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 | 师恩不敢忘(下)

 家在黄岛 2020-07-10

黄 家

岛 在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师·恩·不·敢·忘

  高排老师、海明老师,偏重于我能力素质提升培养,连成恩师,于我有再造之恩。

  有时候考虑机会对于人重要性,我的理解能力素质只占1%,机会却要占99%。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保证机会来了能够把握得住。人纵然再有才,没有机会出现,也是枉有一身才学,无法报效国家。连成恩师之于我,一直固执且坚定地认为:没有恩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苗连成,江苏淮安人,大校军衔,豪爽义气,好酒,喜食煮蛋,曾任北京某区武装部政治委员,已退休。

  1995年初,恩师被任命为北京某军宣传处处长,处里打字员兼报道员吕高排提干离职,此岗位空闲多月,严重影响机关材料印发。也有好友同事向其推荐合适人选,恩师不为所动,他在等待……

  宣传处在军级机关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只要是宣传处的兵,提干、上军校的机率非常高,在我之前,先后有5人当了军官,因为这里是一个“插根木棍就能发芽”的地方。

  恩师在等待着新兵下连,他在等待他亲手挑的第一个兵。

  新兵营长亲自打电话到连队,通知我到团部参加军机关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营长和连队指导员说,你们连队哪个兵字写得好,话也能说明白,一定要交待好,好好谈,不能给团里丢脸,别忘了带上政治学习笔记本。临去团队前,指导员专门对我进行了培训,我一路小跑一路忐忑,事后才知,这是一次改变人生的小跑。

  700多个新兵中,挑出8名参加座谈。座谈会设在团接待室,因我连离团部三华里,待我进入接待室时其他人已经都已经坐定,仅留一偏隅供我坐下。

  进入接待室,团政委陪着一个中校坐在主位上,旁边还有两个少校陪着。我坐定后,政委讲话:今天军里宣传处苗处长、向干事和谢干事来团,就新兵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做个了解,请大家畅所欲言,配合好上级机关做好此次调研……

  这是第一次见到恩师,且还没有全名,只是一个姓。







  我因在新兵连期间,参加过新兵营新春晚会演出,参加过营里的篮球比赛,参加过理论学习笔记本评比,也参加过多次此类的座谈,算是新兵营比较优秀的了。等团政委说完,进入座谈程序,我感觉到此次座谈与往常不一样。

  往常座谈一般会在会议室进行,这次是在有沙发的接待室。以前都是领导讲完,直接让新兵们填有关内容的座谈调查表,然后再让讲讲团里是怎么组织学习的,你对部队组织的教育有什么想法等等。

  这次座谈并没有讲教育的事,而是让两个干事把我们的政治学习笔记本收起来,之后一本本查阅。两个干事看本的过程中,政委让我们每个人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简历,来部队后的打算,讲完后就解散了。

  在收笔记本时,我心中在想,怪不得新兵班长让我一遍遍地抄笔记,原来上级领导要检查呀。新兵班长刘子平,山东临清人,对我严厉有加。参加政治学习时经常开小差,记笔记的空当,喜欢在边角旮旯要不画圈圈,要不就画个鱼,或者画个小乌龟,用来打发时间。只要班长发现,就让我从头至尾全抄一遍。出了新兵连,不是我的班长了,又让我重抄了一回……

  回连队的路上,我想这次我的笔记本肯定给团里挣光,做梦都没想到天上有个馅饼正在下落,且要准确地落到我头上。

  下午连队来了一辆切诺基,团军务股长来到连队送调令,你连殷世山调到军宣传处工作,现在就准备打包上车。正在上专业课的我,云里雾里地随司机踏上进城之路。

  知道一步登天,却不知世间真有如此奇迹。我处的团队虽然在北京,却在长城脚下,翻山过去就是河北。一纸调令,我从北京最偏远处来到北京核心中枢位置,且跨越班、排、连、营、团、师直接进入军机关。惊喜过后,还在回想,这是谁调的我呀?

  路上,司机骆班长问:处长是你什么人?我一惊,处长是谁?啥处长?就回班长话:班长,啥处长?不认识呀。骆班长笑了笑说:噢,没事。就不言语了,继续开车。

  汽车进了城,拐进机关大院。骆班长没让我拿背包,把我领到一间办公室,我看到门上写着宣传处长牌子,脑子里浮现出上午的画面。原来是他!

  果然是他,上午组织座谈的苗处长!进门后,我给处长敬了军礼,处长回礼说:以后,在办公室里就不要敬礼了,小骆,倒杯水。骆班长答应着,出去倒水了。

  处长放下手中的工作,与我谈了起来,大概意思是:宣传处的兵,必须要最优秀的,我不要关系兵,必须自己去最偏远的地方挑最优秀的兵,因为这样的兵知道珍惜。挑你是因为你字写得漂亮,笔记干净整洁,层次清楚,语言表达准确,符合我们的条件。岗位是打字员,你的上一任已经提干,现在你的任务是尽快学会打字,一个月练会盲打,至少每分钟60个字,才能胜任,此任务迫在眉睫,达不到条件,还回山沟继续当兵。所有的干部都是你的领导,他们安排的任务,必须高质量完成,且保证随叫随到;每天晚上8个办公室的卫生必须用拖布拖一遍,包括办公桌卫生;每天早上,上班以前每个办公室的暖壶必须保证热水;每天给各办公室收发报纸;这是五笔字根表,还有一本五笔字典,不会拆字就查字典……

  谈完,处长带我一个屋一个屋与干事们见面,这算是正式成为宣传处的一员了。

  平台已经搭建好,能不能利用好便是自己的努力了。自此,便开始了一个月苦练修行。

  1995年的北京,电脑还是稀罕物件,机关只有一台四通-2401打字机。以后我军旅生涯的“枪”就是这台打字机了。因我从未接触过打字机,完全从零开始,宣传处的材料在处里无法打印,需送到政治部秘书处由公勤班长处理。

  早晨8:00开始至晚上12:00,除去吃饭、休息时,我所有时间都在研究打字机,研究怎么拆字,梦中主角全都换成了五笔字根,象一幅风景画被拆解得七零八落。

  长话短叙,我达到要求,留下来了。







  在机关待了三个月,也练了三个月,自从我进入机关大院,没有出过大门一步。一日周末,恩师加完班后,带个一个相机,说:小殷,走,带你出去走走。没有衣服可换,着军装便出了门。路上,恩师给我讲了一路,肯定了近期表现,最重要的是给我讲了工作应该怎么干、与机关干部关系怎么处、个人应该向哪个方面努力等等,两人经正义路,进入东交民巷,约十几分钟工夫,便到达巷子西头,前面豁然开朗,好大的广场。这居然是天安门广场!原来我离首都中心如此之近!

  恩师笑笑,看看前面是啥?远远的,看着一红色建筑,我不确切地问:那是天安门吗?恩师点点头。什么感想?嗯,与我想的不一样,太小了。你小子,走,近前看看。恩师摸了摸我的脖子,笑着走着。恩师一路上,给我照相,说来部队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机会照相,洗出来后给家里老人寄一些去,我傻傻的只知道答应着。

  此事过后,我时刻想着恩师给我讲的话。恩师讲不要仅限于当个打字员,等你业务熟悉了,业余时间会多一些,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只有考取军校才能改变命运。

  人总会有惰性。年龄尚小,玩心尚浓,要靠自已逼自己总是需要些毅力的。打字室配有打字机、传真机,还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那时,央视五台、六台刚刚开播,酷爱体育的我沉迷于甲A联赛,经常周六周日不学习收看足球,没有球赛就看电影,自我放松,自我减压。

  宣传处加班是常有之事,周日恩师经常来办公室加班。机关干部很少穿皮鞋,特别是带钉带铁的鞋底,是严禁穿着的。恩师喜欢穿老北京黑布鞋,走路无声,往往恩师进入办公室,我都没有查觉。只要遇见我,或者听见我在看电视,或与别人聊天,恩师便脸一沉,把我叫到办公室,专门交待上几句。大意是:你得听话呀,你要努力呀,你的目标是考军校呀等等。恩师苦口婆心地讲上一回,我能记住三个月五个月。过一段时间又忘了,恩师发现再提醒敲打几句,我们俩好像一直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人生第二次重要机会还是恩师给予的。军校考试报名在即,报纸上通告已经发布。只有曾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才能了解,能够参加全军统考的人,均需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够获得上考场的机会。特别是在基层连队的战士,首先要在营里参加考试,尖子才能参加团里考试,团里考试每月一考,考一次刷一批,考一次刷一批,最后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参加师里的集中培训,师里也要一直往下涮,直至全军统考报名开始,才算确定名额。我拿着报纸找到恩师,说军校考试该报名了。恩师说,你先忙去吧,我知道了。

  没多大会,恩师在办公室叫我,说:你去干部处找某某干事,报名吧。那天晚上,听说处长喝多了。

  机会就在面前,把握住前程似锦,把握不住就得回乡务农。也许自己很幸运,一考中的,心里想着,我终于可以吃上国家粮了。打电话回家报喜,父母惊喜的一夜没睡。

  军校报到前夕,处里为我组织了送行宴,处里所有人员参加,已经到团任政委的恩师专程赶回来参加宴席。席间,恩师把我单独拉到一间屋子,搂着我的脖子说:小殷呀,不要讲那些感谢的话,我也不图你任何回报。要说回报呀,你考上了军校,我脸上有光呀,这就是对我的最好的回报。到军校后,一定要改改自身的毛病,那些毛病以前我都给你点过,虽然有些变化,但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当了军官后,更要注意,要少说话、多干事……

  恩师与我谈了好久,谈学习、谈得失、谈为人、谈处事等等,我只是一味的点头答应着,听着恩师传授经验心得。这种经历,在部队中是极少有的,一个上校与一个下士,级别、层次决定了这种倾听学习的机会,有些战士整个军旅生涯也不会有。

  大恩不言谢。恩师于我的偏爱,缘于他对部队深厚的情谊,缘于他对一名普通战士的关爱,感谢您,我的恩师!


文/殷世山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生于王台长于王台,从军入伍十八载,现供职黄岛区某机关单位。喜舞文弄墨,书生气少武夫气盛,学业多年未有显著成就,闲暇时动笔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小文,已不枉春来秋走。


主播/李丽

简介:家在黄岛.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昵称听雨,家住黄岛。工作时孩子王一枚,八小时之外厨女一个!唯读书和瑜伽不能辜负。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责编:王礼明

排版:静   秋

校稿:王玉来

音频:李   丽

复审:姜蕴青

发布:姜蕴青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