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君咨询占妍:别怪女性购物欲强,这是天性!

 尚品新消费 2020-07-11

说好“周三见”,小舒舒准时出现!

《新消费百人》第三期节目来啦!

本期嘉宾完美诠释“欢乐且严谨、可爱又成熟”,这可是经团队成员盖章认证的哟~

(视频不长,但建议WIFI观看)

记者手记03

对话和君咨询占妍:

习惯“人格分裂”,持续热爱生活

拍摄那天,我第一眼就被占妍身上鲜红色的套装牢牢吸引。

大约是女人的天性作祟:第一眼关注到的总是口红色号、服装搭配之类的“表面功夫”。

明明我手上攥着一张A4纸大小的采访提纲,我还是没忍住抛出了一个并不包含在提纲里的问题:

“这么好看的衣服,是在哪儿买的呀?

于是,从这个“跑偏”的话题开始,我们从剁手聊到需求,从网红店聊到消费升级,从冲动购物聊到决策模型……尽管最后提纲上的问题都问完了,但关于购物的废话也说了一箩筐。

我忍不住笑着吐槽,两个女人坐一块聊购物,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占妍也笑,何况我们面前还摆着鸭脖和奶茶。

学的是软件工程,做的是市场研究,从事的是管理咨询。三重“理性封印”加持下的占妍,早已习惯了“寻根究底”的思维方式。

在她看来,即使是再“心血来潮”的消费,背后也一定是有逻辑可循的。探寻这个逻辑的过程,正是消费研究最有魅力的地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现”,这是她一贯的工作信条,也是她多年前在宝洁市场部工作时收获的宝贵经验。

那段日子,她每天下班后都要去超市做促销员。为什么货物要摆放在那里?什么样的人会买?顾客是拿起就走还是犹豫许久?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占妍默默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消费者,直到一一找到了答案。


正因为意识到“在现场”的重要性,占妍才要求她的团队成员深入实地、亲身体验,用好奇心和逻辑感去挖掘消费日常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于是,这群年轻人带着极大的热情奔向了餐饮消费市场——小龙虾、冷锅串串、奶茶冰饮……当他们津津有味地跟我形容冰冻小龙虾和鲜活小龙虾口感上的差别时,我“忍无可忍”打断了他们,问,吃完之后要填表吗?

“吃货们”换上了认真的神情,娓娓道来他们的调研发现。电脑里的表格上,不仅有他们作为消费者的敏锐感受,品相、价格、环境等等,同时也记录着非常详细的、针对商业生态的客观评价。

原来激情四溢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得保持中立冷静有理有据。

占妍笑着说,做咨询,“人格分裂”是常态。

占妍说,作为一个研究者,明知“追求性价比”是永恒的命题,但还是经常会为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埋单。

我默默在心底“反省”了一下,这大概是女性消费者的通病吧?心甘情愿为颜值掏腰包,总是忽略究竟是不是真的需要。

我问团队中的男童鞋“是否会劝女朋友理性消费”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时候不需要理性啊。

于是他凭借超强求生欲成功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采访结束后的很多天里,我都在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明明买了“并不理智”的消费品,却并不后悔?

直到我看到占妍的一条朋友圈,那是她和先生在餐厅庆祝纪念日的照片。绝佳的风景、精致的餐点、新鲜的玫瑰,还有笑靥如花的她。

我忽然有点明白了。

追求“性价比”也好,偏爱“仪式感”也罢,消费从来都不应该是被标准化的行为。相反,它是另一个维度的个性表达:我在用这样的方式,热爱生活。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