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推拿手法10

 恬庐居士sktw7b 2020-07-11

【主治】颈椎综合症。

1、常规手法

各种类型的颈椎综合症,均须首先应用。

患者取坐位:

①拿肩井和点揉肩中俞相互交替操作,先使气血通畅,肩颈部肌肉放松,也可使患者对手法治疗得到初步适应。

②提阳使颈椎间隙增宽,在上提的位置上将患者头部作左右轻轻旋转活动,每侧各三次,然后再使头部作左右侧屈活动,每侧各三次。

③搓揉颈部两侧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医者立于其后,用两手食、中指置其颈部两侧,用适当力量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来去搓揉10~20次,在搓揉时指下可以发觉某部位肌肉特别紧张,疼痛明显,针对这一部位更须集中用力搓揉。

④医者立于患者身侧,用大拇指、食指拿、点、揉项部肌肉,上下移动10~20次,左右两侧相同。

⑤放松肩颈部的肌肉和筋络,而后用大鱼际按揉患部颈、肩、背三角区域(相当于肩中俞穴位的周围),一般按揉约10次左右,两侧都要操作。

⑥医者用一手的大拇指按压患者大椎穴,同时嘱患者闭目,另一手按住患者百会穴嘱患者颈部放松,而后将患者头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各摇转五次,以灵活颈椎关节。在摇转时要顺势缓慢地转动,不能强行,如有严重骨刺增生、骨质疏松或颈椎严重强直者,此法须慎用或不用。

⑦侧屈颈椎,医者一手按住患者头部并尽量侧屈,另一手用大拇指沿项肌及胸锁乳突肌自上向下推,当推到颈根时再点揉3~5次,左右均须操作,可使肌肉舒展,气血流通。

⑧医者立于患者身侧,一手点揉患侧的合谷穴,一手点揉缺盆穴,上下交替操做,随后双手拇指再同时点揉两侧的缺盆穴,般点揉10次左右,可使经络气血贯通,改善颈痛与上肢的麻木症状。

⑨震击开泄,以加强阳经的血液循环。医者左手平放在患者大椎穴,右手握拳击左侧背,连击五次。

⑩扣击法的应用。

以上十步是颈椎病的常规手法,操作完毕后作为一节。连作三节,作为一次手法(其中扣击法只须作一节)。每周三次,六周为一个疗程。

2、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手法加减;颈痛型者常规手法即可。颈肩臂痛型:上臂疼痛和麻木须加用“松活肩部”的手法:

①医者手掌紧对患者手掌,将患肢旋后和后伸,以小鱼际从患肢肩部前侧和外侧自上而下按推5-10次。

②患者屈时放在后面,医者点揉冈上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的压痛点,而后再用掌根,从肩前侧、肩外侧自上而下贴紧体表向下推五次左右。

③将患臂作上举活动,由轻而重,逐步增高,一般5~10次左右。

上述手法做完为一节,(可加在常规手法每一节之后)连作三节为一次手法。每周三次,每六周为一个疗程。此手法可使肩关节得到松解,经络气血流通。

第一类颈肩臂痛,肩部痛点多,除常规手法和“松活肩部”手法的运用以外,尚须如下列手法:

①握手揉肩法 医者立于患者身侧,一手握患者的手,另一手用拇指点揉共肩偶穴及周围皮肤。亦可一手托住患者腕臂,另一手用掌根或小鱼际按揉肩偶穴及其周围疼痛点。此两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

②外展点揉法 助手一人抬住患者的肘部,使患肘屈曲外展,医者用双于拇指对共肩前痛点进行点揉,然后用手掌或掌根对患肩搓揉和按摩,同时对肩上“天修穴”、肩后“肩贞穴”进行按摩,此法比握手揉肩法力量要强。

③将患侧上肢内收搭到对侧肩上,医者用拇指及掌根点揉和按揉肩后的“天宗穴”以及周围疼痛点。

上述手法对于消除痛点,促使颈部症状消失具有很好疗效。每次作三节,穿插在前面手法中使用,以六周为一个疗程。

在每次手法终了之前可以加用“压掌椎背”法一次,作为每一次手法的结束。第二、三类颈肩臂痛,由于肩关节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除前面坐位手法均须使用外,还须加用俯卧位与仰卧位手法,才能提高临床效果。

3、俯卧位手法:

①嘱患者胸部伏于枕上,医者点揉和按揉“天宗穴”及其周围痛点。点揉时双手拇指由外侧向中间用力点压,当指端有得气感,患者感到酸楚时,再用适当力量揉动,而后再用掌根按摩。这种点揉在操作时医者可惜用身体重力,所以比坐位点揉的力量要强,疏通经络消除痛点的作用也较佳。

②掏点肩井窝,双字拇指同时用力点揉肩部凹陷的肩井窝,力量要深,酸楚程度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度,一般点揉10次左右,这对于上肢麻木有良好作用。

③用手掌或掌根大面积按摩肩颈背三角区域,由轻而重,由小而大。

上述手法完毕后作为一节,连作三节,作为一次手法。

4、仰卧位手法:

①轮肩活动:医者一手按住其肩部,一手托住其肘部,将患者肩关节轮转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加重,一般向前、向后各轮转10次左右。

②将患者肩关节作上举内收活动,而后嘱患者双手交叉,医者立于其身侧,协助其作抬高上举活动。

以上两步手法可以松解肩关节的粘连。上法连作三节为一次手法,每周三次,六周为一个疗程。如肩关节活动限制明显可在每次手法后适当考虑加用一次“双侧拉肩法”手法,作为每一次手法的最后结束。

颈背痛:肩部如无明显粘连,可在常规手法后加用以下手法。其它手法可考虑不用。

①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拇指点、揉背部菱形肌疼痛点,相当了“膏肓穴”。如拇指力量不够可用尺骨鹰嘴点揉,点揉时所用力量要恰当,避免发生新的损伤。

②医者用掌根椎揉背部两侧,由下向上推,边推边揉,两侧的菱形肌及斜方肌和脊柱中线均需推揉,每侧10次左右。如天宗穴有明显压痛,还须加用天宗穴的点揉和推、按、揉摩等手法。以上手法与常规手法一样,每周三次,六周为一个疗程。

颈头痛型:在常规手法每一节后可以加用以下两个手法:

①医者立于患者身侧先用腕部的豌豆骨按揉同部位,一般10~20次左右。

②点揉合谷、风池、风府。如果患者伴有前额疼痛或头昏等症,冉加推“印堂刀和按揉悬颅”等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