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 人(下)

 家在黄岛 2020-07-10

(下)

文/翟贵梅

李扬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他结婚的时候,苏锦没去,听张阿姨说,李扬的妻子肖璐是他的大学同学,人长得漂亮,家庭条件也很好,父母都是大学老师。

“到底是大地方出来的人,说话办事就是体面。”张阿姨经常夸肖璐,言语中不加掩饰的骄傲。

婚后的李扬很少回来,苏锦记得有一年年底,李扬带肖璐回来,全家都以为他俩要在家里过完年再走,张阿姨更是忙前忙后收拾屋子,煎炸卤煮准备了很多菜,没想到他俩只是住了两个晚上,就匆匆回去了。弄得张阿姨那个年过得很不痛快,天天哭鼻子抹泪的:“我算是一把屎一把尿地给别人养了个儿子!”

结婚头两年,小两口儿不想早要孩子,肖璐有两次意外怀孕后,都去做了流产。一晃近十年过去了,两人也老大不小了,周围同事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两人也开始着急了,现在好容易盼着肖璐又怀孕了,张阿姨更是喜不自禁,恨不得赶过去就能抱上大孙子。

苏锦看了看张阿姨放在客厅大包小包的行李,看样子是准备过去待很长时间。

肖璐怀孕,苏锦打心眼里跟着高兴,她能理解张阿姨的心情。因为李扬多年没有孩子,张阿姨平日里拿小艾也挺亲,逢节假日都会打电话嘱咐苏锦两口子带着小艾过去吃饭。

“你赶紧过去照顾肖璐吧,家里你也别担心,明天大江回来,我就让他过来把爸爸接过去。”苏锦说:“肖璐这个年纪怀孕确实不容易,身边离不了人,你去了正好可以替替李扬。”

苏锦的老公于大江在当地铁路部门上班,圈子小他又不善交际,平时歇班就爱宅在家里看看书,喝喝茶。

苏锦要回去了,她看张阿姨还在忙着收拾她的行李,就朝父亲摆了摆手。没想到父亲从床上下来了,身子倚靠着卧室门,满眼不舍:“小锦这就要回去了?才来多大一会儿啊!每次回去都这么着急!”

走出单元门,苏锦回头望了望那扇窗户,她看见父亲正趴在玻璃上往外张望,有细碎的阳光打在父亲的脸上,那一刻,苏锦觉得心里暖暖的。

苏锦正在客厅里给父亲织毛线袜子,天气越来越冷了,她想赶在寒潮来临之前给父亲织好。父亲腿上搭了条薄毯子,坐在摇椅上,饶有兴趣地看他那只笨肥猫玩线团。

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苏锦刚拿起话筒,张阿姨的大嗓门就迫不及待地窜了出来:“大江今天上不上班?让他赶紧帮我订张最近回家的火车票!”

“你这才去了不到一礼拜,怎么就急着要回来?不是说好这次去要多住些日子吗?肖璐那边不需要人照顾吗?”

“两口子白天基本不在家,晚上也是在肖璐她妈家吃完饭再回来,我来这几天都没捞着跟他俩坐在一起吃个饭!”苏锦听到电话那头张阿姨声音有些哽咽:“我这一把年纪了,在自己儿子家里完全成了个外人!”

放下电话,苏锦心里有些发酸。这么多年以来,张阿姨从来没有用这种自己人的口气跟苏锦说话,尤其还是在说李扬的时候。

父亲又睡着了,整个身子歪靠在藤椅上,发出了轻微的鼾声。父亲是在张阿姨去省城的那天被于大江接回来的,这几天他居然连问都没问过张阿姨去哪儿了。

苏锦盯着父亲的脸看了好久,她记得她来初潮那次,父亲把她叫进卧室跟她说,以后有什么事情要跟张阿姨说,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她还记得,小时候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父亲爱往李扬碗里夹菜,每次李扬都端着碗客气地说谢谢;她记得张阿姨经常表扬她懂事,只是表扬她的时候眼睛都不会朝她看……

张阿姨回来的车票是晚上六点十分的,于大江下了班正好可以过去接她,苏锦没去,她在家里忙着包饺子。

父亲午休起来后,看了会儿电视,看苏锦一个人在厨房里忙乎,就走过去在门口站了一会儿,问:“今天什么日子啊,要包饺子吃,晚上吃点儿现成的还不行?”

“张阿姨从李扬那里回来了,咱给她包饺子吃!”苏锦回头跟父亲解释道。

“咦,对了,这几天也没见着你阿姨,她去李扬那里了?李扬有事儿吗?”父亲总算想起好几天没见着张阿姨了。

“李扬没什么事儿,就是张阿姨想他了!”苏锦觉得跟父亲解释起来费劲,干脆就不解释了。

“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我也很长时间没见着李扬了。”父亲嘟囔着,转身又回到了客厅。

约莫着大江跟张阿姨回家的时间,苏锦把饺子下了锅,饺子在锅里翻腾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李扬的一首小诗:

饺子在锅里翻滚

互相拥挤出一团热气

我站在门口哈着手

感觉自己是个外人

她没想到在这个家庭里,李扬也会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她一直认为跟着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是幸福的,永远不会孤单。

饺子热气腾腾地被端上餐桌的时候,张阿姨跟大江也正好进门,张阿姨看起来情绪很低落,精神状态也不好,勉强吃了几个饺子就放了筷子。

等苏锦把厨房收拾干净后,去父亲睡觉的房间,看张阿姨坐在床沿上默默发愣。

“小锦,让大江把我跟你爸送回家吧。”看苏锦进屋,张阿姨起身站起来,指着放在门后的几个行李包说。

“那怎么行,家里都好几天没住人了,没收拾也没通风,你跟我爸在这儿住几天,我明天过去收拾收拾再说!”苏锦安慰张阿姨:“你别想多了,安心在这儿住着就行,家里又不是住不开,小艾不回来,你跟我爸就住她房间。”

张阿姨突然小声啜泣起来:“在李扬家这几天,就是刚去那天跟他俩一块儿在家吃了个饭,后来到我走都没见着肖璐的影儿,我这还巴巴地赶过去想伺候她呢!待我连个外人都不如!回来后你看你爸,连问都没问我这几天干嘛去了!”

苏锦一下子愣住了,她没想到张阿姨会毫无顾忌地把软弱的一面跟她展现出来,一时间她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张阿姨。

总算劝住了张阿姨,勉强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刚亮,张阿姨就起来收拾东西,让大江上班的时候顺便把她送回家。

父亲抱着那只肥猫跟在张阿姨后面,满脸的不情愿。苏锦知道父亲不想回去,他已经习惯了在这边的生活。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如果天气好苏锦会带他出门到小区里遛达几圈,晚上吃完饭,大江还会陪他看会儿电视,听他唠叨唠叨过去的事情。

父亲曾不止一次跟苏锦抱怨:“早上一睁眼就看不见她人影儿,跟人家晨练去了,晚上我睡下了她还回不来,忙着去跳广场舞,一天到晚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也不管……”

父亲搬走以后,苏锦一连好几天都没适应过来,她每天一睁眼就感觉父亲还在小艾的房间里来回走动。

苏锦开始有事没事地往父亲家里跑,哪怕有时候去了啥事儿也不干,就陪父亲干坐上一会儿,回来后也会感觉心安。

张阿姨跟她说,李扬两口子过几天要回来看看。

“小锦啊,等他俩回来的时候,咱们说话都注意点儿,别让他俩感觉出来我上次回来不愿意了。我后来自个儿琢磨半天,其实他俩也挺不容易的,尤其是李扬,上着班还得照顾肖璐……。”

苏锦没吭声,心里想到底是亲妈,前几天还哭鼻子流泪地哭诉儿子对她还不如个外人,这一眨眼的功夫,就开始替儿子圆场了。

李扬跟肖璐是中午到家的,张阿姨早就张罗好了一大桌子菜,苏锦看得出来,她在荤素搭配上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吃饭的时候,李扬陪着父亲喝了点酒,看张阿姨不停地劝肖璐吃菜,有些不耐烦:“妈,肖璐又不是外人,你那么客气干嘛?让她自己吃就行,你快别劝了!”

张阿姨张了张嘴,一副想说啥又没法开口的样子,只好自己低下头吃饭,席间没有再言语。

李扬两口子在家住了好几天,苏锦有些犯难,怕自己天天过去,耽误张阿姨跟儿子儿媳团聚,不过去吧?又怕李扬两口子觉着她不热情。

“你想那么多干嘛?每天过去看看有没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吧,都是一家人何必顾虑那么多?”于大江很不明白这么点儿小事儿,苏锦缘何又要纠结。

这个老实的有些木讷的男人,从遇见苏锦的第一天开始就心疼她。她敏感、自卑又善良,不敢轻易表达自己,也不敢轻易接纳别人。结婚这么多年以来,无论大事小事,他尽量顺着她,尤其是有了小艾以后,逢他歇班,几乎都不出门,在家里陪着她们娘俩。

李扬打电话给苏锦,说是要回去了,想请全家人一起到饭店里吃饭,让她晚上等着大江下班后直接过去。

饭店就在父亲家不远处,档次不低,包间里面富丽堂皇。苏锦两口子进去的时候,菜基本都上齐了。

李扬执意要跟于大江喝点儿白酒,说是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好好单独敬姐夫一杯酒,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也给苏锦倒了半杯。

苏锦端着酒杯有些惊慌失措,她还从来没喝过高度白酒,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小艾过生日,她也仅仅是象征性的打开一罐啤酒,喝半罐再留着半罐浇花。

“没事儿,喝点试试,不能喝就放着。”于大江朝她微笑着:“都是咱们自家人,醉了也不要紧。”

酒确实是调剂气氛的好东西,几杯酒下肚以后,李扬明显话多了起来,他跟大江说,要好好对待他姐姐,姐姐很不容易。

“她从小没了妈,很可怜,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对身边所有人好……”

苏锦一下子情绪失控了,她泪流满面。她没想到这么多年以来,李扬一直站在不远处,默默地观察她,心疼她却又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对她的这份感情。

那次家宴后,苏锦像是打开了多年来的一个心结,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她原谅了很多过去的人和事,也试着跟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一天夜里很晚了,她突然收到李扬的一条微信:姐,今天肖璐肚子里的宝宝已经四个月了,我刚才隔着肖璐的肚皮试着宝宝活动了。生命太美好了,感恩。

苏锦一下子跟着激动起来,她推了推旁边熟睡中的于大江:“肖璐肚子里的宝宝会动了,再过半年我就要当姑姑了!”

于大江迷迷瞪瞪地看着苏锦激动的样子,突然一把搂过她一脸坏笑:“信不信我能让你一年后再做一次妈妈?”

满屋四溢的暧昧就像海边圆满的白月光,粼粼倒影在了浪尖上。这一刻,苏锦觉得自己幸福极了,有家,有亲人。

居委会主任给苏锦打过几次电话,说是父亲现在居住的房子要拆迁,让她抽空过去看看拆迁补偿方案。

苏锦跟张阿姨商量,拆迁的时候要个小点儿的两居室,还有一笔补偿款,到时候留给小艾上大学的时候用。

“怎么样都行,我没有意见,这房子本来就是你妈妈留给你的。”张阿姨神情有些恻然:“等你爸爸百年以后,我就去李扬那儿住。”

于大江不同意苏锦选择的拆迁方案:“没有补偿款,小艾照样能去读大学,咱们家还能供得起她。我的想法是不要补偿款,就要套大平方的房子,把爸爸跟张阿姨也搬过来一起住,到时候李扬他们一家三口过年过节的回来,也有地方住,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多好!”

苏锦没有吭声,心思其实早就被于大江说动了。

从贴出拆迁通知那天起,就陆续有住户搬走,院子里到处可见丢弃的旧家具,斑驳败落的墙壁上匍匐着的爬墙虎,已然等不到来年的春暖花开。

苏锦站在小区门外,看夕阳的余晖给这片破旧的居民楼镀上了一层金色,整个人突然有一种颓废无力的感觉。

苏锦把签好的拆迁合同拿给张阿姨看,张阿姨愣了一下,半天没言语。

父亲还是懒洋洋地靠在窗台边上晒太阳,那只肥猫窝在他怀里打盹儿。

“阿姨,你提前收拾着东西,过几天大江歇班让他过来把你们都拉过去住,东西该扔了扔,到时候咱们住到大房子里东西全部要换新的,李扬他们一家三口回来住也得用新的。”

张阿姨不住地点头微笑,两眼亮晶晶的。

苏锦没有留下吃晚饭,她着急回家,于大江早上出门的时候忘了带家里的钥匙。

“小锦,你等等!”张阿姨喊住了推门要走的苏锦,转身回了卧室,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红绸子包:“里面几张存单是我跟你爸爸这几年攒的养老钱,我本来打算拆迁以后没地方住,跟你爸爸去养老院住的,现在看来也用不着了,你拿着去存上,留给小艾上大学用。”

苏锦刚想要推辞,看到张阿姨眼圈泛红,便没有再说什么,她拿过红绸子包,顺手把张阿姨揽过来拥抱着。

“小锦,阿姨谢谢你!”张阿姨声音有些沙哑。

“阿姨,啥也不用说了,咱们是一家人!”苏锦拍了拍张阿姨的后背,柔声安慰着。

走出小区门口,苏锦看到路两旁的法桐树经历了寒冬之后依然挺拔,枝桠间似乎有绿色小苞若隐若现。

“就要到七九了吧?”她驻足想了想,心底像有春水初生。隆冬总会过去的,万物苏醒,其实也不过是一夜春风的事儿。

      翟贵梅,胶南海青人,年逾不惑,适度矫情。不妆不饰不着调,易冷易热易感冒。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刘培蕊

校稿:毕瑞霞

复审:裴    珊

发布:陈   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