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一到夏天就不想吃饭,舌头也老感觉肿大的碰到牙齿,碰的久了会疼,偶尔还会有胃疼,一吃凉的像西瓜啊等,没过一会就会拉肚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先看一下你的舌苔”,观察后发现对方舌苔庞大,有齿痕,舌色淡,苔白腻。我继续问到“每日上厕所如何,大便成型吗?” “不成形吧,总有上不干净的感觉,马桶也不太好冲” 这是前两天有患者来咨询的对话。从上述对方描述的症状,不难看出对方有脾虚湿盛的现象。有这些症状的人也不在少数,提到脾虚,大家都听过,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脾虚吗?到底我们为什么会脾虚呢?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裹血。”有关脾的理论,《内经》和《难经》奠定了基础,而历代医家有所发挥、补充。 中医中“脾与胃”是分开的,胃受纳和腐熟食物,而脾的功能很多,其中以运化为核心,通过运化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精微物质,故称之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的表现? 1.脾主运化:不仅能运化气血等精微物质,也包括运化水液。脾虚后使得胃无法正常腐熟食物,那会引起口臭、厌食、胃胀、便溏、湿气重等 2.脾主升清:一方面是指通过脾转化的精微物质需要上输到心肺等部,二是身体各脏器在体内要保持原位,都离不开脾主升的功能。如果脾虚会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甚则会出现腹部坠胀、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症状 3.脾统血:“统”是指统摄、固摄。脾要统摄血液运行于脉内,不会溢于脉外。假若失调也则出现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状。 4.脾主肌肉:没有想到吧,肌肉的紧致与松弛都与“脾”息息相关,想要皮肤好,就得调理脾。 脾虚的分型: 脾气虚:纳差,乏力,便溏,舌胖,脉缓,没有明显的怕冷。食疗多用山药,白术。 脾阳虚:纳少,乏力,便溏,舌胖润,四肢不温,喜欢热饮,脉沉缓。食疗多用干姜。 脾阴虚:饥不欲食,乏力,便干,舌瘦,四肢烦热,脉细数无力,多用山药。 胃气虚:纳差,易反酸,打嗝,乏力,舌淡胖,脉缓。食疗多用党参,扁豆。 胃阳虚:食则饱,乏力,打嗝,舌淡胖润,脉沉缓,食用多用生姜,茴香。 胃阴虚:饥不欲食,烧心,乏力,便干,舌瘦,四肢烦热,脉细数无力,多用石斛,百合。 两者表现完全不同,不能随意补益。 为什么会脾虚呢? 很大一个原因是来源于胃,古话讲“病从口入”一点没错,不止要注意食物的卫生,还有食物的量多量少、寒热、口味等等都会引起疾病。胃接受的食物,要脾加以运化成身体所需的气血精液等营养物质,再输送于全身。那么可以说脾胃是个机器,胃是接纳食物的容器,而机器的正常的运转就要靠脾。脾虚原因有两种,先天后天。 先天指遗传,孕期如果孕妈吃了很多凉性食物,或者孕妈本身就脾虚的,那宝宝也会有“先天脾虚”,相当于天生机器动力不足,工作能力有限,就像70岁老人一样,让他像年轻人一样干同样强度的工作,他是吃不消的。这样的宝宝从小就不能吃寒凉之物,一吃就会拉肚子,对于不易消化的食物:粽子、甜腻品,吃多了就会胃疼不舒服。这样的就要注意饮食,避免加重。 当然,先天脾虚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后天引起的,出生后的每日三餐都是后天。脾胃是要靠养的,再好的机器也得看日常维护和保养。就像再壮的年轻小伙,也经不起连续一个月的加班加点工作,再好的身体也会垮的。 1.当胃里吃的食物过多或者难以消化时,容器过满,超出了原本机器消耗的能力,相当于机器超负荷了,那动力带不起来会怎样?肯定会滞留,工作量太大脾需要加班,偶尔一次,他还可以缓过来,可如果我们经常暴饮暴食,就会导致这个机器出现问题。 2.喜好食用寒凉食物,也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寒凝血瘀”,寒凉之物会使血液运行缓慢,机器也就会运转的慢一些。 如果出现了一些脾虚“厌食、偶尔隐痛、大便稀溏”等指征,就要及时去调理,比如点穴、按摩、针灸、中药等方法,缓解脾的压力,不要等到“泰山压顶”才无奈寻医。 《内经》还提出了肾为胃之官,所以作者在临证中,常喜欢加补骨脂,益智仁温脾肾的中药,不仅温脾,还能温肾气,肾气足了,胃下边有火,胃里的食物才能正常消化,否则仅仅吃健脾化食的药物,就没完没了,吃了消化好,不吃又胃胀;什么样的朋友需要补肾健脾呢?尺脉弱,这个必须的;至于腰困腿软,有的是肾气虚,有的的湿邪下注导致的,教材和中医经典伤寒论,都有苓桂术甘汤和苓桂姜甘汤治疗腰痛的论述。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我们不允许这个机器在不该停止的时候轻易停止工作,也不希望它劳累的超负荷工作。 中医提倡的就是“治未病”,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把疾病在萌芽状态就消灭掉。 |
|
来自: liying0785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