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

 新用户03284505 2020-07-11

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年老时,下一任皇帝之位争夺得很厉害,共有九个皇子卷入了皇位争夺,他们或者直接参与,或者站台助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最终,皇四子胤禛脱颖而出,成了下一任皇帝,就是雍正帝。

那雍正是如何夺得皇位的呢?有些野史说雍正篡改康熙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这是无稽之谈,历史学家已经论证过了,这里不再多讲。还有人说,雍正能成功主要靠心狠手黑。雍正当皇帝后,手段确实狠毒,但在争夺皇位时,他表现得可不是这样,他也没有心狠手黑的资格。

那雍正到底咋成功的呢?争夺皇位这个过程比较长,我们截取其中一个片段,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前后各位争夺者的表现,管中窥豹,来观察雍正到底怎么上位的。

大家会发现,雍正的上位史,和我们现在职场上很多人的成功史,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

胤禛赢在策略的成功

满清“立贤”的历史惯性,是九子夺嫡的根源

康熙当皇帝后,想模仿汉人政权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立嫡长子二阿哥胤礽为太子,这叫“立长”。按照康熙的想法,立了太子,继承权清晰,就可以父慈子孝,完成权力平滑过渡。

康熙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忽视了历史的惯性。在他之前,满清政权的传统是“立贤”。什么叫“立贤”?就是谁有能力谁当领导。在这种历史惯性的影响下,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太子想表现,他想告诉别人,自己有能力当上国之君,而不是仅靠身份尊贵;第二,诸皇子并不死心,他们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对太子之位是可以争一争的。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九子夺嫡”。当时康熙活着的儿子一共24个,不同程度卷入储君争夺战的九人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不过“九子夺嫡”的说法是后人的夸张,其实有些人是在后面帮忙的、站台的,真正上阵赤膊搏杀的,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后来还有十四阿哥胤禵。胤禵出来争时,不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前后”这个时间段内,所以今天不写他。

下面,我们就看看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各自的表现,来琢磨下胤禛到底赢在哪。

“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

康熙学习汉制,忽视了满清历史的惯性

太子胤礽败于性急

我们先说太子胤礽。在汉人政权中,太子一般都老老实实在东宫一待,尽量不参与或者少参与政治,等把爹给耗死了,遗产一继承,美滋滋。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皇权是不可分割的,“太子想要权力,皇帝打压太子”,是历史上很多帝王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

但上面我们也说了,满清入关前的传统是立贤的。康熙“立长”后,他和太子胤礽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皇帝和太子的关系。胤礽的想法是,自己必须好好表现,拥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当稳这个太子。康熙也让太子处理一些政务,比如他三次亲征噶尔丹时,都是太子坐镇北京处理政务。在这种情况下,胤礽努力经营,一些大臣也向他靠拢,就形成了以索额图为首的势力,被称“太子党人”。

胤礽不仅在朝廷上拉帮结派,还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他经常派手下人向地方官勒索财物,不服从他的,就想方设法杀掉。胤礽有时还会发布一些政令,搞得地方官很焦虑,不知道该听皇帝的,还是听太子的。听皇帝的,怕太子登基后给小鞋穿;听太子的,怕皇帝知道后受到惩罚。

胤礽越来越膨胀,越来越露骨。他的一些日常所用,都和康熙帝差不多。康熙很不高兴,说:“服用仪仗等物,太为过制,与朕所用相同。”

太子还说过一句话:“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意思是想早日登基,这让康熙疑心越来越重。其实不仅康熙起疑心,当时朝鲜人都看出胤礽的野心了,朝鲜史书上说,如果胤礽登基,天下必将大乱。

“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

太子胤礽输在性急

后来太子被废的直接原因,就和康熙的有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出巡塞外,命胤礽、胤禔、胤祥等皇子从行。一天晚上,康熙发现胤礽在自己帐篷外转来转去,窥视动静。这是干啥,是要政变么?所以康熙没等回到北京,在路上就召集王公大臣们开会,废掉太子。

大阿哥胤禔败于恶毒

太子被废后,最先跳出来争夺储君位置的,是大阿哥胤禔。其实太子没废之前,胤禔就已经露出了争夺的迹象了。他身边形成了以自己舅舅、大臣明珠为核心的团伙。不过,康熙当时全力保护太子,打压胤禔,以“结党营私”的名义处置了明珠等人。

胤禔被打压后,并不甘心。他相信压胜巫术,就弄了几个小木人,写上胤礽的生辰八字,想把太子咒死。

太子胤礽被废后,康熙让胤禔护驾,并看守废太子。胤禔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父皇是不是要我当储君啊?但康熙早看透了他,在宣布废除胤礽时,就明确表示没有立胤禔为太子的意思,还批评他脾气暴躁人又笨。

胤禔利欲熏心,又犯了一个重要错误,让康熙更加不满。他建议康熙杀掉胤礽,还说,如果父皇不忍心,我来替你动手。

康熙听后大怒,对胤禔极度失望。康熙很希望自己的家庭“父慈子孝兄弟和睦”,胤禔这样公然要杀害兄弟,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而且,康熙非常看重人们对他的评价,担心杀太子会留下和“汉武帝杀儿子”一样的骂名,而胤禔的提议显然置父亲名声与不顾。

不久后,胤禔的“压胜事件”又被揭发,康熙革掉胤禔爵位,关了起来,胤禔从政治舞台上退出。

八阿哥胤禩败于高调

胤礽被废胤禔被关后,八阿哥胤禩成了呼声最高的储君候选人。胤禩这个人善于笼络人才和收买人心,有“宽厚仁爱”的名声,所以经常有人在康熙面前吹风说胤禩“有才有德”,暗示他可以做皇位的继承人。

胤禩本人也认为自己够资格当太子。他找过一个叫张明德的人算过命,说他“丰神俊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富贵相也”。这个张明德还说,自己可以轻松刺杀掉当时还是太子的胤礽。若胤禩顾念兄弟之情,应该阻止张明德甚至上报,但他巴不得太子死,就对此持放任态度。

康熙废掉胤礽后,让胤禩掌管内务府事务。清朝每当皇室内部发生重大事情,都会让皇子或者皇帝兄弟管理内务府事务,这是给了胤禩一个政治表现的机会。

“九子夺嫡”雍正凭什么赢?不仅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学习

八阿哥太高调了,引起了康熙的不满

胤禩抓住这个机会,轻罪处理胤礽的党羽,故意表现自己的宽仁,这引起了康熙的不满,认为他“沽名钓誉,妄蓄大志”。

不久后,康熙有些后悔废掉胤礽,就询问大臣们谁适合当太子,他本希望大臣们替胤礽求情,但大臣却一股脑地推荐胤禩为太子。这下给胤禩帮了倒忙,康熙认为胤禩“结党钻营储位”,警告他不要重蹈胤礽的覆辙。

偏偏这时,已经没有政治前途的大阿哥胤禔,告诉康熙说张明德给胤禩算过命,说胤禩有“富贵之相”。胤禔此举不知出于何等目的,不过他自称是为了帮助胤禩。胤禔这个猪队友做得很到位,康熙大怒,以“阴谋夺嫡”的罪名,将胤禩锁拿,交议政处审理,算命的张明德凌迟处死。

四阿哥胤禛赢在“场景化”的策略

胤礽、胤禔、胤禩挨个被打压后,轮到我们主角胤禛出场了。

胤禛出场时,局势是很不利的。当时胤禛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可以在一次封爵中看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给皇八子以上封爵。其中长子胤禔为直郡王,胤祉为诚郡王,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都封为贝勒。

当时有大臣进言,说皇帝干脆把这几个皇子一律封王。但康熙回复说:“我观察他们好久了,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性格鲁钝,现在都不能封王,看日后表现吧。”

从爵位和康熙这番话来看,胤禛“为人轻率”,在他心中的地位很一般,从爵位上不如太子的二阿哥胤礽,也不如封王的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胤祉,甚至不如同样爵位的八阿哥胤禩——毕竟康熙在给大臣的回复中,没有用负面语言评价胤禩。

所以,雍正当时的地位,是不利的。他后来的成功,用现在的话说,属于“逆袭”。

那雍正怎么逆袭的呢?

他最重要的策略,就是保持一个“老好人”的形象,谁也不得罪,并尽量获得别人好感。

太子胤礽被废时,胤禛曾公开说,要“想办法救太子”。后来,胤禛和胤禔负责看押胤礽。康熙下了一道旨意,说胤礽任何想法都不得转奏。

但当时胤礽说了一句话,大意是:父皇说我其它罪名,我样样都有,但谋反我从没想过,请你们替我转奏。胤禔说,不行不行,坚决不能转奏。但胤禛却说,这关系到父子的情分,我就是因此获罪也得代为转奏。胤禛坚持把这句话转奏了康熙,康熙接受了,并拿下了挂在胤礽身上的枷锁。

对父亲身体表示关心。康熙生病时,别人都在谋划如何获得康熙的政治遗产,但胤禛却把重点放在康熙的身体状况上,不时地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关切心态。

对多滴最大的敌人胤禩,就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又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胤禩集团在不利时,皇子身揣毒药准备自杀,胤禛连这些事情都知道,说明胤禩集团对他是不是特别防备的,并没有把他作为主要的敌人。

其它兄弟,在有必要时给予支持。比如,当时有几个皇帝封为贝子,胤禛就上书说,都是一般兄弟,爵位有高有低不好,愿意自己降低爵位,升高他们的爵位。

在获得别人的好感时,同时又保持低调,不当出头鸟。比如,胤禛为太子说话后,康熙下诏表扬他,说胤禛“仗义”。胤禛忙上书分辨说自己从来没保过废太子,父亲的嘉奖,“不敢仰承”。这样,免得将来太子出事他遭到牵连,也免得遭到其他阿哥的妒忌,表现出八面玲珑的特点。

从胤禛的表现看,他对夺嫡采取的策略明显不同于其它皇子。

胤礽、胤禔、胤禩等人的行事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策略都比较直接,如果把“夺嫡”视为一个目标的话,他们只关注最可能让他们实现目标的“用户”康熙本人,只围着康熙做文章。

而雍正呢,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他有“场景”的概念。他的主要目标是“夺嫡”,但他把主要目标放在一个环境中来实现,把和“夺嫡”有关的人,都放在一个场景内,把他们视为自己的用户,把他们每一个人都争取服务好。

所以,胤禛的成功之道,不在于业务能力强不强,而在于把场景中的用户服务的好不好。

不信你放眼看下周围,你身边最终当上领导的人,业务能力未必是最强的,但人缘通常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雍正传》

《洪业》

《大清十二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