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能厚养想象力:编故事吓唬孩子的妈妈 估计也是没shei了吧?! 俊熹麻麻碎碎念: 谢谢大家在后台发来的问候和祝福。小马的状态好多了。周一去医院抽了8管血,主要是复查血项和验过敏源,拍DR因为咳嗽时间太长,医生也担心肺部有感染。小马从8月份入园到现在,咳嗽一直断断续续,前前后后发烧了5次,感冒流鼻涕就不知道多长时间了,医生怀疑小马有过敏的情况。我还很担心,如果小马是对我家喵的皮屑猫毛过敏,可怎么办。检查结果出来,小马对吸入物过敏的情况还都是阴性,反而是食物过敏的情况,让我们吓了一跳,对西红柿、鸡蛋和小麦面粉中度过敏,而供暖前,室内很冷时,为了晚餐热乎乎的,我家几乎一周好几次西红柿鸡蛋面。小马从小几乎都没得过湿疹,添加辅食也很顺利,没见过对什么食物过敏,这还真的挺出乎我们意料的。前一阵子高频率的西红柿鸡蛋面,也没有可见的过敏表征,也不知道小马是怎么“熬”过来的。 小马生病高烧的几天,几乎什么都不吃,只喝点我榨的果汁,这一病,体重掉回解放前,小脸儿也瘦成一窄条,脸颊的脂肪都不见了。今早去幼儿园,老师还说,三两天没见,小马怎么瘦成这样,看着好心疼。 西红柿和鸡蛋倒是好说了,但小麦面粉,可真是幼儿园饮食当中很难避免的。毕竟小朋友早上基本上都是面食。所以,和老师,和保健医,和幼儿园商量之后,我家就开启了早起单独给小马备餐带到幼儿园去吃的阶段,我也提前体验了一下小学生家长每天5点40起床做饭的感受。第一天早起给小马包的澄面虾饺。因为备的馅料多,给小马爸的早餐也带了出来。小马醒来闻到就说好香,当下非要吃不可。我说都给装到焖烧杯里带去幼儿园吃,小马不干,现在就要吃,后来爸爸跟我说,在家吃了4个虾饺走的,去幼儿园又把焖烧杯里保温的3个也吃光了。 呃。病愈的追赶性生长,快点长长肉吧~ 之前晚上睡前,我们都是讲绘本,换睡衣,纸尿裤,关灯睡觉。但生病期间,小马鼻子也不通气,很不舒服,常常都是我半坐着抱着他。灯光调暗,睡着之前,我们都是讲故事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招法,有时,我会讲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给小马听,比如杰克和豆荚,金鱼和渔夫,小红帽等等,有时,我也会在购买新的绘本,还没有带小马阅读之前,自己先通读一边,晚上睡前讲给小马听,有时,我也会自己随口瞎编一些故事。比如之前我们推送过的《电视塔的故事》。通常,后者最多。随口编编,又能编孩子熟悉喜欢的角色,又能设置你想要限定的情节和场景,还可以渗透一些你想寄予孩子的期望,这是多有趣的事情呢? 我家不是没有电视嘛,小马一去姥姥家,就很喜欢看电视,电视里面播的熊出没啊,超级飞侠啊,海底小纵队啊,这些卡通角色小马都很熟悉,我和小马爸有时会带小马一起看一些迪士尼、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比如最近小马特别喜欢看的Cars,常常就会要求我把闪电麦昆和板牙也编进故事里去。所以,有时我也会编个熊大熊二在森林里遇见闪电麦昆和板牙的故事。。。 在编故事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故事的走向,可能小马的一个反应,一句评价,一个表情,笑了,害怕了,疑惑了,就会推动我编的故事走到另外一条路径上去。这种非常有创造性的事情,我和小马都非常喜欢,很受用,沉浸其中,觉得很有趣。 而且我觉得听故事和看绘本,是完全不同的。 一是,在听故事和看绘本时,孩子调用的完全是两套系统。小马幼儿园家长会的时候,外教老师就建议我们在家如果给孩子看卡通片的话,就放英文原版的,即使孩子看似听不懂英文,但是他们看到画面,“They can imagine.”一起共读绘本,孩子调用更多的是视觉语言,辅助的是听觉。在看到绘本的图画的时候,故事的情节和走向的基调,就被画面圈定住了。就像一座两边都有护栏的桥,你看到了护栏,沿着护栏走,就不会有更多的可能。即使孩子可以想象,但是画面在那里,孩子接收到的是确定的视觉符号,也会让孩子“想象”的情节和绘本真正的情节八九不离十,没有留白,绘本给的信息太“满”。 听故事的时候,孩子只调动听觉,他们的所有注意力,都在“想象”上。讲故事的人输出的语言符号,不够完整和确定,但孩子在接收的时候,经过想象“脑补”,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想象出的画面被添加进去,符号更加的丰满和充实,这个解码的过程也就更加的完整了。很多细枝末节,可能讲故事的人,都没有提及,但是听故事的人,就会自己在脑海中,默默的把这些细节都补充完整。这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太棒的一个头脑游戏和思维锻炼,所谓的想象力,也可以在听故事这么平常的一个小事中,得到滋养。 二是,口耳相传这样的方式,是能让故事直接深入到孩子心里去的。口耳相传的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你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孩子的特点,你们的共同经历,对当下的可用的素材进行选择和设计的。比如,我之前给小马讲过熊大熊二坐火车去旅行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唤醒小马坐火车去旅行的经验和记忆。比如,我给小马讲过森林里的萤火虫的故事,是在分享和庆祝他在幼儿园遇到好朋友的欣喜。这样的故事会比绘本上那些和孩子没那么相关的故事,更能扎入他们的内心。 我想用我给小马讲的一个“有点吓人”的故事来说说听故事这件事。 老猫和小猫的故事 我家常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我和小马爸装成怪物,有时披着床单,有时只是龇牙咧嘴,把小马吓得啊啊啊啊啊的满地跑,又兴奋,又激动,又尖叫,又害怕的。前一阵子万圣节,我们常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我和小马在床上蒙上被子,“爸爸怪物”进来捉我们,然后也钻进被子。“爸爸怪物”钻进被子了,就变成了“爸爸”,“我们一家”就在被子里面搭帐篷。有一个周末,小马爸出门买菜,我和小马躲在被子里等他回来,左等右等都没回来,小马就要求我讲个故事,于是我就很应景的在被子里给小马讲了一个《老猫和小猫》的故事。 小马要求主角是熊大熊二,而我们正好蒙在被子里面,我就应景设定了故事的场景发生在一个山洞里。第一次,我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熊大,熊二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山洞。他们俩可是森林的卫士,森林里的每个角落,他们都很熟悉,但从来不知道这里有个山洞。一开始,他们很害怕,不敢走进去,但还是决定进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走到一半的时候,听到山洞里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一高,一低的,交替着出现,熊大熊二都吓坏了,赶紧跑出来去找光头强。光头强带着他的枪和熊大熊二一起来到了山洞,他们都害怕。忽然,噗啦噗啦噗啦飞出了很多东西,从他们的头和脸上飞过。(我也会用手在小马脸上身上假装那种被翅膀扫到的动作和感觉)他们三个吓坏了,紧紧的抱在一起,后来发现,原来是蝙蝠飞过。他们继续往山洞里走,看了两双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眼睛,那个一高一低交替着的声音又出现了,他们吓的赶紧往山洞外面跑,跑着跑着熊二摔倒了,那两双眼睛离熊二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差点就要捉住熊二了,熊大和光头强赶紧回来救它,拉上熊二一起逃出洞口。等他们出来了,那两双眼睛也追到了洞口,他们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什么怪物,是一只老猫和小猫。 故事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当天晚上,小马一直纠结的问题是,老猫为什么要那样叫。(因为我学的时候,用了最低沉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小马睁开眼睛就问我,“妈妈,老猫为什么那么胖?它为什么吃那么多的东西!” 我非常的惊讶,我在第一遍讲故事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到老猫是胖的,圆滚滚的细节。这明显就是小马在听我讲述的过程中,自己“脑补”的。而且他非常的确定,老猫就是胖胖的,圆滚滚的。 然后小马又自言自语的说“我害怕那个眼睛。那个红色和黄色的眼睛太吓人了!” 我第一遍讲故事的时候,也没有提到黑暗中老猫和小猫眼睛的颜色。这也是小马自己想象出来的。小马会做出这样的想象,一是因为他晚上看到过我家喵Lucky的眼睛,二是,我们之前看过一本万圣节主题的绘本《Halloween lift-the-flap shadow book》,里面提到黑猫的眼睛在夜晚是发出幽绿色光的。 小马的这些个“脑补”和细节的补充,真是让我觉得,每天晚上口干舌燥的给小马讲完绘本讲故事,这些交出去的时间,真的全都被他吸收在身体里,脑海里了。 这个故事讲完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周了,余波的效果还在持续。今天早上,他还在问我“妈妈,老猫为什么吃那么多东西?” 小马对这个故事的反应,一方面是觉得很害怕,很兴奋。想听,又害怕,因为知道了故事的情节发展,在我第二次,第三次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就主动提前的把故事给“剧透”了,因为他又想避过故事中,让他觉得害怕的部分,又想重复无数遍的听这个故事。就像我们看恐怖片是,用手遮住眼睛,留一小条缝隙去看,仿佛这样就很安全一样。 另一方面,小马会自己把让他觉得害怕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消解掉。比如,他会说“老猫不是那样(很低沉恐怖)叫的,老猫和小猫的叫声是一样的,老猫也是喵~小猫也是喵~” 我们赋予故事的寓意无非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那些,爱,勇气,成长,担当,友情,亲情,诚信等等。但我在故事的最后,并没有说熊大、熊二很勇敢,也并没有说破大道理和故事的意义。小马能理解这个故事,那这个故事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慢慢的滋养成长。或许他下一次觉得什么东西很可怕,很恐怖,他会想起我讲的这个故事,他会猜测,或许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是“老猫和小猫”罢了。但如果由我来说破这个故事的意义,那这个故事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被大大削弱了。 同时,故事肯定不是完美的,也不需要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追求完美这件事,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我们共同完善各种细节,共同把情节补充完整,这件事,才是完美的。 我把第二次我讲这个故事,以及和小马针对这个故事的讨论,剪辑出来,供你参考,你会听到,小马对这个故事真实的反应和评价,其实相当的有笑料。当然,也请原谅我在音频里看到小马的又惊又怕又想听的样子,不厚道的哈哈大笑。反正我就是这样不正经的妈妈啊,吓唬孩子的妈妈,估计也没shei了吧?! 戳下面的播放键即可收听。 回复关键词“讲故事”收到如下推送,可直接点击文章链接查看。 1、《听2岁小娃讲故事|小马和妈妈一起创作的睡前故事:咕咚,咕咚!》 2、《俊熹麻麻编故事|安全教育?日常细节?通通编进去!智勇闯关超有趣味的<电视塔的故事>》 回复“目录”、“烘焙”、“问答”、“辅食”、“育儿生活”、“小厨房”、“读绘本”、“爱歌词”、“唱童谣”、“玩游戏”、“分享会”、“讲故事”等关键字,查看相应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