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7-11
永州馆藏文物随笔之
刊发日期:2020-07-11 语音阅读:

□楚天雨  平德

2.jpg

3.jpg

4.jpg

旌旗飘飘,战马嘶鸣。易水之滨,两军对垒。锣鼓喧天,杀气腾腾。

在众多一面印着“秦”一面印着“王”字的旗帜下,一名将军不怒而威,他看了看对面举着众多“赵”字旗帜的军队,脸上露出了轻蔑的一笑,然后拔出腰间佩剑,向前一指,喊了一声“杀——!”跟着,他手下的数万将士一起呐喊着,冲向敌阵,双方混战在一起。片刻,对手渐渐不支,四下溃逃。秦军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去辽东,燕国从此名存实亡。

以上,是一场发生在秦始皇十九年(前227年)的战争。

两年后的又一场战争,秦国领头的还是那名将军,他统率着六十万大军抵达楚国国境。让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整整一年,他竟然下令坚壁不出,休养生息,甚至投石娱乐。对方四十万楚军因为兵力相对较少而不敢强攻,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楚军往东调动,这位将军果断下令出击,大破楚军,杀楚将,俘楚王,平定楚国……

这位将军就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武将王翦,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截至目前,王翦的英勇事迹,鲜有单独拍摄影视进行宣扬的,他几乎成了秦王嬴政的一个补充影子。在一些关于秦始皇的影视中,偶尔出来露个脸。史载,王翦最大的功劳就是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并且消灭了赵国和燕国。在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王翦和其子王贲是最大的功臣,因而备受人尊重。

时势造英雄,后人敬英雄。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王翦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背影时,我却时刻关注着他腰间佩剑时的剑彘。我甚至臆想,他可能或者说应该与零陵古城有着一种说不清的联系,甚至是填补零陵战国历史空白的贵人。

请不要吃惊,我的臆想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

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秦将王翦在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发伐楚,秦始皇亲至咸阳城东南的灞上送行,“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之后,随即“因南征百越之君”。

要知道,王翦当初带领秦国六十万大军出发伐楚,是在大将李信带领二十万大军伐楚失利之后来为秦始皇挽回面子的,可以说力挽狂澜。但他心中知道,秦始皇把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交给他,是在倾尽举国之兵力,发动一场空国之战。为了不让秦始皇生疑,王翦故意提出要一些庄园,安顿家小。在前线打仗时,还向秦始皇提出要求,为他的亲戚封官。因为在君主眼里,越是贪图利益的人,越不容易背叛。就像家犬,只要你经常给它骨头吃,它就不会离开你的家。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范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说,当年的百越包括从今天的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一直延伸到越南北部,这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就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百越的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王翦统率六十万大军出征百越,是很重大的军事行动,虽然《史记》的记载比较模糊,但《淮南子》的记载却比较详细:“(秦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遗憾的是,《淮南子》的记载存在谬误:大多数史学家认为,统领六十万大军的人应为王翦而非屠睢。因为无论是论威望,还是论才能,当时的屠睢都不够格。不管怎样,大家依然可以看出,王翦领军征服百越时有一支军队驻守在九疑山要塞。

为此,我就大胆做了这样一个臆想: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战国时期,一支军队乘船溯流而上,从湘江抵达零陵古城,然后,继续溯流而上,南行到九疑山。也许就是这个过程中,王翦的某位部将带着一支军队在零陵作战,或小憩,或分兵驻守,最后牺牲了,并安葬在零陵城外的鹞子岭,于是形成了零陵古城的最初胎记。

这份胎记弥足珍贵,它把零陵古城的历史从建县、置郡,往前推移了一大步。尽管两点之间还有很多空白,但它如同小说中的悬念,势必激发考古学家更大的兴趣和决心。也许,在今后出土的文物中,会找到连接这两点的更多物证。

玉剑彘是剑鞘上的装饰物,又叫文带,装饰固定剑身并作用于佩戴腰间,是具有实用性的装饰玉,流行于战国至汉代。关于这件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的精神指向,考古界普遍认为,它是战汉时期贵族阶层的玉具剑的一部分,与贵族阶层身份和尊严有密切关系,属于政治地位的范畴。就好像清朝时期的黄色琉璃瓦,只许皇宫使用,不许百姓使用一样。玉剑彘的出土,国内也有很多。例如,山西太原金胜村的赵卿墓,就出土了两件玉剑彘,而且是目前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剑彘。而位于江西省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也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从中出土数量不少的玉剑彘。由此可见,玉剑彘非一般人可以享用的。

众多考古资料显示,从战国到西汉中期,玉剑彘的形制大概类似,但纹饰各有不同。战国时期的玉剑彘面略有弧度,首尾部内卷呈半勾状,以兽面纹、蟠龙纹为主,辅有勾连纹、卧蚕纹、谷纹、花朵纹、垂叶纹等。汉代的玉剑彘纹饰以蟠螭纹、蟠虺纹、龙凤纹为主,辅有三角形纹、菱形纹、柿蒂纹等。

零陵古城的鹞子岭曾发现众多的战国墓,而这件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就出土于那里。它的长度为5.6厘米,宽2.1厘米,孔长2.6厘米,宽0.8厘米。置于博物馆展柜,如同一块金砖,让人感觉出它沉甸甸的分量;如同一块跳板,让人们感觉到它能穿越到当年潇湘的弹性;也像一个观察历史的窗口,能让人回望到那个渐行渐远的年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战国可以说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如果我们打开当年的记载,就会发现各路豪杰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他们的腰间,大多配有利剑,不少人被称为剑客。对于后来的朝代,战国时期的剑客,一般还是比较讲规矩和儒雅的,他们想把宝剑系于腰间,就牵涉到需要一个小工具,这便是剑彘。剑彘一直延伸到清代,当枪炮盛行时,作为兵器的剑,才退出历史的舞台。几千年来,虽然剑彘的纹饰、图案、雕刻手法等有不少变化,但主体作用还是没有变化,那就是用来固定佩剑。

仔细观察这件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可以发现,它采用的是剔地隐起的雕琢技法,在线条和纹饰外轮廓减地,使纹饰隐约凹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刻,如同摩崖石刻,正视含而不露,侧视光华潋滟,完美交相呼应,形成一种华丽流畅的光影效果。这种琢玉技法,萌芽于远古,春秋战国时常用。用如此技法所雕的勾连云纹,整体曲张有度,线条华美流畅,表现上更多了份俊秀神逸的气韵,让人赞叹不已。

“玉,石之美者”,玉,是石头的精华,是大地的舍利子。人是乐山亲水动物,也是玉的知音。在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过程中,人们最初是喜爱山和水,后来爱屋及乌,渐渐喜爱到山上的石头,进一步到喜爱石头中的极品——玉。

从中华文明史可以看出,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磨砺与精雕细琢,玉,带着它独特的气质风韵向人们款款走来。跟金银一样,玉一直是人们的珍爱。虽然它不像金银那样显眼,却有着更深的内涵。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只要你走进商场东转西转,看看那些琳琅满目的饰品,就会感觉玉石专柜如鹤立鸡群,带给你一种不可抗拒的魅惑。

女人爱玉,可谓十分普遍,以至于很多人的名字中也含有一个“玉”字。在她们眼里,玉,像古典的东方女子,含蓄而委婉,深情而内敛,精致而朴素,端庄而低调,清秀而纯洁,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美丽和难以名状的神韵。所以,人们形容美女时常说美女如玉,冰清玉洁,冰肌玉骨,亭亭玉立。

男人爱玉,相对来说是少一点,但更趋向高雅。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在男人眼里,玉是一种卓然不凡的品质,是一种高贵的气节,更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万丈豪情。以至于楚国那个姓宋的大文人、辞赋作家、士大夫,把自己的名字也取名为宋玉。正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遥想古代士大夫或将军、诗人,骑马飞奔,他们衣带飘飞的腰际上悬剑挂玉,环佩叮当,清脆悦耳,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那种风度,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其实,玉跟人一样,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记得当代一个女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每块玉都在寻找它真正的主人,纵然走过山重水复的乱世红尘,有一天也会和你不期而遇,相约和你同游这烟火人间,那么,在有限的时光里,等待或者寻找,那块属于自己的玉吧,不求地老天荒,只求一世情长”。

古往今来,玉都是避邪之物,因为近身佩戴,它会对人产生感情,由此彰显自己的灵性。最简单的是,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佩戴一块玉多年,因为长期与玉亲密接触,耳鬓厮磨,玉的品质秉性就会渐渐与主人的性情合二为一,密不可分,恍若一体的生命。如果你的身体好,那么玉的成色也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你的体质不好,那么玉的成色也会混浊,因为玉感恩于你,帮你吸收了身体内不好的东西。这时候的玉,就便有了生命。玉,有软有硬,但都忌摔。人摔倒在地,可能擦伤、骨折,乃至丢了性命。玉摔在地上,常常是体无完肤、烂成碎片,令人嗟叹。

或许,正因为玉有灵性,所以也有了荀子“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和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类的感悟。人与玉相处久了,往往会惺惺惜惺惺,彼此珍爱。

独自俯瞰这件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我感觉如同俯瞰一个战场上的一方军队,他们整体的队形是那样的整齐,而内部的结构又是那样的复杂,一道道勾,如卷云,释放出一种柔性之美;而所有的勾连在一起,如同八卦,充满了玄机。似乎在那些卷云之间,隐藏着诸多杀机。无论对手从哪里突入,就会陷入无限的包围之中,阵地里面就会突然冒出许多钩刀,钩断对方的马蹄,钩断对方的头颅,最后将敌人消灭殆尽……

我十分欣赏这件精美的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尽管不见曾经悬挂在它上面的佩剑,还有当年剑的主人,但我似乎见到主人正追随王翦踏马而来,马蹄叩在石板路上,如同叩在历史的心坎上,许多前尘往事,瞬间复活起来。因此,当我欣赏这款两千多年前的国宝——战国勾连云纹玉剑彘时,不仅在欣赏它的精致造型和美丽风韵,心中更是涌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如江河之水,源远流长,而包括玉剑彘在内的玉文化,就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5.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