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桐花槐香忆故乡

 家在黄岛 2020-07-10

黄 家

岛 在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又见梧桐花开。到处是一树树的紫气升腾,心底莫名欣悦,喜欢熹微的晨光里润染着的那份淡静,喜欢娇阳朗照里张扬着那份热烈,更喜欢暮色四合里沉寂着的那抹安然。

  在那摇曳多姿的云雾里,故乡老屋门前梧桐树的影子,隐隐浮现出来,烈烈而绽的梧桐花瓣,浓郁扑面的梧桐花香,氤氲开来,牵引着心头的缕缕情思,瞬间弥散开去,少时的故乡又在眼前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海边,海草房是我们渔村房屋建筑的特色,那灰蒙蒙的老村庄,在记忆里己经淡化为一帧褪色的风景画,有“日暮苍山远”的沧桑感。房顶上面会长一种耐旱的草,类似当下的多肉植物,能开花结籽。小时候,时常调皮,爬墙、过瓦、攀屋、上顶,是常有的事,饥渴难耐时,便会扯下几片肥硕的叶片,嚼在嘴里,皱着眉头,品味着大自然赐予的那份酸涩,依然乐不可支,现在想想,少年所不识的愁滋味,该是这个味道。


黄 家

岛 在




  写春天的诗词很多,最喜欢欧阳修的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春天真美,杨柳堆烟,拉开了春天的序幕,和风细雨的迎送中,各种花次第绽放,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哪,春的脚步慢慢悠悠,在一场场花事里起承转合,哪顾得上人们有意留春的无计?花开花谢,去留无意,终究意难平。意难平又如何,饶是谁,也拗不过这春去春又回的宿命吧?更喜那乱红尽处秋千乐。荡秋千,在我年少时的农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了,门前的梧桐树上,拴根绳子,小伙伴们就你推我摇地荡起来,梧桐树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春去秋来,长相伴,也长相忆。梧桐树下的欢笑,荡荡悠悠,伴随着成长的岁月,似从未消失过,蓦然回首,一切依然如昨:摇摇落落的桐花,打在头上,落在身上,随手捡了来,去掉花蒂,轻轻一吸,一股甜腻冲喉而去,花蜜的幽香比花蕊的香甜更深邃。我喜欢那香气,同样也喜欢那甜蜜,如同回不去的好时光⋯⋯

  梧桐树的根部每年春来,都会冒出一些新芽,新长的梧桐叶大如团扇,偶有雨来,顽皮的我们无处躲藏,就会随手掐一片梧桐叶子顶在头上,在细雨里追逐嬉戏……恍惚间,在时光的画屏上,还回响着我们的笑声,还有细碎的脚步,踏响一路的“哒……哒……”声,悠远而又切近。


黄 家

岛 在




  爷爷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儿子们娶得好媳妇,也算是其一乐,其二呢,孙子孙女们相继地考上了学,走出了农家,可不就是“土窝里飞出了金凤凰”?爷爷总是自得其乐,似乎是那两棵梧桐树树给我们家带来的好运。如今,爷爷早已仙逝,梧桐树也早已做成了家具,但爷爷在梧桐树下忙碌的身影还在……

  每当梧桐花开的时节,也是槐花芬芳的时候,梧桐树的旁边有棵槐树,每年都和梧桐前后脚开花,并不争奇斗艳,只任白的白,紫的紫。记得,小时候每当槐花开的时候,母亲会采来蒸着吃:把槐花洗净,拌了盐和玉米面,上锅蒸,蒸熟后蘸着蒜泥吃。有时候也用它包饺子,因为生在海边,槐花开的季节,也是蛤蜊最肥的时候,新挖的蛤蜊煮熟剥肉,再加点五花肉、葱、姜、盐、酱油调成馅,包成的饺子蒸了来吃,格外地鲜香味美。如果再加一撮自家菜园子里新割的春韭,更加妙不可言。春天里,所有能够挑动我们味蕾的好滋味,似乎全都在这里面了。

  槐树在我们农村是最常见的树种,每到花开季节,村里村外,沟坎河沿,到处都是花影绰绰,花香灼灼,走到哪里都是槐香扑鼻,每每此时,地里的麦苗也长得风快,寂静里,甚至能听到麦秸拔节的声音,槐花落尽,蔷薇花又将粉墨登场,也便要迎来农村繁忙的麦收时节,春天就此止步,炎热的夏天也就真的要来了。

  古人曰:“梧桐花开春将尽。”然而,又何尝不是“梧桐花落春且长”?记忆里的花香人影已渐行渐远,春日无尽的欢欣依然,收拾一份好心情,今岁好花看不尽,且待:年年梧桐,日日沁香。


文/薛素爱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播/孙晓飞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副秘书长。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喜欢朗诵,愿用朴素的声音表达心灵感悟,在诵读中静心享受自然与恬静。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王礼明

摄影:王   磊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