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读《红楼梦》有感之林妹妹的保护伞史太君

 家在黄岛 2020-07-10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或许生于北方,所以更向往吴侬细语的绵软,也就因此颇爱听越剧。提到越剧,最脍炙人口的应该算得上《红楼梦》了,而作为小红迷的我不仅爱听爱看,更偶尔能哼唱一二。但里面故事的构造却并不贴近原著,而且如果因剧而识红楼就更加片面了,特别是全局的悲剧高潮——调包计。给大家展示的是贾母与王熙凤联手,用宝姐姐代替了林妹妹,所以林妹妹郁郁而终,宝哥哥愤而出家,贾府哗啦啦大厦倾,然后谢幕。

  好多人都会以为戏曲包括影视剧就是原著的演绎,每每听到,我都会极力解释,不,不,不,真的不是。曹公用泪哭成的书,确实如毛主席对许世友说的那样,“读《红楼梦》要坚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今天咱们先不聊别的,就来一起聊聊为什么说调包计绝对不会是史太君和王熙凤的主谋。

  放眼整个贾府,用心呵护林妹妹,一心只为林妹妹,并时刻保护她,为她撑起保护伞的人只有她的亲外婆,也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史太君。

        史太君,出身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护官符里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个史家就是史太君的娘家,出身之高贵可想而知。林妹妹的风骨不需要多加形容,而林妹妹的母亲、史太君唯一的女儿是何等气派,在书中第七十四回,通过王夫人的回忆“……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寥寥数语,一个闺阁中大家闺秀作派体现得淋漓尽致。窥其女而知母,由此可以推断史太君的颜值和气质是绝对首屈一指的。书中曾有交代元春入宫之前一直养在祖母身旁,受祖母一手调教的元春入宫便颇受宠爱;而所谓脂粉英雄的凤姐,更是史太君一手栽培,才能独当一面,宁国府、荣国府一肩挑。见徒而知师,结合前面的论证,可见我们的史太君绝非一般人物,那是智商、情商、才情、样貌均高,直接秒杀十二钗啊!

  智商、才情、样貌咱们就先一笔带过,今天重点咱们来看看史太君的高情商,看她如何和颜悦色又占据上风地为我们孱弱的林妹妹撑起这一片保护伞的。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这一回宁荣二府热热闹闹去了清虚观,遇到了宝玉爷爷当年的替身张道士,这个人倒是应了道观的名字,名副其实的虚情假意。一出场就是一通寒暄,又是记挂宝玉又是思念老太爷,倒也引出想给宝玉说亲的话来。下面坐着王夫人、薛姨妈,这个话题一出,就别说当事人心里有多烦,只这俩人估计内心巴巴地等着看笑话,但是只见贾母绵里藏针,不痛不痒地说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短短几句话,但是信息量是庞大的:首先,强调我是听和尚的,压根不认同你这个道士的话;其次,我们宝玉不适合早婚,那比我们宝玉大的就别总惦记了;最后强调模样性格得般配合适,就想质问质问你们这起子操心的人,还有谁能比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我的亲外孙女更合适。

  话不多,但是句句值得回味,而且力度之大不容反驳,这功力倒是只有金庸笔下的化骨绵掌能相抗衡。 

  史太君是力挽狂澜,奈何这俩玉儿着实不让她省心,离开清虚观第二天就吵了起来,又是摔又是砸,宝玉更是为了林妹妹第二次摔了他的宝贝通灵玉。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王夫人身边的人早就想找机会闹个沸沸扬扬,果不其然这次吵架来了个满府皆知。还是得我们高情商的老太太来平息,只见贾母哭着抱怨道:“我这老冤家,是哪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儿地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语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啊……”

  真是可怜天下祖母心啊,说的倒也动情,这俩不懂事的小冤家真的是贾母最大的愁心事儿。古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女婚姻的关键,作为祖母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权威,只能旁敲侧击,行缓兵之计。索性的是儿子贾政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总归是还听从贾母的指挥,所以王夫人也只能按兵不动,另谋他策。

  史太君的这次哭诉,一来是直接说给王夫人听,二来也是隔空喊话给贾政:宝玉是我的心肝,我外孙女也是我的心肝,两个玉儿两个冤家我谁也放不下,除非我咽了气,哼!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这一回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首入大观园。恰逢咱们惜老怜贫的史太君兴致极好,于是携带刘姥姥,仔仔细细地逛了逛大观园。

  一路走一路逛,也暗给我们展示了各个小姐的喜好、性格,对于黛玉窗纱的挑选也显示了史太君对于这个外孙女事无巨细的操心,更是抓住一切机会不停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告诉大家林妹妹和宝哥哥的亲密,而且地位举足轻重。从探春屋子离开的时候,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倒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喝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说着众人都笑了。

  又一次提出两个玉儿,用意如何,我想也不用我重复叙述了吧。

  紧接着来到了薛宝钗的闺房,自幼服食“冷香丸”来克制本性的宝姐姐闺房果然“与众不同”,没有大家小姐应有的天真烂漫、精致华美,书中如是说“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贾母看后先是说王夫人对于外甥女的疏忽,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给你妹妹,这样小器!”(这个嗔字用的甚好,玩笑一般,所说对象也并不是真的是凤姐儿)然后又吩咐鸳鸯,亲自装扮了一下薛宝钗的闺房。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感觉贾母真偏心,这么喜欢宝姐姐,一点不疼惜林妹妹。可是越看越读,到不再如此以为了。从问、嗔、叹、吩咐,寥寥数语的交代,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贾母对于宝钗的不满意,试问颇具小资情调的侯门小姐史太君怎么可能让自己天真烂漫的孙子,和一个如同雪人一般的姑娘成亲,想想都能知道成婚后自己孙子的生活将会多么寡淡无趣,了无生机啊!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这两个玉儿也真不让贾母省心,元宵夜宴,宝玉依次给大家斟酒,一一按次斟上了。至黛玉前,偏她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

  看到这里我不禁先要感慨曹公的文笔,寥寥三十余字,宝黛二人的小心思已然跃于纸上,何止我们看官,在场的有心人也了然于心了。但这按捺不住的小情义,在那个空间时间是不容许的,如果被人刻意渲染,那么最伤及的应该是我们单纯的林妹妹的声誉。所以这俩玉儿是真真不叫人省心。

  不过幸好他们有个情商智商均高的保护伞,只见贾母借着说书人的话,笑道:“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贵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遭塌人家。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邪了,想着得一个佳人才好,所以编出来取乐儿。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人家儿的道理!别说那书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着咱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那样的事……”

  怎么样,老祖宗是不是字字珠玑,有点舌战群儒的感觉,说的多明白,我家的孩子一举一动都是无比纯真的,如果被人妄加议论,那么议论的人要不是嫉妒、要不就是自己心不干净所以出来糟蹋人,所以与其意见相左的人自己掂量掂量,还是免开尊口吧!

  接着元宵放烟花,贾母更是将黛玉搂在怀中,何等亲昵。所以你说这么一心为了孙子孙女操心、用心的史太君怎么可能会是调包计的主谋,她真正的角色应该是林妹妹强大的保护伞,用一生在呵护她唯一女儿的血脉,所以她必然早逝于黛玉。因为她的仙逝,才给了“图谋不轨”之人可乘之机,才使体弱多病的林妹妹质本洁来还洁去,才使怡红公子贾宝玉纵使举案齐眉心中难平,这里何止是宝黛的悲剧,对于薛宝钗何尝不是另一种残忍的结局。

  说到这里,我又想再次翻看《红楼梦》啦……

  醉迷红楼数十年,梦中真谛仍难辨……

文/栾素怡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因爱做梦,更爱《红楼梦》,所以常以醉梦人自居。

主播/王晓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王礼明

校稿:裴   珊

音频:孙晓飞

复审:静   秋

发布:裴   珊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