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4270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doc
2020-07-11 | 阅:  转:  |  分享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自考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课程代码:0427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目标

课程性质与特点

西方心理学史为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心理学入门课。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各个派别及其代表的理论观点对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西方心理学史,要求熟悉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能正确评价、介绍心理学史上的主要人物,主要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基本理论水平。

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西方心理学史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它要求学生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本课程是之后所有心理学的课程的准备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西方心理学,掌握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及心理学史研究的一般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与体系,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次重点)

识记:1.西方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存在于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和加拿大与美国的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2.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官能心理学阶段和意识经验心理学阶段;

理解:1.现代西方心理学包括的派别:意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

2.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重点)

识记: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内在说与外在说;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理解:1.厚古说:主张“为过去而理解过去”,偏重过去而排斥现代;

2.厚今说:强调心理学的短期历史,主张“为现在而理解过去”。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一般)

识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西方心理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理解其中关键人物的理论观点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所起的作用。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尤其是古代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对心理学科学独立的贡献。熟悉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要贡献者。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次重点)

识记: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泰勒斯(水是万物本源)、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巴门尼德(一切变化皆是幻觉)、恩培多克勒(四根说:土、火、气和水)、德谟克利特(原子说)。

理解:1.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产婆术,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理念回忆说)、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应用:1.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经验论与唯理论。经验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官经验,以培根(重视感官经验)、洛克(白板说)、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和休谟(不可知论)为主要代表。唯理论:科学知识不能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而只能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是理性所固有的。唯理论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康德为主要代表。

2.联想主义心理学:以经验为基础,以联想为工具,试图揭示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代表人物:哈特莱(联想主义的建立者)、詹姆斯·穆勒(心理力学)、约翰·穆勒(心理化学)、培因(心身平行论)。

3.感觉主义心理学: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重视心理与脑的关系。代表人物: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狄徳罗(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唯一源泉)和霍尔巴哈(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重点)

识记:生理学与心理学;物理学与心理学—心理物理学。

(三)实验心理学的建立(重点)

识记:实验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主要贡献者。

第一编意识心理学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冯特为实验心理学建立所做的努力,理解其内容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冯特的心理学体系(重点)

识记:心理科学观;心理学的对象: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理解:1.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即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结合。

2.经验的分析: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

3.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可避免地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从中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方法有分析和综合。冯特认为语言、神话和风俗是组成民族心理学的三要素。

应用:1.经验的综合:联想和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那种过程),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和心理对比原则)。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完成之后就立即开始,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趋势。

(二)对冯特的评价(重点)

识记:1.冯特的贡献: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2.冯特的局限:把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三)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一般)

识记: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格奥尔格·缪勒的主要实验研究。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意动心理学与二重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所持的理论观点,理解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区别,掌握二重心理学在二者对立关系的研究中所做出的努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次重点)

识记:意动;内部知觉;对布伦塔诺的评价。

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动;研究方法:内部知觉和观察。

应用:布伦塔诺的内省与冯特的实验内省法的区别。

(二)形质学派与二重心理学(一般)

识记:形质学派概述;厄棱费尔区分的两种形质;符茨堡学派的代表人物。

理解:1.形质学派与元素主义的关系;

2.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提出的内容和机能的差别。

应用:二重心理学的评价。

第四章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詹姆士实用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思想背景,掌握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对自我的划分,并能对其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重点)

识记:研究对象:意识流;研究方法:内省分析、实验法和比较法;记忆理论:两种要素,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理解:意识流的五个基本特征:个人的、不断变化的、连续的、有用的和有选择性的。

应用:自我理论的内容:经验的自我(物质的自我、社群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纯粹的自我。

(二)詹姆士的生平和思想背景(一般)

识记:著有《心理学原理》;詹姆士的思想背景:实用主义倾向。

(三)詹姆士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重点)

识记:美国心理学之父。

理解:詹姆士的贡献:把进化论纳入心理学;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的理论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并能正确恰当地看待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理论之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与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重点)

识记: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研究对象:经验;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研究任务和内容:三个基本问题之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和三种基本元素之感觉、意象和情感;霍尔的复演说;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开始的标志。

理解:1.杜威的心理学思想:他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体,整个反向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不否认意识作用,将其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生活的工具。

2.安吉尔的心理学思想:1904年出版《心理学》教科书,意识的基本机能是改善有机体的适应活动;机能主义就是要分辨并描写在实际生活条件下意识的典型作用,它是关于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将行为问题纳入心理学,主张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补充内省法的不足;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安吉尔的上述观点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应用:机能主义者的共性特征:反对意识元素的繁琐分析,强调对机体适应的整体性把握;具有实用主义倾向;扩展了心理学的范围,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发展了多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影响了行为主义。

(二)机能主义哥伦比亚学派(重点)

识记:哥伦比亚学派的共同特点;猫走迷笼实验;联结。

理解:1.卡特尔的学术贡献:关于反应时的研究、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关于心理物理法的研究、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

2.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武德沃斯的心理学思想:S-O-R模式、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主张用客观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三)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评价(一般)

理解: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历史条件、进化论的影响、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和实用主义哲学;

应用:对铁钦纳构造主义的评价:贡献与局限。

第二编行为主义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华生行为主义体系的心理学思想并对华生的行为主义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重点)

识记:心理学的性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反对意识,主张研究行为;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

理解:华生关于遗传与环境关系的论述(环境决定论)。

(二)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次重点)

识记:实证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

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心理学背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动物心理学的发展,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

(三)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一般)

识记:贡献与局限。

第七章新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行为主义与在早期行为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及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重点掌握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重点)

识记:斯金纳箱;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理解: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建立、消退和分化;强化;条件性强化。

应用: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二)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次重点)

识记:心理学:研究整体行为;整体行为的特征;符号学习;期待。

理解:中介变量;潜伏学习;

(三)赫尔的逻辑实证主义与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次重点)

识记:内驱力;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的三个特征。

理解:新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操作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掌握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内容,熟悉自我效能理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个人体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重点)

识记:观察学习及其类型;个人、行为和环境的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的三个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

理解: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应用:1.行为操作的三类诱因源:直接的诱因、替代性诱因、自我诱因。

2.自我效能的含义。

3.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和情境条件。

(二)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一般)

识记:新的新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表现。

理解:对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第三编精神分析

第八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能够客观的评价弗洛伊德理论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重点)

识记:本能论;潜意识;人格论;固着和倒退;焦虑的性质、根源和种类。

理解:1.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2.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应用: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及三者的活动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至善原则)。

2.人格发展: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

3.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移置、否认、反向作用、退行和升华。

(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次重点)

理解:1.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2.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学说生物学化倾向;主观色彩浓厚。

(三)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一般)

识记:1.精神分析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精神分析产生的文化思想渊源:心理学思想(莱布尼兹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哲学思想(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3.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第十章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分析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分析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与经典精神分析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重点)

识记:个体潜意识;心理类型学:态度类型、功能类型及二者的组合;心理动力学。

理解:情结;原型: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人格面具。

应用:1.情结理论: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情感色彩,具有自己的内驱力;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2.集体潜意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原型。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重点)

识记:个体发展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交互作用理论;创造性自我。

理解:生活风格;自卑感;自卑与超越;社会兴趣:职业活动、社会任务和爱情婚姻;

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和潜意识梦境。

(三)荣格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重点)

理解: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老年期;

第十一章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安娜自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异同,掌握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人格发展的阶段,把握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及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思想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重点)

识记:自我:赋予了自我许多积极的特点;同一性危机;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理解:自我同一性: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和社会团结性;

应用: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依据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性危机来划分的;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控制排泄;

3.自主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6.亲密对孤独(20-24岁),成年早期;

7.繁殖对停顿(25-65岁),成年期;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老年期。

(二)安娜自我心理学与哈特曼自我心理学(次重点)

识记: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未分化的基质;能量的中性化;

理解:自我的自主性的发展:

1.初级自主性,是指那些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本能,与外界刺激具有更加分化的关系,它们是现实的自我发展部分。它使自我与一般的心理过程联系起来,使精神分析从病理心理学范围转向研究正常人。

2.次级自主性,防御在本能水平上已经存在,这种存在于本能中的机制后来可以服务于自我并演化成自我应付伊底的手段。

应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与安娜自我心理学:

1.弗洛伊德重视伊底的作用,伊底为自我提供能量,而安娜认为自我仅是以抵御外界的中介,伊底通过自我来对付外界;

2.弗洛伊德认为伊底控制自我,安娜则坚持自我为其他心理机构的观察提供媒介使分析的目的得以重建;

3.安娜进一步总结扩展了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补充了5种防御机制;

4.弗洛伊德以分析伊底作为治疗和理论的起点,安娜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

(三)对自我心理学的评价(一般)

识记:1.评价。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贡献: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概念。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局限:理论体系不够严密,思辨多于科学性。

2.哈特曼自我心理学:

贡献:澄清了弗洛伊德与安娜对自我心理学的概念和体系的模糊思想,探讨了没有冲突领域的自我心理学的规律;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

局限;哈特曼理论中对正常心理的解释和病态心理的解释是不协调地存在着的;未能将整个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的统一起来;未能给自我以真正独立的力量。

第十二章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掌握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论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重点)

识记:神经症:偏离了是文化所规定的正常的行为模式;基本敌意、基本焦虑与基本冲突;神经症需要;性格类型;社会性格;社会潜意识。

理解:1.神经症人格及其类型:顺从型(接近人)、攻击型(对抗人)与退缩型(远离人)。

2.神经症自我:真实自我、理性自我和现实自我,及三者的关系。

3.人的处境: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我);

生与死的矛盾;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之短暂的矛盾。

4.人的需要:爱与自恋:关联需要;创造与毁灭:超越需要;母爱与乱伦:寻根需要;独立与顺从:同一感需要;理性与非理性:定向需要。

应用:1.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的总体思路:个人在充满矛盾的社会文化和失调的人际关系中生活,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基本焦虑,为解除焦虑而产生神经症的需要,进而形成特定的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并使自我陷入冲突之中;于是他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由于神经症病人只会强迫性地使用一种策略。结果他又陷入新的焦虑和冲突之中。

2.弗洛姆论逃避自由:自由与安全不可兼得;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摆脱了中世纪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各种束缚,特别是经济和政治束缚,在新的制度中,个人可以积极地独立地发挥作用,但同时个人所摆脱这些束缚正是过去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那些东西。世界不再限制人,人自由了,但这种自由同时意味着孤独,与他人相隔离并受到各种威胁。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就像一个人被抛入到了漫无边际的危险世界之中。

(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次重点)

识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1.社会现实。患者的问题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失调所造成的人格扭曲,新的现实促生新的理论模式,而新的临床经验是新的理论形成的基础。

2.学术背景。20世纪兴起的社会科学新范式把人看成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把人格解释为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理论和实践的重心从个体内部转移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

理解: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

1.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

2.继承了弗洛伊德重视童年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但抛弃了本能决定论、婴儿性欲论和人格结构论;

3.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化的倾向和女性心理学;

4.受过传统精神分析正规训练,掌握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5.相信人的潜能的建设性,相信通过改变社会生活条件和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健康的人的生活。

(三)论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一般)

识记:社会改革论。

理解:逃避自由;异化;现代人的性格与潜意识;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四编认知心理学

第十三章格式塔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并恰当地评价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与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重点)

识记:研究对象:直接经验与行为;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理解: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

应用:1.顿悟学习: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情境结构的行为称为顿悟;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2.顿悟学习的特点: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3.格式塔学派对试误说的批判:第一,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桑代克所设计的实验情境迫使动物根本不可能全面地加以考察,并且这一情景过于复杂,超出了动物可以理解的范畴;第二,他们反对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律;第三,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桑代克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渐进的量变过程是错误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重点)

识记:心理学内部的影响:马赫的影响和形质学派的影响;

理解:主要代表人物: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三)对格式塔学派的评价(一般)

理解: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与贡献: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格式塔的学习理论独具特色;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第十四章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格式塔学派成员之一的勒温的理论体系及其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是使用场论观点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要求学生掌握勒温场论的主要思想,熟悉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并能适当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勒温的场论和团体动力学(重点)

识记:需要;紧张;效价;三种冲突类型:趋近-趋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和趋近-回避冲突。

理解:1.心理场:又称心理学动力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它是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是一种认知结构。

2.蔡戈尼克效应:半途被终止的任务要比已被完成的任务在回忆时占显著的优势,这就是由于后者所引起的紧张系统作业已松弛,而前者所引起的紧张系统则仍在继续。

应用:改变社会的三个阶段:第一,“解冻”或减少与团体过去标准的关联;第二,引进新标准;第三,坚实地建立在新标准之上的“再冻结”过程。在这三个阶段中,个体参与团体决定,这样比单是向他们提出要求改变,在效果上要好的多。

(二)社会认知心理学(次重点)

识记:海德的“P-O-X”模型;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理解:1.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认知结构是平衡的、和谐的,一旦出现不平衡、不和谐,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认知系统的平衡状态。

2.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费斯廷格从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推演出认知失调的动力学,强调认知过程有寻求平衡的倾向。一个人的认知因素必须协调。一旦出现不协调,就会产生内心压力,就会产生减少或消除不协调的动机。减少或消除不协调的过程就是形成与改变态度的过程。

应用:费斯廷格认为减少认知失调的三种途径:第一是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第二是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他的行为。第三是引进新的认知元素,使之与原有的认知成分协调一致。

(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一般)

识记:勒温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第十五章皮亚杰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原因及其机制,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熟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内涵并能客观看待皮亚杰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重点)

识记:图式: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它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也即主体以其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建立一个新的图式以容纳一个新鲜刺激的过程。

平衡: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理解:1.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2.适应: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3.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

4.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发展的结构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应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智力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他们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该阶段儿童所蕴含的逻辑是动作逻辑,他们具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

2.前运算阶段(2-7岁):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表象性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智慧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以长度、质量、体积、面积和质量等守恒的出现为标志。但这个时期的儿童运算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

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12-15岁):此阶段的儿童不受具体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的,或从前提出发得出结论。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次重点)

识记:发生认识论:实质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问,认识发生和个体发展结构及概念和范畴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理解:认识的心理发生论:皮亚杰根据心理发生学的分析,认为认识既不来自客体,也不来自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认识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赖于动作这一中介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说,认识来源于动作。通过这种“同化于己”和“顺应于物”相互作用,主体实现了对客体的适应。

(三)皮亚杰理论的生平、思想来源、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一般)

理解:1.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受康德的影响;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生物学的影响;心理学家鲍德温的影响。

2.皮亚杰理论的贡献: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在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皮亚杰创造的临床法事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贡献。

3.皮亚杰理论的主要缺陷:存在着生物学化倾向;存在唯科学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的倾向。

第十六章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熟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所取得研究成就,恰当地评价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重点)

识记:1.基本观点:把人的认知过程和计算机进行功能比较,用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语言来模拟人的思维策略和初级信息加工过程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就是想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中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人类复杂的行为现象。研究重心是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从心理物理研究转向心理内部机制的探讨。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反应时实验和眼动实验)、口述报告法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评价(次重点)

识记:研究领域:感知觉、注意与信息选择、记忆问题、问题解决等。

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首先,从研究对象上说,它恢复了对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第二,从研究方法上说,它既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方法,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第三,它以整体论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并吸收了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第四,它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是信息从低级的感知到高级的记忆、思维的流动,是真正地研究了心理的“活动”。

第五编人本主义

第十七章人本主义运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熟悉人本主义运动的背景,尤其是哲学基础和心理学背景,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整体上把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为以后章节中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重点)

识记:研究对象:人的内在意识经验;研究方法:折中融合与整体研究,具体方法上的兼收并蓄;

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罗洛·梅的存在主义价值观、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和奥尔波特的现象学价值图式。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的、有意向的、趋向健康成长的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倾向是保持真实性,是自由、自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

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人性是天生善的;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

(二)人本主义运动的背景(一般)

识记:哲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以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的。1.存在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哲学来源。罗洛·梅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追寻人类存在的态度,一种研究方法,一种人本主义的态度,是对忽略人类精神的修正。受存在主义观点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视人及其存在感的研究。2.现象学不仅通过存在论给人本主义以启发,而且通过其本身在美国大陆的传播,深刻影响人本主义,现象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理解: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矛头所指,后者是在反对批判前者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分析作为心理学另一重要领域,人本主义对其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德国机体论、整体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影响源。

第十八章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理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论内涵,并能恰当地评价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贡献于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机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重点)

识记:基本需要;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的涵义: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秉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理解:1.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自我实现是在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的高级需要,这是人的真正的存在状态;自我实现的人是完全自由的,支配他们行为的因素是来自主体内部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人在其所非常喜爱的工作中显示其巨大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摒弃了自私、狭隘观点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的创造性的最终实现。

2.自我实现人的人格特征: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并与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能接纳自然、他人和自我;自发、直率和自然;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独立和独处的需要;自主;有反复欣赏生活的能力,并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持续的新鲜感;有高峰体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入、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分层次的,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较高级的需要是在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的,但也存在例外。

(二)高峰体验与存在性认知学说和价值理论(重点)

识记:1.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这种体验不是经常出现的一般性感受,而是在自己生活中最幸福的高峰时刻迸发出的一种短暂的极乐感受。马斯洛着重强调了“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的密切关系。

2.存在性认知:马斯洛认为存在性认知是“目的性认识”,是终极性认知,是一种超越。它涵义有:在存在性认知中,对象是作为本质被完全把握的;是一种超文化性认知,不受任何文化和历史框架的制约,能对认知对象的本质进行认识;是一种总体性认知;是真正自由的、来自本体内总的创造性认知活动;是主体对认知对象的全身心投入,通过主体的存在情境透视对象的本质,最终达到对认知的对象作出真正认识的目的;是最终发现了存在的价值的认知;体验是一种被看作是超越利益和目的的高尚情感。

理解:马斯洛价值论体系的内容:人性是善的,恶是派生的,是由人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在生物进化的阶梯上,人的心理潜能高于动物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人的需要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高级需要包括爱的需要或社会需要,因此,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利他行为和自我需要的满足是完全一致的;创造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的满足,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种“高峰体验”;自我实现者有发自内心的追求潜能发挥的倾向,并有以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的能力;高级需要和创造潜能较低级需要微弱,只有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人的潜能和存在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无本质矛盾。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对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次重点)

识记:研究原则: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原则、整体动力学原则和以问题作为研究中心的原则。

理解:1.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贡献:马斯洛把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健康人的心理探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强调人的高层次需要和内在价值的人格学说,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斯洛关于人类的潜能及发挥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局限:马斯洛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把自我实现的人置于乌托邦之中;过分强调生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个人中心论者;自我实现理论不具有普遍性。

第十九章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罗杰斯的人性观和关于自我的理论,掌握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治疗理论的理论内涵,包括对治疗目标、治疗条件和治疗过程的阐述,熟悉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理论对教育观和教学论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重点)

识记: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

理解:1.治疗目标:人格成长,主旨在于整个人格的变化;

2.治疗过程:来访者主动求助;治疗者说明情况;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促进来访者的成长;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帮战来访者采取决定;疗效的产生;扩大疗效;来访者全面成长;治疗结束。

应用:治疗条件:罗杰斯非常重视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心理气氛”的建立,治疗者的任务在于创设一种温暖、友谊、令人可以接受的气氛,以使来访者提高对被尊重的体验。治疗条件概括起来有:意义性联系;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体验到焦虑与脆弱;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来访者知觉到治疗者的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

(二)罗杰斯的人性观和自我论(重点)

识记:机体经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凡是对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都可谓之“机体经验”;现象经验:儿童所能意识到的经验仅为有限的一部分,叫做“现象经验”。

理解:罗杰斯的人性观:乐观的,富有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把人性解释为生长和发展。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伴随着美妙的和有条理的复杂性,向着他的机体奋力达到的目标前进。文化的影响是造成恶行的主要因素。

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

应用:罗杰斯关于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经验的开放性;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信任自己的机体;自由感;创造力。

(三)罗杰斯的教育观(一般)

识记:教育目标:培养具有极高适应变化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性的人。

理解: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学生要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教师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包括他们的感情、意见与人格。

第二十章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中对存在感和本体论的描述,掌握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理解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和人格理论(重点)

识记:焦虑;正常焦虑:是与威胁相均衡的反应,它不会使人产生压抑或内部心理冲突;神经症焦虑:是对威胁的一种不均衡的反应,包含着严重的心理压抑和其他内部心理冲突。

理解:1.焦虑的原因:价值观丧失、空虚和孤独。

2.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自我意识和自由、创造性活动、勇气(真正的身体勇气、社会勇气、心理和精神的勇气)、力量(存在的力量、自我肯定的力量、自我主张的力量、攻击的力量、暴力)。

应用:罗洛·梅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人格发展的天真阶段(婴儿期)、寻求建立内在力量的反抗阶段(2-3岁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日常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与上一阶段有某些时间上的穿插)、自我的创造意识阶段(成熟)。

(二) 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次重点)

理解:1.罗洛·梅提出了发现存在感的原则:“自由”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自由的个体是充分“个体化”的;自由的个体必须是“社会整合”的;“宗教道德感”是保证个体存在,促使人格不断变化完善的动力因素;创造性生活的特点是“健康的自我表现”。

2.存在的本体论特点:自我核心、自我肯定、参与、觉知、自我意识和焦虑。

(三)对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评价(一般)

理解:1.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主要贡献:促进了存在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推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扩展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2.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主要局限:错误的哲学基础;浓厚的宗教色彩;非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总结与展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发展与现状,掌握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种对立的倾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发展与现状(重点)

识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的新动态。

(二)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种对立倾向(次重点)

识记: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对立、应用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的对立、统合与非统合的对立。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教材

指定教材:《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2006

助学要求

本课程供5学分,助学课时为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绪论.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第二章内容心理学第三章意动心理学第四章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第七章新行为主义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第九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章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第十一章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第十二章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第十三章格式塔学派第十四章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第十五章皮亚杰学派 第十六章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第十七章人本主义运动 第十八章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十九章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二十章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总结与展望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