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老村铭记

 家在黄岛 2020-07-10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我的老村,是一个被称为“盐碱滩”的沿海村庄,名孙家滩。解放前,这里不足百户人家,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偶有出海打鱼的,伴暮鼓破浪归来,夕阳无限好……

  如今,赶上好时光,老村马上就要实行村居改造了。在感叹社会发展,生活美好的同时,老村的古槐、古井、南泥湾,老村的一切,却在我的脑海不断浮现,那些记忆,像一壶香醇的老酒,让我回味……

古槐

  老村有一棵枝叶婆娑的古槐,挺立于村西的旧街边,那是老村崔姓的假槐树。

  据说,树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被尊称为村槐。它长得不算高大,枝干不过七八米,却很粗,需几个人联手才能围过来。树干倾斜着,向北擎插。树干内不知什么原因已经枯烂,成树筒状,褶皱的老树皮里凸显着极强的生命力,与这老村相得益彰。

  夏初,枝叶茂盛,遮天蔽日,占据了半条街。人们在树下避暑纳凉,嬉笑玩耍,悠闲自得。盛夏,白色的槐花开了,落雪一样漂亮,点缀着翠绿,仿佛在炫耀着它的古老与圣洁。槐花芳香,引无数蜂蝶竞折腰,流连忘返的忙碌着,如同老村朴实耕种的村民们。古槐也吸引着一群调皮的顽童攀援折返,在斜卧的树干枝杈间追逐嬉闹。偶尔戏耍般从树上撒下一泼童子尿,招来树下乘凉人的一顿臭骂。不敢作声,偷偷地从树干上爬下来,溜到一边怪怪的坏笑。如今想来,仍忍俊不已。

  古槐是老村人的骄傲,是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它印记着岁月创痕,凝望着老村历史的变迁。

甜水井

  记忆里,老村共有三口水井,分别是西井、东井、东南井。水井养育了一方人,也浇灌了一方土地。人们与水井情深意长,唇齿相依。

  老村的三口水井中,以东南井最出名。西井水咸,东井水涩,只有东南井的水是甜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自我记事起,这口井从来没闲着,从早到晚,到这里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就连邻村人也不怕路远来这里取水。井台上,那伸向四面八方的条条小路总是湿漉漉的,一直漫向远方。

  有时,人们觉得有点奇怪,盐碱滩上哪来的甜水井?据说,村子里的这口甜水井还有一段来历。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夏天,老村来了一个既会张箩又会看风水的南方人(箩:把米在碾磨上碾碎,用它进行过滤的器皿),他口渴难耐,到村里人的家中找水喝,喝到的全是“涩水”。于是,他皱起了眉,问了上年纪的人:“你们这里的水怎么都这样?”

  老人们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喝这样的水长大的,实在没办法。”

  南方人听后,接着说:“今天我给你们找找,看这里到底有没有甜水的井?”

  于是,人们跟着这个南方人在村子的周围转来转去。转悠近一天,这个南方人终于在村子东南部,一个位置较高并且有茅草和芦苇的地方停下了,说在此挖一口新井,便是甜水井。井挖出来后,水质果然清纯甘冽。从此,盐碱滩上就有了个出名的甜水井。现在,每当人们再谈论起东南井的时候,还是心怀感激,也许这叫吃水不忘掘井人吧。

  1992年,老胶南实行东部开发。人们在这里修路建桥盖楼房,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似乎早已把传奇中的甜水井忘却了,但我真的没有忘,没有忘记这段传说,没有忘记甜水井给予村人的恩情。甜水井已成过去,它深深地埋藏在我的记忆里。它的清澈,它的甘甜,还有它那古老的传说及那种无私的奉献,永远在我的血脉中汩汩流淌……

南泥湾

  从我记事起,老村的前面就有一片大水塘。塘里长满了蒲草、芦苇,水很深,淤泥也多,祖辈人都把这水塘戏称南泥湾。南泥湾很广阔,虽说比不上八百里洞庭的波澜,也没有北大荒草塘“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富饶,却也是一望无际,连绵不绝,几乎与南面的黄海相连,令人叹为观止。

  春天的南泥湾,芦苇和蒲草你追我赶地纷纷发芽,吐出早春的绿意,颇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感觉。周边景物倒映入水,与天相接,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好一派旖旎的无限春光。偶尔,燕子掠过水面,伴随微风,小小的涟漪圈圈荡漾,让人产生诸多的联想。

  盛夏,这里更是热闹。晌午的太阳炙烤大地,午饭后的男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消暑。在泥湾里洗澡嬉戏,比游泳,打水仗,捉迷藏,玩的不亦乐乎。突然间,顽皮的一个猛子扎下去,捞起一把又黑又软的泥,看谁不顺眼,便把泥巴打在他的头上或是身上,甚至抹在他的脸上,这人顿时成了“非洲大黑鬼”。于是,招来阵阵哗笑声,那声音在泥湾的周围回荡盘旋,久久不散。每次路过这,仿佛又听见那些欢笑声,虽已早不见泥湾的影子。

  现在,南泥湾再也找不到了,它已被新形势下的建筑群所代替,深深的埋入地下,成为永恒。我也由幼稚慢慢的变成了老气横秋,但南泥湾是我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它让我学会了游泳,承载着我童年的全部欢乐。

  古槐,水井,南泥湾,记录着老村的历史,见证着老村的沧桑。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老村,成了最难忘的记忆……

文/张秀臻

简介: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孙家滩人。小学教师,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作家协会会员。爱好读书,也喜欢文字,偶尔有作品见于网络。

主播/张静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希望能用声音传播文字的力量,与您共同思考生命中的一切遇见。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程焕志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文学爱好者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