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尿床是病吗?

 图书 馆员 2020-07-12

孩子总尿床是病吗?看完这3点就明白了

小时候最怕的,不是梦见自己找厕所没有找到,而是人还没醒过来,厕所找到了。

据统计,绝大多数尿床的孩子都梦到过找厕所,即使没找到,也都用垃圾桶、路边花坛等代替了厕所。

多大的孩子尿床算是疾病?

3岁以下,脏器还没有发育完善,偶尔尿几次床没什么问题。

  • 3岁以上,尤其是5岁以后,脏器功能应当是完善了,但是还有频繁的发作,就属于病态的了。

中医对尿的解释是什么?

在中医上讲,尿为水液,藏于膀胱,尿的排泄主要靠三焦气化功能。

三焦是中医名词,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

  • 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

  • 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胃、脾、肝、胆等内脏。

  • 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从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来解释,三焦就是气、水谷、水液在体内运行的主干线

三焦的气化功能,即是在主干线畅通的情况下,维系五脏精微的转化与循环。

孩子总尿床是病吗?看完这3点就明白了

是什么影响排尿?

《内经》上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能影响三焦气化功能的,也能影响水液代谢,记住它们:

“水货”三脏——肺、脾、肾

肺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通调三焦水道和调节排汗来实现的。

水液分清和浊,清者,经过肺的宣发布散分布到体表和脏腑,濡润皮毛、肌腠、脏腑;浊者,则通过肺的肃降作用,经过三焦水道下降于肾。

中医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叫做“提壶揭盖”,就是说在生活中用水壶倒水,如果壶盖上的小孔是开着的,壶内的水就会很顺畅的从壶嘴里流出来。相反,如果我们把壶盖儿上的小孔堵住,壶里的水就怎么都倒不出来。

孩子总尿床是病吗?看完这3点就明白了

然而在生病的情况下,比如说小便不通,即使是壶盖上的小孔是通着的,但是依然不足以让水顺畅的倒出来,这时候就要把壶盖打开——“宣肺”,从而使水更通畅的流出。

如果肺气虚了,这团气就固摄不住壶里面的水,尿就憋不住了。

遗尿则是身体出了问题,壶盖儿被打开了,水哗哗的流,所以这时候要把壶盖儿盖上,即补肺气,从而治疗遗尿。

脾运水:脾主运化,一是运化精微,一是运化水湿。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水液在体内由肾蒸腾气化而上升于肺,或由肺而下降于肾,均需靠脾的转输作用,方能维持正常。

脾属土,水来土掩,如果脾气虚,土弱就制不了水了。

肺脾气虚的孩子,一方面会表现出气短乏力等肺气不足的症状,一方面表现出大便溏稀等脾气不足的症状。这类孩子通常还伴有盗汗的现象,容易患外感。治疗法则就要健脾益气,固涩小便。

肾主水:肾主水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肾阳蒸化水液,使水得以气化,又能使气聚而为水,以利于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排泄布散,从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尤其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与肾的气化作用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又有利于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

如果肾气不足了,肾阳的温养作用就会不够,和肾最直接联系的膀胱就会气化失调,闭藏失职而遗尿。

肾气不足的孩子,往往是尿床后不觉,醒了才知道。有肾虚阳微的表现,神疲乏力,怕冷,脸色晄白不怎么红润。有的孩子检查会有先天性骶骨隐裂。治疗法则就要温补肾阳,缩泉固涩。

还有一类孩子,属于心火不能下济于肾,心肾失交。首先是心神不定,晚上做梦多,还特别容易在梦中惊醒;平时容易紧张;面色偏黄,手心脚心发热,身体瘦小,吃饭少,大便干结。治疗法则就要清养心神,滋养肾阴。

另外,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睡前排尿和夜间自行起床排尿的习惯,白天不要过于疲劳,夜间少喝水,避免夜间睡得太沉不能起床排尿。并且要积极鼓励患儿,增强信心,缓解孩子的焦虑和紧张,让孩子更好的配合治疗。

孩子总尿床是病吗?看完这3点就明白了

治疗方案

脾肺气虚

方药:黄芪异功散合缩泉丸

黄芪、党参、焦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台乌药、益智仁。

随症加减:

大便溏泄加炒怀山药、炒扁豆。

纳谷不香加鸡内金、炒谷芽。

大便正常者加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

其表虚易感者,亦可合用桂枝汤,盖营卫调和,促其化源也。

肾气不足

方药:菟丝子丸

菟丝子、益智仁、桑螵蛸、肉苁蓉、补骨脂、五味子、牡蛎、附子、山萸肉。

随症加减:

  • 阳虚不明显者去附子加覆盆子、白莲须、熟地。

  • 汗多者加黄芪、党参。

  • 纳谷不香者加鸡内金、炒谷芽。

  • 夜寐难醒加菖蒲、远志。

此外尚有肾阴虚而致肾气不足之遗尿者,治又当以滋补肾阴,方以左归丸(大生地、怀山药、枸杞子、山萸肉、牛膝、菟丝子、龟胶、鹿胶)去鹿胶,加制首乌、桑螵蛸、覆盆子。

心肾不交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交泰丸为主

炙甘草、怀小麦、大枣、川连、肉桂、生地、制首乌、五味子、桑螵蛸。

随症加减:

  • 心肾虚火偏旺者,当少用肉桂,甚或去之。

  • 若白天小溲短数者,加五子衍宗丸(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

  • 口干喜饮者加天花粉、川石斛。

  • 便秘者加黄柏、知母。

  • 3一12岁儿童尿床治疗偏方20个

    养生之道网:小孩子总是容易尿床,专业术语称之为遗尿。那么儿童尿床治疗偏方大全有哪些呢?下面养生之道网总结了一些儿童尿床治疗偏方大全,看看吧。

    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故又称遗尿。多为3一12岁小孩之疾病。发病原因分功能性、器质性。前者与遗传有关,好发于神经质小孩。后者属于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

    儿童尿床治疗偏方大全

    1、鲜鸡蛋2个,枸杞20克,大枣4个,共煮,吃蛋喝汤。

    2、桑螵蛸50克,益智仁15克,研细制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临睡前每次服20-30丸。

    3、五倍子、五味子、吴茱萸各30克,共研末。每次取5-10克用醋调糊敷脐。每晚1次。连用3-5天。

    4、生龙骨30克,水煎取液,煮2个鸡荷包蛋。第二次亦用龙骨30克,与前次龙骨同煎,仍用此药汁煮2个鸡蛋。第三次煎如此逐日加入。约有200克龙骨煮12个鸡蛋,为1疗程剂量。3岁以下每日吃1个龙骨煮鸡蛋,8岁以上每日2个。

    5、桑螵蛸、韭菜子各30克,益智仁40克。共为细末。每服3-9克。一日3次。

  • 6、炒鸡内金9克(冲),炙桑螵蛸4克,煅龙骨1克,浮小麦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7、金樱子、芡实各等份,研末制丸。每服6克,米汤送下。

    8、车前子30克,包煎服或代茶饮。

    9、桑螵蛸、益智仁、各15克,党参10克,黄芪、覆盆子、杜仲、川芎、赤芍、红花、牛膝、菟丝子、制香附各9克,当归12克。水煎服。

    10、益智仁24个(研碎),食盐少许,水煎服。

    11、硫磺6克,葱白1根,共捣如泥,敷于脐上。

    12、党参15克,橘皮、紫苏叶各10克,水煎取液加砂糖,代茶饮。

    13、益智仁、乌药、山药各等份,共为末,黄酒为丸。每次10克。日服2-3次。

    14、盐炒补骨脂、益智仁各60克,共研末,分6包。每晨用米汤泡服1包(成人)6天1疗程。

    15、益智仁15克,猪膀胱1只,水煎睡前温服食。

    16、黄芪18克,党参、茯苓、桑螵蛸各12克,覆盆子30克,菟丝子15克,枸杞12克,山药20克,益智仁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17、刺猬皮,益智仁各等份研末。每服3克,日3次。

    18、何首乌、五倍子各3克,研末醋调糊,临睡前敷于肚脐,次晨取下。连用5夜为1疗程。

    19、桑螵蛸、益智仁各50克,水煎服。连用3服。

  • 20、韭菜子50克,放在大米中熬粥。连服8天。

    儿童尿床怎么办?

    潮湿的床更容易让宝宝产生尿意,所以孩子的被褥要保持干燥。

    大脑过度兴奋容易促发夜里尿床,让孩子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做一些令大脑兴奋的游戏。

    在以往晚间尿床的时间大人可以提前把孩子叫醒,可以让孩子醒醒神的状态下,如用冷水洗脸,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这样更有助于建立孩子小便的条件反射。

    养生之道网提醒,如果孩子经常尿床,批评往往会让孩子更加担心、恐惧,往往会有更坏的效果。而应该多鼓励孩子,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来源:养生之道网

  • 【养生有道】小儿总尿床,孩子遭罪,大人心烦。怎么办?看看中医有妙方

  • 在床上“画地图”是每个宝宝的必修课,但超过3岁还尿床就不应该了,孩子经常睡在湿哒哒的被窝里遭罪,大人看着孩子遭这样的罪更是心疼。今天小编就带您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尿床的?(责任编辑/张梦培)

    遗尿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本病又称尿床。

  • 下元虚寒证

    症状:夜间遗尿,多则一夜数次,尿量多,小便清长,面色少华,神疲倦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培元固脬。

    方药:菟丝子散加减。

    肺脾气虚证

    症状: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而量多,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少华或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动辄多汗,经常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升清。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

    心肾失交证

    症状:梦中遗尿,寐不安宁,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难以自制,或五心烦热,形体较瘦,舌质红,舌苔少,脉沉细数。

    治法: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方药:交泰丸合导赤散加减。

    肝经湿热证

    症状:梦中遗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结,性情急躁,夜卧不安或寐中齘齿,目睛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泻肝止遗。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注:以上诸方须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处方。

  • 小儿推拿课程NO.17孩子总尿床?多半是生病了

  • 现亲子小智慧推出大型儿童健康公益节目

    小儿遗尿的辩证推拿

    遗尿是指孩子3岁以后,睡眠中不自觉的排尿,俗称尿床,多发生在夜间、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数次,多因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郁热或病后体虚、肺脾气虚所致。因此小儿推拿治疗遗尿的原则是:“温补脾肾、约束水道”

    小儿遗尿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气海、揉肾俞、揉命门、揉三阴交、揉百会

  • 几年前,联合国卫生组织发文说过:中国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西方国家一直奉行“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原则,但在中国被打破,一生病就打针和使用抗生素。

  • 调查表明,过度输液会引发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恶性药物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危害孩子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终身疾病。央视也曾对此做过专门报道——

  • 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少生病、少吃药、少输水呢?那就来认识一种宝宝乐于接受,安全有效又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中医小儿推拿。

  • 《小儿推拿妈妈学习班》

  • 不打针不吃药

  • 改善宝宝体质,提高免疫力

  • 每天10分钟,简单易学易上手

  • 图文详解如下

  • ↓↓↓

  • 1补脾经500次
  • 穴位: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外侧),赤白肉际处。

  • 做法:顺着拇指桡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 2补肾经500次
  • 穴位: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

  • 做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

  • 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温馨提示:肾经宜补不宜清)

  • 3推三关500次
  • 穴位: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靠近大拇指那一侧)

  • 做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直推向肘横纹。

  • 作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益气血。主治一切寒证。如风寒感冒,腹泻,腹痛,斑疹白,疹出不畅,病后体弱,阳虚肢冷,痿证等。

  • 4揉气海200次
  • 穴位: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从肚脐往下两横指(食、中两指头)处就是气海。

  • 做法:用拇指或中指或掌根顺时针按揉该穴,用力不要过重,揉至微微发热就好了。

  • 作用:气海是理气要穴、疏通气机、培补肾气,主治孩子遗尿、腹泻、腹胀、绕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

  • 5揉肾俞 200次
  • 穴位:肺腧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 做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该穴

  • 作用:补肾益气、强身健体。

  • 6揉命门100次
  • 穴位:在腰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的神阙穴前后相对。取穴时可将双手食指相交在肚脐上,然后一左一右从肚脐出发,往腰后水平绕去,两手食指交汇处就是命门(也可以用卷尺哈)

  • 做法:用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也可用擦法,用拇指指腹横擦该穴,力度适中,以热透为度。

  • 作用:补肾气、强腰膝,主治腹泻、脑瘫、遗尿等症。

  • 7揉三阴交1分钟
  • 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

  • 做法:用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有酸胀感。

  • 作用:疏通血脉、疏经通络、通调水道。主治小儿遗尿、小便不利、下肢无力、脾胃虚弱等症。

  • 8揉百会1-3分钟
  • 穴位: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 做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轻揉该穴。

  • 作用:安神镇惊,主治孩子头痛、脱肛、惊风、久泻、遗尿等。

  • 温馨提示:该穴2-3岁才能完全长好,因此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不可动该穴位。

  • 小儿推拿3大好处


  • 1个好妈妈胜过10个家庭医生
  • 给宝宝做推拿,最重要的作用其实就是未病先防。通过推拿,让孩子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从而不生病、少生病,促进健康发育成长。

  • 亲情疗法,安慰孩子心神
  • 打针吃药和妈妈温柔的双手按摩,这两种感觉真是天差地别。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对孩子康复的作用,其实是非常巨大的。小儿推拿不单是一种自然式的疗法,更是一种亲情式的疗法。

  • 促进骨骼发育,快速长高
  • 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对儿童来说也是生长增速的关键时期。世卫组织的调查也显示,儿童在四季的生长是不同的,其中三四月份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月份,不让孩子错过一年中最宝贵的长个时机。中药治尿频

  • 尿频在中老年中发病较高。《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本症为“小便数”,《脉诀.大小便病脉》又称之为“小便调数”。其临床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加、清长或失禁,并见面色白,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脉沉迟,大便溏等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有赖于三焦气化功能的正常。《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的气化功能又赖于肺、脾胃、肾和膀胱等脏器来维持。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主宣肃和调通水道。肺气虚,不能制水,气化失职则膀胱失约。脾居中焦,称为中土,主运化水液,脾气虚则中气下陷,运化失健则水失制约。肾为水脏,位于下焦,主闭藏而司二便,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下焦虚寒,膀胱疏泄失司则尿频。三脏之中,肾阳的温煦作用犹为重要,肾气盛,三焦气化有权,则膀胱疏泄有节。因而,温肾助阳,健脾益气应是本病的治疗大法。笔者据此理论,自拟闭泉汤,治疗中老年尿频45例,全部在一周内治愈。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7剂,未发现不良反应。

    药方组成:乌药12,桑螵蛸、仙茅、桂枝、益智仁、龟板、五味子各10,金樱子15,黄芪、山药各30,川椒3。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若见肢冷明显者,酌加制附片,自汗多者酌加牡蛎,其它依证取舍。

    方中乌药、桂枝温肾散寒,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益智仁、桑螵蛸、仙茅、金樱子助肾阳,补命门,兴阳道,固精缩尿,金樱子尚有收摄之功,仙茅更有补脾之效;五味子不但能安神、补气,还可收摄耗散之气;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善于升举清阳;山药能补脾胃、益肺肾,与上药配伍,更能增强补气固摄的作用;川椒通三焦,温脾胃、壮肾气、缩小便;龟板养血滋阴,合主药育阴填精,合辅药调补气血,更能防热药过盛而伤阴。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助阳、健脾益肺之效,使肾气充盛,脾得健运,肺能通调,三焦通利,膀胱气化有权,开阖有节而尿频止。

  • 猪尿泡配白胡椒可治小儿尿床

  • 取一个猪尿泡,洗净后,在里面加上20粒白胡椒。将猪尿泡煮烂,让患者分两次吃完,一天吃一个,连吃5天后,遗尿症状就可治愈

        近日,让区读者刘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 

            刘女士说,她有个方子,刚刚试用过,效果特别好,想献出来让需要的人使用。

            4岁孩子经常尿床

            刘女士的儿子,刚满4周岁。 

            孩子聪明、可爱,可唯有一点,让刘女士挺闹心。 

            隔三差五,孩子就要尿床。 

            有时候,在幼儿园睡午觉时,孩子也会尿床。 

            这事儿,让刘女士挺闹心。 

            她听说,孩子要是总尿床的话,对发育有影响。 

            刘女士去医院咨询,问大夫孩子总尿床到底是啥原因。 

            大夫见了直挠头,也没个准确说法。 

            刘女士也买了一些小药,让孩子服用。 

            可吃来吃去,他尿床的症状,始终没有缓解。

            用方5天治好尿床

            刘女士,是个网民。 

            没事时,喜欢上上网,聊聊Q,发发微信。 

            她在网上,有很多好友。 

            有一回,她加入了一个都是新生儿妈妈的QQ群。 

            群里,讨论的全是孩子的话题。她觉得这个群挺好,就把自己多年的问题——孩子尿床的事,跟大家伙说了。 

            说完后,群里真有回音。 

            有个人,给她推荐了一个方法。

            用的材料,是猪尿泡。 

            刘女士一听,连忙说不行,孩子太小,吃这东西太恶心了吧。 

            对方说,别看是猪尿泡,但治疗尿床效果好。 

            半信半疑中,刘女士记下了这个方子。 

            一天去市场,她买了五个猪尿泡回来。 

            拿回家后,她按网友的说法,制作了偏方。 

            然后,她强迫儿子服下。 

            孩子虽然不爱吃,但也没有拒绝,一天吃掉一个猪尿泡。 

            5天后,果然有效果了。 

            刘女士的儿子,再也不尿床了。如今,已经三个月过去了,刘女士的儿子,一次床也没尿过。 

            本期,记者将此方登出,供需要的人试用


  • 中医关于遗尿病证论之二:睡中遗尿论治初识

  • 【遗尿概述】:

  • 遗尿是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的一种病症而言。在临床上有两种不同类型:一是小便频数,或滴沥不断,不能自禁,以白天为多见,称小便不禁;二是睡中遗尿,醒后方知,可称为睡中遗尿,一般称为遗尿。

    小便不禁多见于老人或病后体弱,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约束失职。睡中遗尿,多见于儿童;其到成年尚未全愈者,多数是肺脾肾不足,膀胱之气不固所致。在治疗上,应以固肺脾肾之气,为基本原则。

    小便不禁及遗尿,如续发于温病、中风及妇女产后等疾病中,治疗则以原发疾病为主,不在本篇讨论范围之内。

    【病因病机】:

    小便的职司,属于膀胱,膀胱气化即能排出小便。《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但小便的来源,与三焦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灵兰秘典论》又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医家林珮琴著《类证治裁》说:”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因此,小便之所以能维持其正常排泄,有赖于膀胱与三焦功能的健全。若三焦气化不足,影响于膀胱,以致膀胱不能约藏,则每有小便不禁之患。而三焦的气化,上焦以肺为主,中焦以脾为主 ,下焦以肾为主,是遗尿或不禁的原因,又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历代医家认为,遗尿大多因虚,如《诸病源候论》说:“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寒,不能约水故也。”医家戴思恭说:“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不禁而然。”而医家朱丹溪则认为:“小便不禁有虚寒,虚热之分。”临床实践,不论小便不禁,或睡中遗尿,既有阳虚属寒者,也有阴虚属热者,分述如下:

    一】:劳伤忧思过度,损伤脾肺,二脏气虚,不能约束水液,致膀胱失禁,而发此证。如医家尤在泾说:“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金匮》所谓上虚不能制下者也。”

    二】:房劳伤肾或病后体虚,精血被耗,肾气虚弱,则下元不固,或肾阳虚而膀胱虚寒,不能约束水液,或肾阴虚而热扰膀胱,则水液不藏,均能引起小便不禁之证。

    【辨证施治】

    一】睡中遗尿:

    一)主证:睡中遗尿,形体消瘦,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象细而尺弱。

    二)证候分析:成年人而致睡中遗尿,可能是童年遗尿,到成年时尚未全愈,或因劳伤过度所致。本病不仅是肾虚,于心脾亦有关系,所以睡中尿急,而不醒觉,使尿遗出。原因是心虚,故精神困倦而不能振作;脾虚则水谷之精微,不足以营养周身,故形体消瘦;肾虚则膀胱约束无权,故不自觉而遗尿。舌淡苔白,脉细尺弱,都是虚弱之象。

    三)治法:补养心脾肾。

    四)方药:桑螵蛸散,合固脬汤。桑螵蛸散,补益心肾;固脬汤补脾肾之气,并以羊脬补膀胱,且作引经药。标本兼治,收效自易。

    注:资料来源《中医内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  编著

    一个只有四味药的补肾良方,专门调理肾阴阳两虚,了解的人很少

    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一提到肾虚,人们总是会往那方面去想,时常会把肾虚与男人那方面不行有意无意的联系起来,实际上有些时候,肾虚与那方面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比如肾阴虚的“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这些与男性那方面不行有关系吗?又比如肾阳虚的“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腹泻,便秘,水肿”,这些与男性那方面不行有关系吗?很显然,关系不大,至少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 所以,一般听别人说肾虚的时候,就无需投去异样的眼光,更不要错误的以为就是那方面不行。毕竟引起肾虚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房劳伤肾之外,尚有先天不足、情志失调、久病伤肾、年老体衰、过度劳累等因素,均可导致肾虚。一般来说,我们熟知的调理肾虚的方法中,主要分为滋阴补肾和温肾壮阳两种调理方法,然而,有趣的是,有人曾弱弱地问了一句,那肾阴阳两虚呢?该如何调理?

    这个问题问得好,有肾阴阳两虚吗?从教科书中似乎并没有找到调理肾阴阳两虚的踪影,莫非肾阴阳两虚只是一个传说?估计肾阴阳两虚真的会躲在角落里,默默地说,“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然而,肾阴阳两虚即便是“萍踪侠影”般的行踪不定,但它却真实的存在,而且,中医对此也的确有克制它的办法。那么,肾阴阳两虚究竟有哪些临床表现?又有哪些调理方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揭开。

    在临床上,肾阴阳两虚常以“耳鸣耳聋,发焦脱落,齿摇稀松,遗精阳痿早泄,月经失调崩漏,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盗汗,或畏寒肢冷,面色?白,夜尿频数”等症为常见特征,舌脉上常以“舌红或淡,少苔,脉双尺沉细”为辨脉要点。那么,肾阴阳两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者久病不愈,或者房室劳伤,或者年老体衰,或者过度劳累等,导致肾的阴精、阳气两虚,不能濡养、温煦经络脏腑。但在临床上,也时常会先由肾阴亏虚日久阴损及阳,也或者先由肾阳不足日久阳损及阴。

    调理肾阴虚,很多人都知道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或者左归饮;调理肾阳虚可以使用肾气丸或者右归饮;那么调理肾阴阳两虚呢?用什么方药?把肾阴虚的药和肾阳虚的药加起来服用,这样可行吗?显然是不可行的。而调理肾阴阳两虚的方子其实是一个现在很少使用、但却药味极其简单的“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胶出自明代医学家王三才的《医便》,全方由“鹿茸、龟板、人参、枸杞”四味药组成,方中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有阳刚之性,有“逐鹿中原”之势,温肾壮阳为君药;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有阴柔之性,有“益寿延年”之意,滋阴填精,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补气中之怯,灵活灵动,为佐药;枸杞子乃多情之子,补肾益精、调和阴阳,为使药。全方仅仅四味药,药味少于地黄丸、肾气丸、左归饮、右归饮,但却能填补精髓、益气壮阳、延年益寿,对于肾阴阳两虚大有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