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
唐高祖 。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 615 ),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 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以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见唐太宗)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 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又增二州六县。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州县数殆同贞观,然羁縻州郡,不在此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治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乾符(874-879)以后,天下大乱,至为衰败。天佑元年(904),朱全忠迁唐都于洛阳。至四年,哀帝李逊位于梁,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但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十二世纪末。日本的「大化改新」虽然尽量模仿唐朝的制度,但改革本身却是具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性质。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武后载初,公元690年,始用周正。武后天授称帝,改国号为周,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武后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唐武后永昌元年應該有十二個月,但是到了十一月時,武后改元為「載初」以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改採子正,故永昌元年只有十個月,少掉了兩個月。而載初元年十一月時,武后又改元為「天授」,仍然沿用月份為十一月,因此天授元年只有十一及十二月兩個月份。此後,武則天都一直採用子正,直到久視元年的十二月底,原本下一個月應該為「久視二年元月」但是武后又回復改採『寅正』,將「久視二年元月」改為「久視元年十一月」。因此久視元年會有兩個十一月及十二月。這種因為歲首調整而多出來的月份,有點像是閏月,但又不是真正的閏月,因此它稱為『虛閏月』。 ★陈抟(约871—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他生于唐朝末年,五代宋初道士,由于其出身低微,所以有关他的籍贯、家世、乃至生卒年月,史无定论。 《宋史》说他是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一说他是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 他是道教的著名神仙,旧时命相行业奉其为祖师。元朝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陈抟享年118岁,而庞觉的《希夷先生传》则认为陈抟活了190多岁。 传说陈抟随渔人姓陈,取名抟,抟是圆团的意思。陈抟自出后生一直不会说话,直到四五岁时,一次在涡水岸边游戏,有个穿青衣的妇女召唤他过去喂乳吃,从此才开口说话。据此传说陈抟当为安徽亳州或河南鹿邑人,因两地紧邻,皆在涡水流域,行政区划,朝有变更,交叉隶属,或亦有之。 后唐长兴二年(931)陈抟举进士不第,于是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父母过世后,离开家乡到泰山去。后唐明宗亲写诏书见他,陈抟长揖不跪。明宗待他愈加恭敬,赐号清虚处士,赐予宫女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