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当孩子铩羽而归

 家在黄岛 2020-07-10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01

当孩子铩羽而归

       今天,在一个罕去的市场上碰到一位罕见的高中同学。一个简易的小摊,她埋头案后包着包子,她丈夫一边支应着炉灶一边照顾着案前生意。看上去,她身材臃肿,面容疲惫,给人一种木木的感觉。趁她没发现,我悄悄地快步离开,生怕给她造成任何的尴尬——她曾经是那么出色。

  她是一个勤奋的人,小学、初中时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升高中后,到了拚巧的时候,她的学习成绩一滑再滑。高考失利后复读,冷傲惯了的她,终究没有战胜自己脆弱的内心,勉强复读了几个月,最终弃学回家了。

  感慨之余,一下子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有多少母爱可以重来》。文中紫萱的女儿心笛,已是俄罗斯某名校金融信贷专业的大四学生,却因患抑郁症,于2008年12月休学回国了。而她,曾经是那么优秀!

02

当孩子铩羽而归

        一向令人骄傲的女儿铩羽归来,痛定思痛的母亲从绝望的深渊奋勇突围,陪伴折翅的女儿浴火重生,并蘸着血泪写就此书。

  我又找出这本书重读,每每回味母亲的苦心,脑海里就会闪现出我听闻见过的真实片断——那些折翅的孩子们。

  我刚从师范毕业那年,教过一帮初二的学生,就像姐姐带弟弟妹妹那样管束着他们,我只关注他们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积极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心理疾患问题。

班上有个长得很秀气的女孩,她是那么乖巧懂事,内敛沉静,在课堂上总是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从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从不捣乱,连课下也在低头小声的背书,刷刷的书写,匆匆出去一下匆匆回到座位上。后来就听说她精神出了问题,高中没有上完就休学回家了。

多年后才听说,她母亲常年有病、家庭经济拮据,又听有经验的老同事说,这孩子一直很自卑,平时我们看到她奔跑的外表,全凭一股信念支撑着,一旦停下来,就再也没有能力爬起来了。我不禁为之落泪,她毕竟是个孩子,一个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稚嫩的幼肩,过早的承重,不可不谓之摧残。

03

当孩子铩羽而归

       因工作关系,我接触到许多因病休学的学生的诊疗材料。令人叹息的是一些因神经衰弱、抑郁、厌学等情况休学的初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家长的神情是灰暗的,不愿过多透露孩子得病的前前后后。

我知道一个高中时因上网成瘾而休学的男孩,他父亲的嗓子有段时间一直喑哑,几乎说不话来,他的母亲被儿子折磨得面色苍白。她哭诉着儿子小时候是那么听话、懂事、争气,她承认自己当年心气太盛,希望儿子出类拔萃,对儿子管教太严,一有反抗苗头,就毫不留情的让小小的他长跪搓衣板。儿子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他的反抗是那么决绝,不留情面。

  最近,我还遇见两个经常逃学的优质高中学校的高三学生,他俩都是大高个,长得帅气,衣着讲究,打眼一看,真像TFboys组合中的青春偶像小伙,但与偶像不同的是,他们整日闲逛,无所事事,缺乏梦想和奋斗的目标。

听说,他们的父母都是教师或公务员,家庭条件不错,从小他们被父母严加管束,学习成绩优异。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他们,为什么到了高中一下子“塌方”了呢,抽烟、熬夜、谈女朋友、玩手机……父母的管教方式一定存在很大的盲区,教育体制一定也在某个地方深深束缚了他们……

  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惨痛经历,一次次向我们发出人性的拷问,身为人母人父,身为人师者,最该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04

                    当孩子铩羽而归

    紫萱著述《有多少母爱可以重来》,以她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孩子铩羽归来,不是责备,不是幽怨,更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就其脆弱处,内扶其心志,外抚其伤痛。坚强的人生没有滑铁卢,大不了从头再来。紫萱的母爱高贵处,就在于为女儿一手抚伤一手扶志。一个人的精神强大了,行为就会无坚不摧。

  何谓优秀?是该我们反思并及时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回归我们的“初心”吧。在孩子小时,我们祈愿孩子健康、平安、快乐、幸福,为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欢呼雀跃。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初心”不再,对孩子的期许层层加码,甚至不惜超乎他们的极限。周国平先生用滴血的笔写下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书中那个只活了562天、那个如花朵般娇嫩的妞妞启示我们——活着,便是快乐。

  莫到悔时才反思。痛失爱子的作家周大新为远在天国的儿子写下了《安魂》,五内俱焚的他在痛苦煎熬中发出对自己教育方式方法的忏悔、检讨,剖析……不要等到那么晚,不要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再来反思。

  综观上述种种,在给孩子加压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释压。当下的学生家长,大多是从农耕时代一步跨入信息时代,工作、生活、社交节奏的骤然加快,势必带来焦虑和浮躁,自身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自然不忘给孩子施压,以至于永不满足,而孩子就成了古人笔下的蝜蝂(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蝜蝂爬行时,遇物就取,背负而行,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舍得扔掉负重。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哪一个不是背负“亚力山大”的份内课业,又肩扛父母未来的殷切期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父母和老师,是否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判断他们的承受力,及时帮他们清理积压在体内的负面情绪,一起寻求有效的压力调适方法。

05

当孩子铩羽而归

      用“心”与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找到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孩子的世界,不能只让学习与成绩占据。进入青春期,他们需要拓展视野,发展更多的爱好,释放旺盛的精力,需要去运动,去探险,去探索未知而精彩的世界。懂孩子才能更好的爱孩子,与孩子的心结伴,才能育成健康快乐的孩子。

  家庭教育不可缺失,家校沟通至关重要。紫萱在文中回顾自己早期对女儿的疏忽与失误。为了提高完善自己她曾出国进修了几年,她悔恨自己对孩子造成了母爱的断层与缺失。她痛彻心扉的认识到,自己与丈夫十八年的婚姻之塔倒塌,伤及最重的就是孩子。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要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维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母爱,不仅需要无私,还需要学习,需要文化。”爱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让我们为爱成长,为爱改变,愿天下的母爱回归初心,愿天下的学子不再折翅,我们有责任向社会呼吁:——为爱自然!

文/张丽慧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工作之余,喜欢翻翻闲书,享受自在宁静,相信文字可以疗愈自己。

主播/孙晓飞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喜欢朗诵,愿用朴素的声音表达心灵感悟,在诵读中静心享受自然与恬静。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宋荣芳

校稿:王培仁

复审:裴   珊

发布:裴   珊

 文学爱好者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