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最饶风味泊里美人蛏

 家在黄岛 2020-07-10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念想着竹蛏的美味,以及那片优质的海滩和独特的风光,深秋初至时,我邀约几位好友专程去了一趟泊里南部的黄家塘湾畔。

  眼前的黄家塘湾正在退潮。抬头望,眼帘里的海水成了一条白线,海天相连处,白云浮动、海鸥翔集;眼前,细细的、软软的海沙金黄一片。这里就是黄家塘湾的中心部位。这个湾口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隅,面积宽阔,波静流稳,沙滩皆为细砂质及泥砂质,因而海洋环境优良,海产品丰富,对虾、梭子蟹、西施舌、竹蛏被称为这里的“四大珍品”。

  赶海人正在挖大竹蛏。生长在这里的竹蛏有大、小两种,个头较细、比较常见的叫“小蛏”,它有粗吸管般大小,贝壳脆而薄,呈长圆形。这种小竹蛏的肉质饱满,口感上乘,蒸煮后,白生生、胖乎乎的蛏子肉放在盘里煞是诱人。最可贵的是,它的汤汁白嫩且特别鲜美,靠海的泊里渔民常说:“蛏子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再有一种就是“大竹蛏”了。这种竹蛏大者有擀面杖粗细,两片外壳合抱后活脱脱像一截粗竹筒,因而有人称它为“竹蛏王”。这种竹蛏体表光滑,颜色呈浅绿色或黄褐色,有光泽,手感沉重。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快步走近了赶海的渔民。这些人手里都拿着一张半圆形长铁锨,身上套着一根绳子,绳子后面拖着一只光滑的石碌,走走停停,脚步轻盈。

  同事顺手从渔民的筐里拿起一个刚刚挖出的竹蛏,仔细研究起来。

  这种大竹蛏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产量非常有限,采捕季节仅限在秋冬季节,因而,比在这一片海域里出产的西施舌还要珍贵,非采捕季节,很少觅得它的踪影。目前这种“大竹蛏”生长范围仅黄家塘湾一带。听专家介绍,这里气候特别好,冬暖夏凉,降水多,光照又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这里环境无污染,又有白马河、两城河等几条大河的淡水流进来,因而,饵料丰富,海水盐度适中,特别适合竹蛏的生长。





  见赶海人准备采补蛏子了,朋友纷纷跑到赶海人的身后,仔细观看采捕过程。

  大竹蛏和小竹蛏的采捕方法不一样,小竹蛏是采用钩钓的方法,而捕捉大蛏子要用碌碡压。大竹蛏大多生长在水质优良且离岸较远的沙中,它的洞穴很深,但退潮时,来不及推到沙滩底部,这时,如果受到震动或惊吓,它会往上吹水,在沙滩上出现一个筛眼,有经验的渔民根据筛眼的方向,就能判断出它的洞穴的方向,用锨迅速插进沙里,截断它的退路,再用力一挖,一只又粗又大,像一段竹管般的竹蛏即可捕获。

  我这才发现,采捕竹蛏的方法和捕捉西施舌的方法一样。看着眼前的渔民一个又一个地抓获竹蛏,我们不禁手痒,也照葫芦画瓢学了起来,但效果不佳,收获了了。

  中午,在朋友招待我们的宴席上,上了一道菜叫“清蒸雪丽竹蛏”,但见一只只肉质丰腴肥满、洁白如雪、鲜柔娇嫩的竹蛏依次整齐地摆在盘中,蛏肉躺在两扇贝壳内,如同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几片翠绿的香菜叶点缀其上,让人倍感心颤,不忍伸筷。

  做这道菜的厨师是地道的泊里人,他告诉我们,竹蛏的吃法有多种,其一是清蒸:将蛏子洗净,放在淡盐水中吐养几个小时,使其吐净泥水,再用清水冲洗若干次,然后,放在沸水锅中氽熟,带壳装盘,其上淋上麻油和香菜段,蘸食醋或辣根食用。此举保留了竹蛏的品质,色香味形俱佳,是最简洁、最天然的一种做法。其二是爆炒:将竹蛏清水洗净后,剜出蛏肉,撕去筋和泥肠,切成片状,添油置火上,下姜丝、蒜片爆香,将片状蛏子倒入,大火爆炒,放白菜心炒熟,即可盛盘。此菜肴肉白、菜白、汤白,鲜柔娇嫩,味道甘美,被称为“雪丽蛏子”。无论怎么做,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以保持竹蛏的原汁原味为主,用最上乘的手段展现竹蛏最珍贵的纯鲜。





  乘着酒劲,朋友更加有了兴致:现在吃的这种竹蛏,1959年参加全国群英会时,青岛的劳动模范就把它作为地方特产献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从此,它声名远扬,每年冬天慕名前来购买的人接连不断,价格也节节攀升。可惜,它的产量不大,要是能研究出人工养殖的法子就好了,到那时,这里一定会变成“聚宝盆”的。

  看见他满含希望的眼神,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美味海珍品一定会走出“深宫”,让更多的泊里以外的人领略它飨人的美味。


文/周衍默

简介:家在黄岛·泊里文学社成员,青岛作家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自1995年以来先后发表散文随笔2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农村大众》《联合日报》《北方文学》《青海湖》《青岛日报》《青岛早报》等报刊,2014年荣获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


主播/雪妮子

简介:薛喜梅,笔名潇湘妮子,雪小小,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副主席,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王礼明

音频:薛喜梅

复审:尹   芸

发布:尹   芸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