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胆子大到什么程度?

 信息熵 2020-07-11

有一次黄昏以后,他自己开车离开深圳,去200公里以外的山沟开会。而且没有带保镖,甚至连秘书都没带。恐怕换做任何一个“富人”都不会这样做吧?

其实任正非这些年经常独来独往,而且他也对此做过回应:“公司的股份都分给员工了,我不是什么富人,所以没有什么顾及的。”

华为公司实行全员持股真的是一个创举。从一家六七个人凑的20000多块钱起步,发展了30多年,已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头部的电信公司,这一切都离不开任正非的指挥。

一家公司从0起步开始打江山的时候,团队成员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并不难,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还能够像刚创业那会儿努力就非常不容易了。

利用“鲇鱼效应”,激活团队成员是华为不断前进的根本,也是任正非铁腕管理企业的典型。

比如在1996年,任正非做出了令业界震惊的举动,将市场部所有的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全部过滤一遍。

每个人都提交两份材料,一份是述职报告,另一份则是离职报告。公司采取精品的方式,根据其表现、发展潜力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重新考核。

在这场活动之后,大约有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

任正非因此遭到了不少的非议,甚至还有人说他这是卸磨杀驴。

但原则就是原则,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抛弃那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元老”。也许这就是华为与其他公司最大的区别吧。

现在的华为,已经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了,但是任正非的股份占比不足1%,你几乎看不到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占比不足1%的。

由于有着30多年的企业经营阅历,任正非对企业“活下来是真正的出路”这一认知坚信不疑,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只有生存才是最本质最重要的目标,才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因为优秀,所以死亡。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混得多不容易,那些企业家,创业者他们总是光鲜亮丽。

但是如果你翻开他们的自传就能知道,他们这一路走来,也一样经历迷茫、困惑、无助、失眠、改变、抉择、踩坑,最终实现跃迁,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经历的吗?

读企业家的自传,不仅要看他们的故事,而要去学习他们在面临选择、迷茫的时候是如何进行抉择的,考虑问题时是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的,这才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向他们学习的核心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