所爱的。因为爱,家,才有了烟火味,才接了地气而鲜活。就像一个村落,有山有水有人家,有田地里的庄稼,有花草树木,花花绿绿,五彩缤纷……而写作,跟读书是分开的,书香最能陶冶人心。读着读着,可能就拿起笔来,或起兴情感,或启迪智慧,或明理载道,或崇德向善,哪怕多识点草木虫鱼,即便是无聊消遣,这岂能说不是人生的一件快事?

感谢“家在黄岛”,它如同文学世界里的一个水泊梁山,或尘世里一片明澈的江湖,在鲜活而接地气的图文并茂中使人获得快乐。这里没有森严的社会等级,也没有人为设制的门槛,唯有真,唯有善,唯有美,唯有情的原创文字,让那些伤心绝望的、心灰意冷的抒写者在这个自由的空间痛快淋漓地释放,让你在一个远离喧嚣浮华的舞台上浅唱低吟,让你在这个自娱自乐的圈子里,活得有质感,写得有活力。

如果把“家在黄岛”比作一块沃土,当作者们把文学的种子播撒植入,营造的是一块舒适的净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这块土地上,大家吸引阳光雨露,汲取水分养料,长出许多珍贵名木,乃至参天大树,生出许多异草奇葩,结出更多五彩斑斓的果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