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传媒】宁夏总社《童年 • 乡村 •电影》作者:李金梅|主播:袁嘉敏

 远方诗歌传媒 2020-07-10

主播:袁嘉敏

袁嘉敏,山东淄博人,淄博市声乐家协会副秘书长、淄博市朗诵协会会员、淄博市语言表演艺术协会会员、多家网络媒体主播,喜爱朗读和声乐,用声音传递爱!

童年·乡村·电影

文/李金梅

不知是时间太瘦,还是指缝太宽,不经意间,一天一天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一年一年的光阴就这样匆匆流逝。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年轻的少女已步入两鬓斑白的中年妇女了。然而记忆中的乡村电影是儿时一道靓丽的风景,六七十年代看电影的那些镜头,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的家乡在六七十年代还没有通电,更谈不上看电视,玩电脑了,就连听收音机也只有队长家里才有。对我们来说,那时最开心的就是看电影。那时候的公社(即现在的乡镇),有个电影队,隔三差五的就到各个村轮流放电影。那时候只要听到电影队要来哪个村里放电影的消息,我们犹如吃了兴奋剂,高兴得手舞足蹈,而且早早地呼朋引伴,奔走相告。生怕还有谁不知道呢!

当我们远远地看着老黄牛,拉着电影队的放映箱,缓缓地向村里走来。我们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回家告诉大人今晚有电影,晚饭要早点做,有的还去邻村请亲戚朋好友来村里看电影。然后我们蜂拥而上,围着电影队,打听是什么电影?看挂银幕的大杆子栽在哪里?

银幕大多的时候挂在队里的打谷场上,当然有时候也挂在队长家门口的大树下。但那里太窄,看电影的人多坐不下。在打谷场里放电影,首先栽两根比房子还要高的木杆子,把银幕的绳子向两边一拉,在杆子上把绳子系牢,然后在其中一根杆子上挂上一个高音喇叭,牵上电线。最后在场里的正中间放一张桌子,在桌子的一条腿上绑一根木杆,挂上灯泡,桌子底下放好放映箱,桌子上面架着放映机,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放映员就到队长家里吃饭去了。


村里有几个机灵的孩子们,根据家人的数量,趁早从家里搬来了椅子、板凳占好了最佳座位。天色越来越暗,发电机终于突突地想起来,这时忙完了家务的大人就匆匆赶来,打谷场上早已人山人海。找不到占座位孩子的大人们着急地召唤自己的孩子:"黑牛,你在哪?黄叶,有座位吗"?孩子一旦听见大人们的呼喊声,就索性站立在凳子上,踮起脚尖,使劲挥手叫:"爸,我在这!妈,快过来!"于是,打谷场上呼喊声此起彼伏,磕瓜子声,谈笑声,孩子们的追逐打闹声及各种嘈杂声响成一片。    

电影开始放映了,大灯一关,原来的一片哗然变得鸦雀无声了。我们几个调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来回穿梭,不是撞在人们怀里,就是踩在人们的脚上,这样不免遭到人们的阵阵斥责声。这时,外村的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有熟人的借个凳子坐在外面,又体面又舒服地看,没熟人的了,就在两边后面站着,怕当着别人的视线还会挨骂。有的怕站着,就跑到银幕背后,抓把麦草铺在地上,一屁股坐下,管他三七二十一呢。还有些胆子大的孩子,干脆爬到草垛上,或者骑在大树杈上看,更有甚者爬上墙,骑在墙头上津津有味地看。

放映中间还有几分钟换片子的时间,也就等于小小的休息时间,亲朋好友们正好利用这个片刻,说说话,拉拉家常,有时平时不大见面的,以看电影为引子,也见上面了。当时的乡村娱乐节目少,对看电影很感兴趣,都跑到三里五里、甚至十里八里的周边大队里去看电影,今晚放完了电影,就问放映员明天晚上到哪里放,小伙伴们就跟着大人们跑了这个村,跑那个村,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坑坑洼洼,晚上走黑咕隆咚,有条件的还打着手电,没条件的只能黑灯瞎火的乱闯,这样免不了走散了来不了家的,有跑掉鞋的,惹得家长们都很不满意,但我们看电影的兴致依然很高,有时一部影片要看上四、五遍,甚至六、七遍。那时候的电影大多都是战争题材的《闪闪红星》、《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侦察兵》……我们小孩子都喜欢看。看得我们热血沸腾,心中对英雄的敬佩油然而生。

放牛的日子里,我们学着电影《侦察兵》里的样子,骑在牛背上或驴背上,用牛、用驴当马。我们把牛或驴打得飞跑,屁股在牛背上或驴背上一颠一颠的,嘴里唱着跨过高山,越过平原,我们是人民的侦察兵……

看了《闪闪的红星》我们经常在拔草,寻找柴禾累了的时候,就学着胡汉三腆着大肚子的模样,振振有词的发狠说:"红军一走,我胡汉三又回来啦!吃了我的粮食的,统统的给我吐出来";还有胡汉三在醉醺醺地问潘冬子的那一段:"你爸爸是干什么的?杀猪的!当然有时候也会杀人的"!学完了大家就抱腹大笑一场,我们干活的疲劳一下子就跑到九霄云外了。

儿时的看电影就是为了享受一种热闹,一种氛围。十里八村的聚拢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这么认识了的。在精神生活及其贫乏的年代,看电影就是最好的消遣。即使一部电影在几个村轮流放映,我们也会追着看。那怕是一部电影,重复看了好几遍也心甘情愿!有时候放电影的村在七八里外,只要知道有电影,我们有时候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就会跑过去看的。

如今随着娱乐节目的发展,在乡村看电影的已经寥寥无几了。人们家里有了彩电、电脑、智能手机。想看电影,再也不用跑那么遥远的路了,坐在家里就能看到了,而且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不看完就不看了,改天还继续接着看。尽管这样,乡村电影渐渐成了我心中的记忆。它填补了那个时代乡村影视的空白,也丰富了那个时代的乡村娱乐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架起了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

【原创首发】

作者:李金梅

李金梅,女,回,宁夏西吉县人,现居住永宁县闽宁镇。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往 期 精 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