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盾散文《香市》原文

 昵称70830807 2020-07-12

茅盾散文《香市》原文

 “清明”过后,我们镇是照例有所谓“香市1”,首尾大约半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2。从前窕村还是桃源3”的时候,这香市面上就是农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4,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bèng]  瓮一类的器皿。)、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5,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6西洋镜7-----将社庙前的五六十亩地的广场挤得满满的。库存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8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鉴赏了所谓“国技9,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10”以后,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这“迷信”的香市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里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里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11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的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未姑且到唯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12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忽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13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14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的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注释】

 1.《香市》发表于19337月《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上,1934年收入散文集《话匣子》,现编入《矛盾文集》第九卷。作者在《故乡杂记》一文中说:“'香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十五日止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乡下人都来烧香,祈神赐福,——蚕好,趁便逛一下。”

 2.社庙:也称土地庙,是祭祀土地神的场所。作者在《陌生人》一文中说:“镇上有一座土地庙。如果父老的传说可信,则'该’庙的'大老爷’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老臣,三四百年来,享受此方人民的香火。不用说,他应该保佑这一方的老百姓了。乡下人迷信这位土地老爷特别关心蚕桑,所以每年清明节后'嬉春祈蚕’的所谓'香市’一定举行在这土地庙。”

 3.“桃源”:即“桃花源”,亦称“世外桃源”。典出晋陶潜《桃花源记》,这里借指半封闭式的,受外界经济、政治和战争影响较少的农村。

 4.蚕花廿四分:浙江一带方言,称蚕茧的收成为蚕花。这里的“蚕花廿四分”是希望蚕茧能有廿四分的好收成。

 5.弄缸弄甏:当杂技节目中的“蹬技”、“顶技”。甏(bèng):坛子。一种腹大口小的陶制盛器。三上吊:马戏团里一种高空悬吊的武技表演名称。

 6.髦儿戏:清末流行于江浙一带、全部由青少年女演员演出的戏,多演唱京剧、昆曲。

 7.西洋镜:又作“西洋景”,亦称“拉洋片”。以若干幅画片在暗箱中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可从透镜中看到放大了的画面。画片多西洋风物,所以叫西洋景。

 8.拜垫:一种放在神像等面前的地上供磕头时用的用具。

 9.“国技”:指武术杂技之类。

 10.“革命”: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

 11.一泓(hóng):一片。泓,水深,这里作量词用。

 12.瘪(bié)三: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

 13.铜元:也称“铜板”,是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圆形铜质辅币。当时每块银元约值三百个铜元。

 14.把式:这里指武术、技艺。

 【散文浅评】

  本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今昔的变化,即小见大,写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

  作品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通过今与昔、冷落与热闹的对比来表现主旨。

 文章写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方法: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后和声音,层次十分清楚。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采用反衬手法: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高明得多,票价也极低,但看的人很少,这就更加鲜明地反衬出重兴香市的冷落。

 文章开头说往昔香市的主角是农民,结尾说重兴香市是由镇上的小商人发起,农民差不多没有来,这一今昔香市主角的转移,充分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从而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编辑整理:姜一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