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山西《多在细微处下功夫》作者·刘凤凯 主播·袁嘉敏

 远方诗歌文化 2020-07-10



作者:





主播:









多在细微处下功夫

文/刘凤凯 

散文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对自己应严格要求。

白鹭有别于麻鸭,除了"素之一分则嫌白”之外,还有它那修长脖颈和窈窕身材。当然,仔细分辨,"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发出那一声长啸是公鸭嗓叫不出来的。

此话虽属老生常谈,却是写散文的大实话。谁的散文有读头,接地气,就在细节上。细节的真实性,作者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动人,这确实需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和积累,方能运用之妙。当然写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不仅仅纯然体现在散文上,这里不再展开谈了。

在散文上注重把握好所写事物有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准确地找出区别点是非常关键的。

曾记得拙文《母亲打的月饼》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是说母亲与邻居新婶烤成月饼后平分的一个细节。当时孩童的我一直尾随在旁,看完制作月饼的全过程。新婶在未分前在一个月饼上切了一小块给我。母亲将四个月饼分两份后,将切过一小块的那个留给自家。两人为此还推拉了一会。当时不理解,现在,也确实理解两个女人的善良和无私。这绝不是闲来之笔!一个动作,含有深意!

在《鹅殇》中,写到鹅被砍掉头后的几分钟,它挣扎着站起来,本能地将失去头颅的脖子顺时针似地甩半圈后轰然倒地,红蹼乱蹬的样子…… 同时看到在厨房抹过石灰浆的土墙上留下的半圆孤状的鲜红血迹…… 要知道,这个血淋淋细节可是发生在一个花甲前的事啊!

《野生动物致人类的公开信》中,提到生食猴脑的"细节":将猴固定在铁笼中,留出头,用利器剜去天灵盖……  据说,那猴:声声惨叫,双眼流泪,四爪挣扎…… 食客将调料放上,悠然地吃猴脑喝美酒,谈笑风生……  这和古代对那些犯有作奸犯科的"淫妇",行千刀万剐之刑,其惨烈残暴有过之无不及!

细节写得真实,会让读者一旦读过,就会像刀刻字痕于石一样,令人刻骨铭心。

一篇小文,要费心思。应在细微处多下功夫。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