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机构“杀人鲸”咬住“飞鹤”。 继瑞幸咖啡之后,又一家市值千亿公司被做空机构盯上了...... “杀人鲸”做空“飞鹤” 奶粉界的瑞幸? 7月8日早间,曾“猎杀”过安踏、新秀丽、澳优乳业的沽空机构“杀人鲸”(Blue Orca Capital)发布了一份长达64页的做空报告,矛头直指乳业巨头——中国飞鹤。 “2019年,飞鹤公布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和净利润率均高于苹果、腾讯还有阿里巴巴。2017年至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 在报告的开篇,“杀人鲸”就点明了飞鹤亮眼的业绩,但其称,“飞鹤的故事更像此前暴雷的Wirecard和瑞幸咖啡,而不是苹果和腾讯”。 图源:Blue Orca Capital 报告指出,飞鹤大幅夸大了其盈利能力,如在婴幼儿奶粉的收入上;还调低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如广告和劳动费用,将员工人数少报了10倍之多。 “而如果将这些未披露的人工和广告费用的估算加回去,并调整真实的收入,我们甚至怀疑飞鹤是否盈利。”报告如此表示。 “杀人鲸”这份做空报告的质疑点主要涉及9个方面: 1. 通过未披露关联方物流公司的收入夸大。 当飞鹤将产品传递给飞鹤旗下的物流公司时,便确认收入。 2. 尼尔森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飞鹤夸大了收入。 怀疑飞鹤在2018-2019年的实际收入比该公司报告的少49%。 3. 飞鹤有意地少报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费用。 独立数据显示,飞鹤的运营成本比该公司在备案文件中承认的高出数十亿美元。 4. 幽灵工厂和可疑的退税。 仍在建设的工厂,却能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和上亿元的税收。 5. 飞鹤夸大了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一般而言,夸大盈利能力的公司必须夸大资本支出或者其他资产负债表项目,以掩盖虚假利润。 6. 主要审计危险信号。 飞鹤5家子公司在准备IPO时没有接受任何公司的审计,而审计飞鹤子公司的事务所声誉不佳。 7. 最初的中国骗局。 飞鹤在美国上市10年,尽管最初股价飙升,但随后传言其伪造财务数据,股价暴跌。 8. 相同的业务,不同的结果。 飞鹤在美国上市后,麻烦不断,最后私有化了。但在远离监管机构、审计师和投资者的审查和监督的情况下,业绩却蒸蒸日上。 9.令人困惑的原生态牧业。 飞鹤亮眼的业绩,令人困惑;因为其近乎独家的鲜奶供应商——原生态牧业的财务已然崩溃。飞鹤声称原生态牧业不再是关联方。但,相关信息表明,飞鹤董事长冷友斌仍是原生态牧业的实控人。 做空报告出来后,飞鹤股价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但很快,飞鹤进行了“反击”。 当日午间,中国飞鹤发布了一则“内幕消息和盈利预喜”公告。 图源:飞鹤公告 公告称,Blue Orca Capital的指控不准确且有误导性;并透露公司2020年上半年营收预计增长超40%。 随后,飞鹤的股价直线拉升,截至7月8日收盘,股价上涨了7.21%至16.96港元,市值达1515亿港元,创上市以来股价新高。 图源:Wind 飞鹤顶住了“杀人鲸”的第一波冲击,但不可大意。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针对这份沽空报告,飞鹤及时发布澄清公告,严重声明报告内的指控毫无事实根据,并逐条反驳。 图源:飞鹤公告 在这份澄清公告中,飞鹤列出了十条具体内容,对物流公司及收入确认、行业资料、运营费用、资本支出、审计范围、现金状况等进行了回应。 | 运营成本,广告和劳动费用 公告称,截至2019年6月30日,本集团共计拥有5422名全职员工;而沽空报告中所称的50000多名人员应该是包含集团的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店的所有市场服务人员。 广告方面,2019年飞鹤减少了央视一套的广告投放时间,增加了央视其他频道的投放时间,且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因此,电视广告费用不应被作为计算本集团整体广告费用的基础,集团在与广告服务供应商的谈判中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有效控制广告成本。 图源:飞鹤公告 | 幽灵工厂 公告称,虽然当时工厂尚在建设中,但飞鹤泰来于2016年成立后即开始进行贸易活动(即销售本集团的产品),并由此产生收入及税项。 图源:飞鹤公告 此外,飞鹤称公司银行存款余额超过1亿元的银行有11家,上述11家银行存款余额总计148.7亿元,表明公司的现金状况良好。 图源:飞鹤公告 看来,“杀人鲸”此次沽空飞鹤是遇到了“钢板”。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飞鹤第一次遭遇做空。 “亚洲第一”——飞鹤 章子怡、董明珠为其站台 资料显示,飞鹤始建于1962年,从“鹤城”齐齐哈尔起飞,迄今已有50余年,是中国最早的奶粉生产企业之一。 历经公司体制转变、国有奶粉恐慌,依然凭一己之力挽回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连董明珠都曾说:“等我有孙子的时候,一定让他喝飞鹤奶粉”。 图源:央广网 2003年5月,飞鹤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业,后转到纽交所。 2013年7月,鉴于境外融资成本越来越高,飞鹤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其后,飞鹤将上市目的地转移到了香港。 2018年,飞鹤实现营收115亿元,成首个破百亿的国产奶粉品牌。时隔六年,于2019年11月13日,飞鹤终于登陆港交所,IPO发行价7.50港元,当日市值663亿港元,再踏上资本之路。 随着飞鹤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销量不断攀升,飞鹤在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中市场份额为15.6%,位列第一。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更是对外宣称,飞鹤的市场份额,早已成为亚洲第一。 更高端的品质,更精准的定位和运用分众传媒饱和攻击是飞鹤成功的三大利器。在众多的公寓楼、写字楼的电梯口经常看到听到章子怡在说:“飞鹤奶粉——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真是深入人心啊! 不过,在港上市7个交易日后,沽空机构GMT Research便盯上了飞鹤,起因还是飞鹤靓丽的业绩表现。 GMT Research报告称,飞鹤业绩存疑,其利润率远高于国内和国际同行,手握60亿元现金流,但在过去5年中从未派发任何股息,让人怀疑飞鹤的现金流存在造假的可能。 尔后,飞鹤回应称其指控毫无根据、恶意中伤,并组织各项证明材料予以反击。 此番,“杀人鲸”又重提旧事,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外国沽空机构对部分中国上市公司的高业绩存在质疑,尤其是高增长、高利润的“双高”企业,鉴于瑞幸事件,市场对此类等信息十分敏感。所以,飞鹤被“盯上”也就见怪不怪了。 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专业做空机构的出手,可以警示企业不要弄虚作假,要合规经营,否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当然也有做空失败的案例,这也很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