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项全能:大学之道

 旭日东升999 2020-07-11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然后才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巜​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六要素——“止”、“定”、“静”、“安”、“虑”、“得”。

止:目标,古代射箭用的靶子。知止,意思是明确目标。

定:除了身体上的定,更有心中确定的志向。

静:安静,静下来。这是解决复杂问题必备的环境基础。

安:安心,心中无杂念。

虑:思考,做谋略等。

得:有所收获,这里不但指物质上的收获,更有心理上的收获,如智慧等。

这六个要素环环相扣,有步骤、有顺序,所以文末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六要素像武功心法,悟透之后,受益无穷。可应用到几乎各种场合——生活、工作、学习等。

近几年流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反映了六要素的逻辑。




知止——明确原则,理清期许

“止”指“归宿”、“立场”.“知止”即对目标、归宿和自己的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对佛教而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又译“止寂”、“禅定”,指通过坐禅入定,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达到寂静的境界.与“止”相对的范畴为“观”,为梵文毗婆舍那的意译,也被译为“智慧”,是在“止”的基础上发生的,指集中详细观察思维预定的事物和义理,获得某种功德和智慧.

2)有定——站稳立场,坚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学章句》解“定”字说:“知之,则有定向”.知止指对归宿有明确了解,则已经是“志有定向”的.所以,“定”字应指坚定不移.“知止而后有定”即是说,能对归宿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

3)能静——动机纯正,心不妄动

“静”是静心.朱子《大学章句》释“静”字说:“静,谓心不妄动”.对于“静”,《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论语》也说:“仁者静”.道教的北派全真道认为清静是修道的基础,故奉《清静经》为玄门日诵课之首,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4)能安——身心安详,从容有度

“安”是随处而安稳.朱子《大学章句》释“安”字为“安,谓随处而安”.《管子.内业》进一步谈到“安”和“静”、“定”的密切关联:“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又曰:“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再曰:“正心在中,万物得度.”最后则是“德成而智出”.

5)能虑——思虑周到,驱除偏见

“虑”是思考精审.朱子《大学章句》释“虑”字为“虑,谓处事精详”.

6)能得——合理选择,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达成的意思.朱子《大学章句》释“得”字为:“得,谓得其所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