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触发深化情境,走进人物的心灵

 fjianru 2020-07-12

文/妍奇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是学生整体地感受语文学习生活和身心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多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充分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意境,能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充分感知、理解语言的美,以美读感知情境、以循路进入情境、以感悟理解情境、以触发深化情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写人物的文章重点是分析和把握人物特点, 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人的文章,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和背景,情节是人物性格逻辑发展的必然。阅读文本,最重要的是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性格,要准确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只有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灵脉搏,才能和文本中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沟通,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感悟文章之美。我们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人物语言内涵、感受人物行动表达几方面着手。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中我们对于文本的分析都会着眼于人物性格。《穷人》一文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的折磨随时会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这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和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在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败。

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环境描写既有对天气的描写,也有对桑娜与西蒙两家生活境况的描写,表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才只有鱼。”

这是环境描写,包括对天气的描写和对桑娜家里摆设的描写。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勤劳能干,也暗示出渔夫出海打鱼的危险。联系上下文,尽管桑娜一家很穷,在生活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回家抚养。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2、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这段话从神态、动作和语言几方面对渔夫进行了描写,写出了他作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走进人物的心灵,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展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犹豫、嫉妒等复杂的感情,恰当地运用心理描写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文章主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朱光潜先生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文学就是人学。人的心理最为复杂,走进人物心灵,才能对人物的性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对文章主旨才能有更深切的体会、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于引导学生精神航道的重要作用。所以,走进人物世界,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获得作品意义的同时进行积极的内省和反思。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叶圣陶先生写的几篇课文:《瀑布》《荷花》《爬山虎的脚》,感受作品的优美,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个大作家。但是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却能够躬下身来,认认真真指导一个学生写作方法并且一丝不苟帮助他修改作文,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让人肃然起敬。文章作者肖复兴在初中时代有幸让大作家亲笔修改作文,还应邀去叶老先生家里去做客,这件事让他深受鼓舞,后来他也不断努力成为了一名作家。

要读懂文章,需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我们从文中写的叶老先生在“我”的本子上改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勾或直线、曲线。一个大作家给小孩子这么仔细认真修改,作者内心感到特别温暖。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叶老先生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他很诚恳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误,又热情地鼓励,中肯地说出很多优点,还盛情邀请我去他家做客。请我去做客还特别让孙女小沫去迎接,这种亲切的态度就像自己的爷爷一样,这种为人处世特别让人感动,也受益匪浅。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从肖复兴当时的说、想、做中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并建议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走近了作者,不仅仅是读懂课文,而且每个人都把自己和作者进行了对照,引发了内省和反思:“作者看到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后,回家认真看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修改的,一条条加以落实。他是多么认真啊!我平时根本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老师的批改”,“作者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觉得说得很对,可是我平时没下大力气,所以作文不好”。这是学生在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后产生的独特感受。

结尾老师让学生给作者写信,每个人都乐于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一篇篇精彩而富有个性的书信表达了学生的心声。此时此刻,教师的角色不是在教语文,而是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感悟人生。

三、品味人物语言内涵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有的简单明了,有的含蓄蕴藉,需要仔细咀嚼品味。

还原对话现场。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以“唯一”来修饰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表明了这位听众的特别和重要。文章以人物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著称,这种诗意的涟漪也荡漾在人物的语言上。教学时,主要采用反复读,还原对话现场,让学生在声临其境中领悟人物语言的特点,从而找到通向人物心灵的路径。

文章通过写“我”——一个被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在老教授真诚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位小提琴手的故事。走进人物心灵,感受到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也告诉我们真诚、持久、热情的关怀会帮助一个人树立起信心,扬起生命的风帆。

“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会在这儿坐一会儿。”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一次次地鼓励我,给作者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作者认识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就能给耳聋的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她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做到功夫不负有心人。品味语言的魅力,深深被老人的慈爱和智慧所感动,也感受到字里行间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老妇人编织的美丽的谎言感动了拉琴的年轻人,也深深感动了我们。给饥饿的人面包,给寒冷的人温暖,给失望的人鼓励,给痛苦的人安慰……开一朵爱的花朵,芬芳别人,也美丽自己;燃一枚爱的火种,温暖别人,也光明自己。

体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小说《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的情景。人物语言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写王熙凤八面玲珑、随机应变。体察这些语言,对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名著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作用不可低估。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堪称经典。

首先,老师让学生分析,王熙凤的话是讲给谁听的?然后思考:她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有什么效果?要达到什么目的?人未进屋,声音已经进来,这是说给大家听的,主要是贾母。为什么?是检讨,是表白,还是兼而有之?

其二,贾府最高统治者在此,别人都屏气敛声,谁敢如此放肆大声说话,如此放诞无礼,如此不拘小节?唯有王熙凤。为什么?是不是显示其身份特殊?而贾母回答的话语也是耐人寻味。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简单的一句“凤辣子”称呼足可见贾母对王熙凤的万千宠爱,这是在贾府中在贾母眼里心里独一无二的特殊和专宠。足可见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权势。

其三,分析讲话内容:“我”为什么来迟?那一定是事务缠身,而忙也是一种身份炫耀。来迟了还可以这样说说笑笑,旁若无人,说明我有这样的自由和地位。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大家对王熙凤的认识就更深入了。相反,如果不是这样层层剥笋似的,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讨论,而只是做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结论,这样囫囵吞枣的读书方式,学生和人物之间始终隔着一层,读书感受也会肤浅很多。

落座下来,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同样精彩。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老辣到善于阿谀奉承、圆滑世故、见风使舵的“凤辣子”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发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感受人物行动表达

根据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理解,给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军神》一文中,感受手术中的刘伯承,品读句子: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攥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青筋暴起,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他抓破了。

教学时,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攥住”、青筋暴起“”、抓破了等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到刘伯承当时非常痛苦。抛出问题深入思考,刘伯承为什么一声不吭?为了保证有一个清醒的大脑为国家效力,他必须忍受剧痛,一声不吭!播放录像:手术片段,感受震撼人心的一幕。情景说话: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第一刀割下去( 一声不吭 ),第二刀割下去(一声不吭),第三刀割下去(还是一声不吭)。教师引读:哪怕痛得紧紧攥住白垫单,青筋暴起,刘伯承还是没有呻吟,做到(一声不吭)。哪怕痛得汗如雨下,把崭新的白垫单也抓破了,刘伯承还是没有呻吟,做到(一声不吭 )。哪怕痛得令沃克医生都看不过去,忍不住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 刘伯承还是没有呻吟,做到(一声不吭)。

通过创设符合阅读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阅读方法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方法,并且一步步引向深入。

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一文中,施耐庵详细描写了老虎的攻击,先请学生朗读课文16到21小节,圈划出猛虎的动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有:压、按、扑、搭、掀、吼、竖、剪。学生经过交流反馈,老虎这么多动作中,最重要的是一扑一掀一剪。从语句“其实,这老虎吃人的招数就是一扑一掀一剪”。接下来让学生继续学习,面对猛虎的猛烈攻击,武松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呢?继续圈划出武松躲避老虎攻击的动作。找到了描写的词语有:跳、落、躲、鹞鹰翻身、闪。从这些词语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武松聪明灵活,身手敏捷。文中三个“轻轻”能感受到老虎虽然一直在攻击武松,力气费了很多,可是武松每次都是敏捷地轻轻一躲就避开了。

此时,老虎的招数已经用尽了,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武松的机会来了,他是怎样打败猛虎的呢?请同桌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22到24小节,找出相关的动词。

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了武松打虎的动作有:抡、打、扔、揪、踢、摁、抽。从这些精彩动作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武松的武艺高强,竟然在哨棒断了的情况下,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真是了不起。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接下来设计一个复述课文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炼出课文的梗概,为单元主题的训练缩写奠定写作基础。

大屏幕出示:

吊睛白额大虎:­­­­­­­­­­­­­­­­­­­­­­­­­­­­­­­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

饿虎更加疯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时迟,那时快,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屏幕出示武松打虎的录像,学生一边给画面配音,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把武松和老虎打斗动作表述清楚,把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学生根据提示,结合板书和文中的语言,然后创造性地加上了自己的想像,把武松的神态和心理活动加进去,进行二次创作,使得故事更加吸引人。

师生互动学习,通过圈划、品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接下来的复述环节也是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和创新学习都是适应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同伴的互助归纳,学生的独立提析以及灵活运用,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心去感受和领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能探求、发现课文的多种意义,实现课文的原形理解与创造理解的有效结合。阅读教学有赖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以深化情境,获得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