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台采风 | 最美好的时光

 家在黄岛 2020-07-10

最美好的时光

 Mei hao  De shi guang 

文:耿芳华

古镇

当接到去

空白

 当接到去古镇采风的通知,王子涵激动得一夜未眠。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像窗外的景色,随着车速一页页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姑姑家住王台,在子涵很小的时候就被姑姑抱到这里,子涵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王台度过的。

此时的王子涵就像坐在了时光的列车上,童年的情景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儿时的伙伴小琴、少华,还有用青砖垒出翘着山角的旧院落,还有…想着想着,子涵的眼角早已泪光闪闪。

当年

子涵家与小琴家

空白

当年,子涵家与小琴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离少华家相对远些。子涵家住当铺街的南面,少华家住当铺街的北面,这之间虽隔着相当长的距离,但从没隔断他们儿时的欢乐。

子涵仿佛又看到了放学后的他们在当铺门前拾果果、踢毽子和在古树下捉迷藏的情景。此情此景曾被自己深藏在心底,但又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梦中,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

少华的妈妈心灵手巧,会做各种各样的糕点,尤其是那种叫“回饼”的糕点,曾给少年的子涵留下了无可替代的香甜。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类似的奢侈品只有在逢年过节或祭祖的日子才能见到。

在子涵即将升入初二的那年春天,养父母领着子涵去东北投奔了子涵的亲生父母。

记得临走前的那个星期天,子涵、小琴还有少华他们一起去村外的“阁老山”上看杜鹃花。

那天他们在“阁老山”上直玩到太阳偏西,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就在他们精疲力尽、饥饿难耐的时候,少华从背包里拿出一包他妈妈做的回饼分给大家。也就是那次吃到的回饼,让子涵回味了近半个世纪。以至于长大后的子涵觉得任何山珍海味,都没有当年少华妈妈做的回饼好吃。

子涵和少华

从小学到初中

空白

 子涵和少华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记得当年班主任庄老师家访时还曾对子涵的养父母说:“子涵和少华这俩孩子在学习上特别刻苦,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尤其是在写作方面,若能好好培养,定有成就。”因着庄老师这句话,贫穷的养父母才决定领着子涵闯关东。

搬到东北的子涵再没回过王台,直到研究生毕业的儿子要在这边定居。离开家乡近半个世纪的子涵,才和老伴从东北搬到了青岛开发区。

教了半辈子书的子涵喜欢读书看报,近几年又像年轻人一样喜欢从公众号里看文章。当“家在黄岛”公众号开通后,子涵就在朋友圈中看到了“家在黄岛”推送的美文,并关注了“家在黄岛”公众号。

心牵故乡的子涵从“家在黄岛”每晚推送的文章里了解到家乡的变迁,并勾起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拿起笔写出了多篇思念家乡的文章,从此成为“家在黄岛”的家人。

来青后,子涵心心念念想回古镇看看,但不是被这事就是被那事耽搁了。自从在文友群里看到,王台文字社成立的当天,“家在黄岛”要去古镇采风的消息。王子涵第一时间就报上名,想想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王子涵抑制着内心的激动,想象着这次故乡行说不定还能遇到儿时的玩伴,更是兴奋不已。

的美味

记忆中

记忆中的美味――回饼,又不合时宜地浮现在眼前,子涵连咽了几口唾液,暗暗发誓:今天回家一定要吃个够,想着想着竟“呵呵”地笑了起来。

 “王姐,已到王台中学了,您不快下车还坐在车上笑什么?”文友的呼唤,把沉浸在回忆中的王子涵拉回了现实。

子涵抬手理了理散落到眼前的刘海,稳了稳情绪向车门走去。

耿方华,家在黄岛联谊会会员。爱诗歌,爱阅读,喜欢用文字写出自己的生活。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裴    珊

校稿:毕瑞霞

复审:裴   珊

发布:刘培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