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英文原版《呼啸山庄》感

 丁是丁816 2020-07-11

今年的三月,开始了在

  

        今年的三月,我开始了在古老的英伦荒原的旅程。与艾米丽.勃朗特塑造的人物相遇,在这之后的100天里,我把自己置身于150年前那个时代和那片土地,初略体会他们中的善与美、爱与恨,欣赏作者笔尖落下的那些优美文字。

        书中鲜活的人物、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次次颠覆我的想象力,让我感到震撼…仅读一遍真感不够,可谓经典之作百读不厌!

        开读后不久,我整理了一张人物关系图 (如下)

      对于这本书,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我只想表达一下我的理解。

一、    悲出于善、

      呼啸山庄的老主人翁,一位善良的老人-老恩肖。尽管他们居住的地方偏僻气候条件也并不好,可是他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和一位善良的太太。如果没有他那一次善良的施救,他家生活的轨迹不会有所改变。

       悲剧就是从他的善良开始,他在利物浦遇见一名无家可归、濒临饿死的十几岁的吉普赛流浪儿希刺克厉夫,善良的老人认为这是上帝给他的礼物,随即将他带回了呼啸山庄,尽一个父亲的所能爱他。老人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善举为他家儿孙后代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

     《农夫和蛇》恩将仇报仅是农夫一人,而《呼啸山庄》的希刺克厉夫则恩将仇报整个了老恩肖家族及联姻家族。

       希刺克厉夫被收养时已经十来岁,在艰难的乞讨生活中世界观已形成,当他被养父收养带入到呼啸山庄老恩肖家—— 一个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中,尽管养父亲爱他,迁就他视同己出的,也难以改变他心灵深处的嫉妒、偏激与残忍。

       一句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的古话真的充满了中华智慧。

  图为刚被收为养子的希刺克厉夫

二、    是“爱得深邃”?  或是“残忍与变态”?

       “爱屋及乌”这句话是对 “爱”至深处的延伸,也是爱的更高级阶段的表现。当然谈到“爱是付出、是无私的奉献”更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观。

        读完全书,我很难理解希刺克厉夫先生是否具有“爱”的能力和愿望。他对他所爱的人的所作所为,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成是一种“爱”,更不认可是所谓“爱得深邃的表现”。

       随着老父亲的去世,希刺克厉夫在家族中失去了宠儿子的地位,恩肖父亲的长子辛德勒将它贬为仆人,由此结下了仇恨的种子。

       希刺克厉夫与养父的女儿凯瑟琳开始了青春期朦胧的爱情,这种爱情并不是一种心灵的融合,也不会持久,成熟后的凯瑟琳最终选择了画眉山庄的林顿为夫,希刺克厉夫只能成为童年时美好生活的回忆。

       失去了凯瑟琳德,希刺克厉夫离开了呼啸山庄,几年后他荣归故里开始了他那丧心病狂的报复计划,他施尽其所能用最残忍的手段对待其所爱的人的夫君、女儿以及自己的亲生儿子,最终达到他报复恩肖家族以及林顿家族的目的——获得整个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全部产权及财产,完成他从奴隶(他灵魂深处认为自己是奴隶)到主人的蜕变...

       微妙的构思,一段段妙语连珠的对话、一场场激烈的冲突、一次次触目惊心的报复,以及错位的姻缘关系,如此细微与精彩描写,将纠葛与矛盾一步步推向高潮,引人入胜...

       我特别喜欢书中出现的大量的直接引语,包括土话与结巴语,尽管对我来说那时的语境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更有身临其景的感觉。

三、   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

       这本书涉及的人物不多,即使他们是母子、 父女或是兄妹,每个人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天真、善良、愚昧、软弱、残忍与变态。

       天真到不韵世事的险恶;善良至掏心掏肺不为过;软弱如同烂泥难以糊上墙;凶残得连亲生儿子也不放过。

       希刺克厉夫的变态更是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深夜掘坟想与他已逝多年的爱人在坟旁相拥而眠...

       尽管我不知情为何物,但我自始至终不认为这是一本爱情小说,男主希刺克厉夫的所作所为是对爱情的亵渎,用现代的话来评论希刺克厉夫他就是一个人渣,一个谁遇见谁倒霉的人渣。

       尽管这部书离今天的已跨越150年之久,但他的魅力依旧光芒四射,有生之年还想再读、再读...

                              丁是丁

                 写于结课前2020.06.29

希刺克厉夫与养父的女儿凯瑟琳开始了青春期朦胧的爱情

  成熟后的凯瑟琳最终选择了画眉山庄的林顿为夫

  凯瑟琳婚后幸福而恬淡的生活

  离开呼啸山庄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荣归故里开始了他那丧心病狂的报复计划

电影主题曲《Should it Matter》

古老的英伦荒原的旅程。与艾米丽.勃朗特塑造的人物相遇,在这之后的100天里,我把自己置身于150年前那个时代和那片土地,初略体会他们中的善与美、爱与恨,欣赏作者笔尖落下的那些优美文字。

        书中鲜活的人物、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次次颠覆我的想象力,让我感到震  撼仅读一遍真感不够,可谓经典之作百读不厌!

        开读后不久,我整理了一张人物关系图 (如下)

今年的三月,

今年的三月,我开始了在古老的英伦荒原的旅程。与艾米丽.勃朗特塑造的人物相遇,在这之后的100天里,我把自己置身于150年前那个时代和那片土地,初略体会他们中的善与美、爱与恨,欣赏作者笔尖落下的那些优美文字。

        书中鲜活的人物、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次次颠覆我的想象力,让我感到震  撼仅读一遍真感不够,可谓经典之作百读不厌!

        开读后不久,我整理了一张人物关系图 (如下)

我开始了在古老的英伦荒原的旅程。与艾米丽.勃朗特塑造的人物相遇,在这之后的100天里,我把自己置身于150年前那个时代和那片土地,初略体会他们中的善与美、爱与恨,欣赏作者笔尖落下的那些优美文字。

        书中鲜活的人物、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次次颠覆我的想象力,让我感到震  撼仅读一遍真感不够,可谓经典之作百读不厌!

        开读后不久,我整理了一张人物关系图 (如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