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已经5岁半了,我对于给他选择玩具是越来越慎重。一方面,物质极大的丰富,家庭和孩子面临的选择几乎是海量的,在海量的玩具中,选择出值得孩子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是需要观察和思考的。另一方面,时间有限,兴趣无限,孩子越大,能留给自由鼓捣玩耍的时间就越少。毕竟每天要完成网课的作业,写汉字,自由阅读,说英文,也是要占用大量时间的。在有限的自由玩耍的时间里,怎么能玩得好,玩得有效率,玩得尽情尽兴,玩得有质量,更是需要慎重的。小马爸一直感叹说,这其实很黑科技,木头和磁力两个在自然界完全不相关的要素,碰撞在一起产生了这样的新创意,很有科技感,跟自己小时候木棍玩泥巴,是完全不同的层级。我却觉得,对于当下的孩子们来说,ipad,全息影像,互联网,或者这种木质的磁性积木,也算不得什么科技了,因为这就是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本身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水彩笔、粉笔一样,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不在意他运用这些“技术”,也不在意他玩ipad玩了多长时间(当然,出于对他视力的保护而言,我还是会提醒他屏幕时间的),我更看重的是,他用这些做了什么?在玩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的物理结构在没有磁力的作用下不可实现?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实现吗?力在哪一个点,哪一个瞬间,让整个结构保持了平衡?当下的结构,能否实现日常的使用功能?如何满足人类对空间的追求?为什么我们身处的环境,没有使用这种木质磁力的材料去建构我们的房屋?有没有可能应用?当我们建构时,建构的方法和自然界哪些结构会有关联?蜂巢?蚁穴?鸟窝?为什么大多数的房子都是方方正正的结构?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追求极致的建筑?我们用磁力积木能模仿搭建吗?我上面列出的每一个问题,背后其实都会关联起千千万万的线索和知识。而当你和孩子沿着这种开放的路径走下去时,你会发现,“知识”不再是干巴巴的,书面上的,理论的,人类智慧的集合。“知识”成为了你能主动去获取的,你能主动去把不同领域关联起来的,内在丰富又动态的人类智慧的集合,“知识”成为了你们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你们毫不相关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