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 文字的缘分

 家在黄岛 2020-07-10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我喜欢在文字的清香里,拾捡那些月光漏下的美好,有清风吹拂,有暗香潺动。总想说点什么,关于文字,关于心里那不时涌起的难以名状的情愫,或许,就是我和文字之间不解的缘分吧。

  小时候,物资匮乏,连饭都吃不饱,能够不辍学,已是不易。这还得感谢母亲,知道不识字的苦,硬是咬牙坚持让我们上学。那时候也没有课外读物,就抱着一本语文课本来回地翻,以至于能倒背如流。偶尔弄到一本小人书更是如获珍宝,争相传阅。就算没了封面,缺了页角,照样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高中的时候,情形略微好些。有点零花钱也舍不得花,大抵知道母亲的辛苦,总想尽点微薄之力。为了省下路费,不惜以脚力驱之,后来借得同学的自行车。所幸有个要好的女同学喜欢买书,于是我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先睹为快。因后面有人催促,往往一目十行、囫囵吞咽。加之学业重,不敢明目张胆,每每偷偷摸摸如惊弓之鸟。

  美好的时光当属大学时代。摆脱了高考的压力,远离了父母的唠叨,也没有老师的监管,像出笼的鸟,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鱼跃。一个借书证可以借三本书,三个借书证就凑齐了一部长篇小说。窝在宿舍里挑灯夜战,直到寝室熄灯还意犹未尽,再进行一番唇枪舌剑的卧谈方才罢休。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著,顺带捎回几本杂志,作为饭后的谈资,犹记得信手拈来几个笑话让室友们捧腹不已的场景。

  踏入社会,自是没有那么多闲暇泡在图书馆里,也时常借三两本书打发一下晚上的时间。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应了还书的期限,倒也兢兢业业。数年下来,也算阅书无数。工作之余,上博客看看,和博友力勉、共愤一番,做一只躲在贝壳里的小螃蟹,在文字的精神世界里恣意横行。偶尔有豆腐块在公司内刊上发表,挣点稿费聊以自慰。

  现在有了微信、公众号等诸多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刷机,省却了去图书馆借还的颠簸。不仅如此,各种有声读物,可以让酸涩的眼睛得到休息,还可以让耳朵享受深情并茂的大餐。最惬意的莫过于下班回家,洗去一身的疲惫,钻进舒适的被窝,趴在床上,翻几页书,听一回故事,在余音缭绕中进入梦乡。

  偷得浮生半日闲,仿佛人的这一生,应了这半日的闲情而变得雅致起来。而这份难得的雅趣定然跟文字有关,我想,这便是我与文字难以割舍的情缘吧。从小时候的懵懂无知、到高中时的见缝插针、大学里的如鱼得水、以及工作时间的自娱自乐和现在的怡然自得……文字,从最初的打发时间到后来的抒发心情,渐渐的演变成一种习惯和爱好,沉浸其中,因文字带来的这份平凡的快乐,仿佛成了生活的一味调料,把平淡的日子品得多姿多味。

  生活需要记录,否则会遗忘成空白。而文字,这位最忠实的见证者,把生活中琐碎的点滴串成了人生的项链,装订成一本关于自己故事的书。当岁月的年轮碾过,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如同时光的风掠过湖面,会泛起层层涟漪。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跳跃着零星的碎片,那闪烁岁月的鳞光,是生活沉淀下的美好。我希望可以攒下足够多的回忆,在老去的时候,坐在岁月的藤椅上,守着那枚落日,颔首微笑地摩挲着记忆的照片,一片片,任夕阳的余晖一页页晕染在往昔的书页……

  思想的野马还在漫无边际地驰骋,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一个叫做恰如其分的词语。有那么幸运的一刻,灵魂乍闪,捕捉到它身上的一缕金鬃毛。思想的火花被擦亮,骤然绽放成一朵璀璨的文字之花。我希望我的文字里栖息着一只记忆的蝴蝶,在时光的花园里翩然起舞,偶尔停歇在一朵花的枝头,听叶的故事缠绵,吻花的醉人芬芳……

  愿你愿我在文字的世界里,活出诗意的生活,在朴实的日子里,续文字深深浅浅的缘分。

文/董家美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普通职员,长期蛰居黄岛,现定居胶州。文字是一盏温情的灯,点亮灵魂深处的孤寂;梦想是一袭温暖的帘,掩盖尘世的凉薄;擎起希翼的灯笼,走过清冷的岁月;编织童话的美好,温暖你我的初心。

主播/王杰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90后,爱朗诵,喜文字。

长按关注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宋荣芳

校稿:裴   珊

复审:王   杰

发布:姜蕴青

 文学爱好者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