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新冠病人的血型分布,国内多家单位共同发表的一篇研究提出:A型血型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O型血人群不易感。这项研究引发了许多议论,众所周知,抵抗感染的是机体免疫力,怎么和血型也联系上了?这是真的吗?而这篇发表的文章仅从统计学上发现了这个现象,并没有说明其机制。其实,关于血型与感染的关系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ABO 血型及其地理分布 ABO血型系统作为人类发现最早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自从发现ABO血型以来,人们一直对血型在传染病中的潜在作用感兴趣。因为血型是遗传决定的特征,而且在人群中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对他们的研究既可以了解个体特点,也可以分析群体作用。ABO血型其分类是A与B血型抗原这二种血型抗原成分在红细胞表面的分布进行的。只存在A血型抗原,就是A型血,只存在B血型抗原,就是B型血,同时存在A和B血型抗原就是AB型血,如果A或B血型抗原都不存在,则是O型血。在人体内,同时还存在着针对自身缺失的ABO血型抗原的抗体,比如说A型血个体存在着抗B血型抗原的抗体,而没有抗A的抗体,而O型血同时存在着抗A血型抗原和B血型抗原的抗体。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种中,ABO血型分布是有差异的。西南非洲地区O 型血较多;A型血在欧洲分布最多,往亚洲方向逐渐减低;B 型血人在亚洲最多,欧洲最低。在中国 ,越向南,O 型血比例越高,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区。 ABO血型抗体保护机体 有研究证实,因为某些病原微生物与血型抗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人类的ABO血型抗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兼容性的,不仅可以识别血型抗原的,也可以针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发挥作用。 根据与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的SARS的研究,冠状病毒通过其包膜S蛋白结合到人体细胞,而S蛋白有多个与ABO血型抗原相似的糖基成分,特别是A血型抗原相似。所以,针对A或B血型抗原的抗体都具有一定的中和SARS蛋白的能力,所以同时具有抗A抗体与抗B抗体的O型血会更加安全。此外,抗A抗体还阻断S蛋白与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合,阻止SARS病毒进入细胞。O型血的个体含有大量的抗A与抗B抗体发挥作用。但A型血的个体,完全没有抗A抗体 不仅SARS病毒有与血型抗原相似的结构,大肠杆菌E. coli O86也有与B血型抗原相似的结构,所以A型血及O型血的抗B抗体可以直接攻击它,减轻其肠道感染。而血吸虫具有与A血型抗原相似的糖成分,所以容易被B型血及O型血的抗A抗体攻击。 因为机体免疫系统有时会认为表达血型抗原的成分为自身成分,所以这些病原体会主动合成了类似血型抗原的成分,以假乱真,冒充机体自身成分逃避免疫攻击,在没有对应的血型抗体的机体中,容易生存。 所以,ABO抗体也被认为是针对某些带有ABO血型抗原的细菌病原体和包膜病毒的先天免疫手段。 ABO血型抗原与感染 ABO血型抗原经常被多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结合位点,甚至是攻击对象,从而使带有相应血型抗原的个体成为某些感染的易感人群。 重型疟疾中证明,O型血个体对疟原虫不容易感染,重症病人也较少。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会在细胞膜表面产生大量粘附分子,它会与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相结合,互相联连形成血液凝块,这种血凝块会黏附于血管内壁,导致血管闭塞和一系列因血供减少及血管受损引发的疾病。这种粘附分子对A血型抗原有较强的亲和力,与B血型抗原亲和力较弱。因此感染疟疾后,A 型血人相对于B 型血人和O 型血人能形成更多的血凝块,所以带有AB血型抗原的红细胞更容易被疟原虫攻击,另一方面,O型血红细胞对疟原虫的攻击更能耐受,更能存活。所以,O型血个体在重型疟疾中占有优势。 此外,血型抗原并非只存在于红细胞表面,它们也经常存在于胃肠道粘膜。比如O型血的某些糖成分,就是幽门螺旋菌结合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关键性受体成分,协助幽门螺旋菌感染胃壁,最后形成慢性胃炎或者胃癌。相对而言,其他血型就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在日本等地区,也发现了幽门螺旋菌产生突变,进化出可以结合各种血型抗原的糖成分的结构,更容易与非O型血血型抗原的进行结合。相似的情况还有,空肠弯曲杆菌借助结合肠道的AB血型抗原的相似结构侵入肠道,诺如病毒则倾向通过其病毒外壳S蛋白结合肠道的A血型抗原,造成急性结肠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时可结合A血型抗原,进入红细胞内进行复制,所以A型血的个体更容易感染HIV,而B型与AB型血个体的B血型抗原则抑制HIV侵入免疫细胞。 但有些情况下,血型抗原也可以保护机体。比如霍乱。对于霍乱弧菌而言,O型个体却更易感,因为A,B血型抗原的糖结构成份结合霍乱毒素,阻止其附着到肠道上,而O型血个人没有A,B血型抗原,所以霍乱毒素可以轻易结合到肠道,发挥毒性作用。O型血的霍乱感染率是B型血的二倍,而且重症率更高。 感染也会影响血型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可能也与感染相关,有研究提出,在热带地区,包括我国家在内,疟疾较为流行的地区,居民绝大部分是O 型血。而在寒冷的地区,如北欧北美等地区,疟疾相对很少。A型血是出现比率最高的血型。这些可能都是通过疟疾的产生进化选择压力,帮助更适应当地条件的血型占有了优势地位,这些数据可能反证了感染帮助血型的确立。 血型给我们的临床应用提示 如前所述,无论是血型抗体还是血型抗原,对于一些感染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何有效的杨长避短成为许多医学研究的重点。比如高水平的抗A抗体血型抗体用于SARS病毒感染者的治疗。通过化学药物直接干扰疟疾,血吸虫结合血型抗原的能力,保护红细胞。合成更能结合病原体的假受体药物,代替血型抗原结合病原体,使病原体失去结合细胞表面血型抗原的能力,从而保护细胞。 此外,对于不同的ABO血型群体进行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也一直是疫苗研究中的热点。在临床实验中,发现O型血个体对轮状病毒疫苗,霍乱疫苗在O型血个体的保护效果远不如对B型血效果好,而肺炎疫苗在A型与AB型个体的效果不如O型, 如何正确面对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目前而言,对于血型与感染的关系,还远没有搞清楚,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机制而言还存在很多的盲点有待探索。正确看待血型的科学知识,坚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度合理的长期运动,饮用富有营养而清淡的饮食,维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这才是我们免疫系统发挥良好的先觉条件。 有效适度的医疗行为,及时接种疫苗,有效的个人防护与隔离,适度的抗生素使用,定期的体检,这些才是真正有效地保护我们自身健康的行为。 |
|
来自: 12345csdm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