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湿疹一一皮肤解毒汤附:《荨麻疹、湿疹、阴痒特效方》延展阅读

 杏林博览 2020-07-11

        现在患顽固性湿疹的人群越来越多,其本身是一种表现在皮肤表层的病症,由内而外毒素的表现。这种湿疹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美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款对抗顽固性湿疹的汤药——皮肤解毒汤,让你整个夏天美美的。

皮肤解毒汤,由湖南老中医胡天雄整理,有祛风湿、解热毒的功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医大师之一禤(xuān)国维教授,在临床应用上颇有心得,现予以分享。

病因病机  蕴毒作祟

中医认为顽固性湿疹是先天不足,风湿热蕴于皮肤,病情长期拖延而形成,而皮肤病大多数是由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等侵袭人体肌表所导致。

湿疹初期,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疗效还可以,但到后期,湿邪侵入到肌肤腠理之间(腠理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很难奏效。禤老认为,本病是由于湿邪长久蕴藏于体内而变成“毒”,治疗上,应当从“湿毒”着手,综合脏腑辨证及八钢辨证,用养血、活血、滋阴、祛风、润燥等方法结合,才能切中病机,疗效立竿见影。

除顽疾  解毒为要。

湿毒内蕴,缠绵纠结是本病病因,禤老认为中草药对这种顽固性疾病较难控制,他从医多年,组方皮肤解毒汤对治疗顽固性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皮肤解毒汤组方:方

解: 

乌梅,莪术,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红条紫草,苏叶,防风,生地,丹皮,地龙,苦参,蝉蜕,甘草。

方解:方解: 

乌梅,性味酸,以生津收敛为主。禤老在临床运用中,发现其为治顽固性湿疹妙药。

莪术,性温,以破血行气为主。本病顽毒深入到皮肤腠理,发病厉害,没有本药则难有好的治疗效果。

白鲜皮及地肤子,性味苦寒,为利湿止痒要药。

苏叶、防风本为祛风止痒,苏叶本方中既可祛风止痒,又可解虫毒,一举两得。

生地、赤芍、丹皮、红条紫草则为凉血活血解毒。

苦参,苦寒,为燥湿止痒之品。

顽固性湿疹久病入经络,禤老在临床使用中,常搭配虫类药物来辅助治疗,如蝉蜕、乌梢蛇、全蝎、地龙为常用药。虫类药善行,能入经络解毒;同时虫类药物还有熄风、活血、除湿等多种功效。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指:“辄仗蠕动之物,以松透病根”。

然而,这类虫类药物若使用不当,仍会导致病情加重。禤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使用虫类药物必须要注意组方中要有能解虫毒的药物,如皮肤解毒汤中的苏叶。

辨证论治  随症加减

顽固性湿疹的治疗以禤老的皮肤解毒汤验方为主水煎内服,再根据临床辨证加减。如慢性湿疹病情顽固,湿热化燥,伤阴耗液是病因,法当养血、疏风、化湿。

健脾袪湿可用白术10g,薏苡仁20g。

清热除湿可用泽泻15g,苦参15g。

养血润肤可用赤芍12g,白芍12g。

养血活血用丹参10g,鸡血藤15g,赤芍20g,白芍20g,生地15g。

滋阴生津用生地黄15g。

清热解毒用地骨皮12g。

滋阴润燥用生地20g,熟地20g,天冬12g,麦冬12g。

袪风止痒用蝉蜕10g。

瘙痒明显的患者加苦参、白鲜皮。

对部分顽固性瘙痒,用疏风、散风、熄风的药物,不仅痒感不减,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这时可酌情加安神平肝熄风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生代赭石等,常常能获得良好疗效。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或者之前有胃溃疡等相关病史,可以加延胡索,不加乌梅、五味子。

如果患者瘙痒厉害,可以将苦参和蝉蜕的量加大,但苦参的苦寒之性容易伤胃,而且药味苦难以下咽,不可以久用。

红条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如果患者难以忍受药味,可以减去。

生活饮食  注重调理

湿疹的病因复杂,与生活环境、外界刺激等因素均有关系,因此注意调理对病情改善意义重大。

>> 对于可诱发湿疹的各种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碱粉、洗洁精、塑料等应慎重接触。

>>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洗拭,尽量不穿化纤的贴身内衣。

>> 避免导致过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 湿疹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人在精神紧张、失眠、过劳、情绪变化等情况下可以出现湿疹或使原有湿疹加重,患者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病情。

经典验案

王某某,男,59岁,广东增城人,工人。

首诊(2008年6月2日)

主诉:双侧手背皮肤粗糙肥厚,脱屑伴瘙痒5年余。

患者于外院多家医院治疗,葡萄糖酸钙、苯海拉明针均效果不显,外涂激素类药膏可暂缓瘙痒。近来瘙痒剧烈,大便干结,口干。舌红,苔少,脉数。

体查:双侧手背对称分布密集分布针尖大小褐色丘疹,皮损增厚粗糙,伴少许脱屑。

诊断:湿疹;

辨证:为风盛血燥。患者无相关胃病史;予以皮肤解毒汤养血润燥袪风。

药物:乌梅15g,莪术15g,五味子10g,白鲜皮15g,冬瓜仁15g,红条紫草10g,苏叶10g,防风10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5g,玄参15g,苦参10g,蝉蜕10g,甘草10g。

七剂煎服,早晚各一次。

同时予以艾洛松、复方蛇脂软膏及本院制剂消炎止痒霜各1支,嘱其混合外用;患者因为路途较远,暂不予以吹烘疗法外治。

复诊(2008年6月9日)

患者诉:药后病情明显好转,瘙痒减轻,大便通畅,口干好转,视其皮损处,皮损色变淡,脱屑减少。唯诉药味难以下咽,遂改红条紫草为桑叶10g,加强祛风之力。药膏同前。

三诊(2008年6月23日)

患者诉:皮损变薄,色明显变淡,无新出皮损。用药后皮损基本不痒,然睡眠较差,本方中遂加酸枣仁15g安神,去苦参,药膏同前。

四诊(2008年7月21日)

皮损已基本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