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歌剧院,我为什么激动

 老朽颂明 2020-07-12

颂明

深圳歌剧院还没开建呢,我为啥激动?

先说说歌剧吧。

歌剧当是人类文化艺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它是以唱歌来讲故事的一种舞台艺术。歌剧和音乐剧都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两者的区别在于歌剧既讲求旋律又注重故事,是旋律与故事水乳交融的舞台剧;而音乐剧则偏重旋律而淡化故事,是故事服从旋律的舞台剧。

艺术的分类方法很多,而无论以什么标准分类,都离不开美的塑造和思想的表达——通过形象来塑造美和表达思想。我们往往把思想表达不明显而形象鲜明的文学称作“纯文学”,其中音乐、舞蹈、建筑、绘画、书法等是最接近纯艺术的。而被被标榜为抽象艺术的抽象派画、造型,先锋派的诗歌、小说等实际上是以模糊的形象来隐晦某种非主流思想,以一种“捉摸不定”形象曲折地表达思想,其实是重在思想。美其名曰“朦胧美”。我不认为这是艺术的主流,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故弄玄虚”。可以存在却很难为公众理解、接受。

我从网上看到一段话:

有的歌听的是音符,

有的歌听的是歌词,

有的歌听的是歌者,

有的歌听的是情怀。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艺术往往是多次、重复创作而不是一次完成的。比如歌曲,词曲是凝固的创作,每一次歌唱都是歌者的再创作。每个创作者所表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再创作者所表现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观众所接受的总是其中最优秀的部分。

根据歌剧的定义,“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最早的歌剧应当出现在中国。比如昆曲、京剧就是歌剧的活化石。再往前追溯,《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个《韶》,其实就是歌舞剧。传说舜作《韶》主要是用以歌颂示范为帝的德行。其中应当是有故事情节的。可见《韶》是歌剧和音乐剧的源头。

可是现在都把歌剧定义为“一门西方舞台艺术”, 1600年前后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opera。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西方歌剧opera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范式,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而我们中国的歌剧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才开始探索这个剧种,最早是从儿童歌剧开始的。代表作有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接下来有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向隅的《农村曲》、冼星海的《军民大生产吧》等,在反映群众革命斗争的内容上、在借鉴西洋歌剧的经验上、在艺术形式民族化的问题上作出了宝贵的尝试。

1944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新歌剧开始了民族化的深入探索,出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秧歌剧,为新歌剧的创作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此后,《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大获成功,为新歌剧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等相继问世。

1956年遵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方针,新歌剧进一步大胆探索出现了《红珊瑚》、《红霞》、《洪湖赤卫队》、《江姐》、《阿依古丽》等优秀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歌剧《伤逝》首演。1987年话剧《原野》被搬上歌剧舞台。可圈可点还有《野火春风斗古城》、《狂人日记》等等。但是,总体来说似乎并没有超越前30年红色经典的优秀剧目。

国外有句话,我记不得是从哪看到的了:房子如果没有家庭就是一个空壳A house without a family is an empty shell

我们都说要文化自信,假如我们没有足以赢得世界的作品那我们就自信不起来;我们还盖了一些歌剧院,假如我们的歌剧院没有专属的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成熟作品,那这些歌剧院就将只是个空壳。当我站在深圳歌剧院待建地面前之所以异常激动,是因为我恍惚中看到了她将拥有一批专属的作家、表演艺术家和作品。我对下一代是有信心的!

我因此而激动不已!

                    2020712日星期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