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网刷屏的“带你爬山”表情包,良心国剧《隐秘的角落》,火了。 制作精良、反转惊人,整部剧全员演技在线,几个小演员的表现也不输大人。 其中,观众讨论最多的,就是主角朱朝阳。 不仅因为朱朝阳的童年经历,戳破了许多成年人背负一生的秘密——原生家庭。 这四个字,对有的人来说是幸运,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生的梦魇。 在那些隐秘的角落里,藏着无数个“朱朝阳们”都逃不过的人生暗线。 1 “坏小孩”是怎样炼成的 《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讲的是三个小孩在景区无意拍下了杀人现场,决定用录像来勒索凶手的故事。 不同于原著的黑暗阴郁,改编后的影视剧对孩子们的许多行为进行了合理化,“坏小孩”的“坏”,不再是一种原始的恶意,而是更真实复杂的人性。 作为“坏小孩三人组”领头人物、智商担当的朱朝阳小朋友,在全剧开篇,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 铁打的年级第一,懂事听话,唯一的缺点也只是不太合群。 永远的第一名/图源《隐秘的角落》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开始在细节中一点点拼凑出真实的朱朝阳。 他对人有着很强的戒备心,小时候的好友上门,他会藏起母亲的贵重物品,并放根头发做记号,手法堪比谍战片。 他聪明,甚至诡诈,在被父亲怀疑妹妹的死和自己有关时,仍能面不改色地打出感情牌。 在隐秘的角落里,也有一个隐秘的朱朝阳,聪明懂事的表象之下,是一颗精明冷漠的心。 而造就这个“坏小孩”朱朝阳的,正是他的家庭。 朱朝阳父母离异,由妈妈独自抚养,父亲则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一个女儿。 对妈妈来说,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唯一重心,只要为了孩子好,她可以付出一切。 这种孤注一掷的付出,让她的爱充斥着极强的控制欲。 有观众认为,全剧最瘆人的地方,就是朝阳妈妈逼他喝牛奶的片段。 妈妈每天都会让朱朝阳喝一杯热牛奶,这杯奶,就像是她爱的证明。 至于孩子喜不喜欢喝,她并不在乎。 甚至当牛奶太烫,朱朝阳想过会儿再喝时,她都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忤逆。 “你现在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了,是吧?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 朱朝阳母亲逼迫儿子喝下滚烫的牛奶/图源《隐秘的角落》 当儿子因为妈妈的新恋情而心事重重时,她也没有选择进行沟通,而是愤怒地擦掉他嘴边的奶渍,厉声斥责:“大人的事你懂什么?” 太多人在这一段里,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图源微博 有些母亲的爱,就像那杯滚烫的牛奶,鲜甜细腻,却灼热到令人窒息。 一旦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母亲眼里,就是“翅膀硬了,不需要妈妈了”。 这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在中国式家长中并不少见,去年《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茜就曾引起热议。 同是单亲妈妈,宋茜也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全部/图源《小欢喜》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将孩子困成笼中鸟,只能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成长,稍有偏离就是一场家庭海啸。 被爱绑架的孩子,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深深的恐惧。 相比于母亲,朱朝阳父亲的这个角色,好像显得亲切宽容不少。 给钱、买礼物、请吃饭......面对儿子,他总是和颜悦色的。 但实际上,他的爱早已倾斜给了新的家庭,他不知道儿子穿多大的鞋;想不起儿子童年和他常去的甜品店;也不了解儿子经历了什么。 ![]() 甚至父子俩本就少得可怜的亲子时光,也因为女儿的到来戛然而止。 ![]() 即使他在女儿去世后开始加倍弥补儿子,却仍然怀疑大过愧疚,甚至带了录音笔,试图记录儿子的破绽。 以为重获亲情的朱朝阳,上一秒还在开心地吃甜品;下一秒却发现了父亲包里的录音笔。 ![]() 父亲的不信任,就像苍蝇落在了美味的甜品上,给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父子情,再次笼罩上一层阴影。 虚伪和仇恨的种子,就这样开始悄悄萌芽。 ![]() 令人窒息的母亲,长期缺席的父亲,共同塑造了一个阴鸷多疑的“坏小孩”。 可是,这能全怪他吗? 大人们总觉得孩子长大后就会理解自己,却忘了孩子会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中。 每一个坏小孩的背后,都有“坏大人”的影子。 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恶人,而是父母在冷漠和失察中创造的怪物。 那些黑暗的秘密深处,是一个个破碎家庭的倒影。 2 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在破碎的家庭中,朱朝阳长成了一个矛盾体。 他胆小怯懦、害怕失去,又在某些事情上偏执顽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剧中的另一个角色张东升,则更像是长大后的翻版朱朝阳。 张东升是一个奥数老师,在少年宫代课,他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 这样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最后走上极端的犯罪道路,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一直被人看不起。 在家庭中,他的生育能力存在障碍,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在经济上,他依附于妻子的家庭;在社会地位上,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临时工,随时会被辞退。 岳父、岳母一直奚落他,妻子对他的爱也在漫长的时间中消磨殆尽,甚至亲戚聚会也会被嘲笑,“代课都不算事业编制吧”。 张东升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而走上极端的人,他表面是个处处看人脸色的“和事佬”,内心却是一个偏执自我的变态。 塑造这样一个层次丰富的角色,秦昊功不可没。 其中有一幕,张东升在岳父母死后面对崩溃的妻子,一半是伪装的内疚,一半是目的达成的自得。 ![]() 秦昊出色的“半张脸演技”,把张东升这个角色的矛盾演活了。 其实,本质上张东升和朱朝阳一样——他们都渴望得到认可。 ![]() ![]() “我还有机会吗?” 每一次痛下杀手之前,他都会问出这句话。 岳父、岳母给了否定的答案,他便将他们推下山崖;妻子沉默,他便设计让她在海里溺亡。 网友将“机会”戏称为死亡讯号,对这个问题沉默的人结局都是暴毙。 “机会”对于张东升来说意味着整个世界,对他来说,他太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了。 如果将姿态放到最低,用最卑微的态度去苛求别人的爱都没有希望,那么失去“机会”,就是压倒张东升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朝阳亦然,他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开关,也只因妹妹的一句话: “爸爸只喜欢我,根本不喜欢你。” ![]() ![]() ![]() 朱朝阳也是一个需要认可的孩子,在剧中,爸爸的小女儿晶晶故意踩脏了他新买的鞋子,他都默不作声,只是因为他怕“爸爸觉得我不懂事”。 剧中两人第一次交锋,张东升说:“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个东西,对于张东升来说,是濒临破碎的婚姻;对朱朝阳来说,是他从来不曾拥有的父爱。 骨子里,张东升和朱朝阳都是个缺爱的孩子罢了,他们不够自信,他们需要外界的肯定。 朝阳东升,这两个角色互为镜像,他们都是以自我中心的人,心中没有成熟的善恶道德观念。 由于缺乏家庭的正确引导,他们的世界观在“明善恶”之前就已停滞不前。 发展心理学上认为,幼儿在认识外界时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只会考虑世界和我的关系,并不能理解更加复杂的价值观念。 所以在成长阶段中,父母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如果原生家庭没有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就会变成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在那些高智商犯罪、弑父弑母的案件中,我们常听到有人这样描述凶手: “从小就听话,学习成绩又好,还尊敬长辈。” “平时感觉也是个很温和老实的人,对家里人挺好的。” ![]() 是不是像极了朱朝阳和张东升? 原著作者紫金陈说:“孩子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大人也一样,善恶本就在一念之间。” 人人都在善恶之间摇摆,很多决定都在一念之间。 而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善良”这一端的重要砝码。 那些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爱的孩子,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维持这把天平的平衡。 3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 戏里,朱朝阳为自己写了一个美丽的童话。 童话里,朝阳重新穿上了校服,严良决定以后要做个警察,普普和弟弟配型成功……这个漫长的暑假就像是一场梦。 我们可以假设童话成真,一切重回正轨,三个孩子的人生也得到了救赎。毕竟,谁不喜欢大团圆结局? 但对于那些戏外的人来说,童话,却永远只是童话。 童年收到的创伤,需要用漫长的一生来治愈。 紫金陈说,朱朝阳的原型就是自己,其中对父母的描写也大多来自真实的经历。 ![]() 朱朝阳的生活状态还原自作者紫金陈 离异家庭、缺乏和父母的沟通,造成了紫金陈隐忍、懦弱的性格,让他常常被欺负,“整个初中都过得比较惨”。 ![]() 婚姻矛盾、子女教育、沟通障碍、情绪畸形、性格缺陷……还有人至今都无法逃离原生家庭的阴影。 更有甚者,身不由己地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儿时看着父母冷战,长大后便不自觉地将冷暴力带入自己的家庭; 儿时被母亲过度溺爱,长大后就理直气壮地“啃老”; 儿时被父母严厉教育,长大后便学不会如何与人亲近、表达爱意…… 未来的朱朝阳,真的能够续写这个童话吗?我们无从得知。 这几年,很多影视作品都在聚焦原生家庭和青少年心理的题材。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因为母亲重男轻女,被迫放弃梦想中的大学,十八岁就和家庭断绝联系。 ![]() 长大后的苏明玉事业有成、雷厉风行,看似对家人漠不关心,可内心却依旧对亲情充满渴望。 ![]() 剧中的角色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结局,而那些年轻观众的真实人生,才刚刚开始。 和解与否,原谅与否,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前行,获得自己内心的平静。 现实的模样或许因人而异,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童话充满向往。 剧中,同为单亲家庭,朱朝阳和同学叶驰敏的性格却相差甚远,这和他们的父母有很大关系。 朝阳爸爸好不容易见一次儿子,第一件正事就是问朝阳,“成绩单带了吗?” 朝阳妈妈对儿子的期望只有学习,在朱朝阳的心中,考第一,就是让母亲开心的唯一方式。 ![]() 这种畸形的爱,直接导致了朱朝阳后期的“黑化”。 相比之下,叶警官会告诉叶驰敏第二名也很棒,会和女儿讨论还珠格格,会让女儿别光顾着学习,和朋友出去玩一玩…… ![]() 叶警官教给女儿的,是乐观、积极、热爱生活。 虽然一直考第二名,但叶驰敏却是全剧最正常、幸福的孩子。 她所拥有的,是朱朝阳永远羡慕不来的爱,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孩子总会长大,终究要学着面对现实,而父母从来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真的如童话般美好,但我们仍旧希望—— 在孩子眼中,未来还是会像童话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