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定普通人命运的战略性思维,大部分人却都不具有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20-07-12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能否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而能否意识到应该选择多大的锅,以及它能烙出怎样的饼就取决于——战略性思维。而战略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对事物洞察的深度。

文/你军哥

友情提示:全文5390字

与战略性思维对应的就是战术,所谓的战术就需要战略性的布局:面对现实情况时我们具体应该选择多少以及多少种样式的锅,烙出多大、多少种口味、多少种样式的饼。上面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例子简单易懂,就像上文我去举例什么是格局?格局是否决定人生层次?能否洞察到锅决定着饼的命运,就需要我们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而这一点就决定着我们是否有战略性思维。战略相对于战术很好理解,战术也就是面对具体问题的“打法”,我觉得这个不必多说。

但是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很多事物,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我们,让我们越来越偏向于战术性思维,我们接触和培养战略性思维的途径在慢慢被扼杀。我们大部分人都对具体的某件事情感兴趣,尤其在网络大爆炸的时代。比如我们习惯性地就事论事,习惯性地对某个具体的商业案例、某个具体的网络热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浑然不知我们的思维已经在被潜移默化的聚焦到了一个点,而忽略了事情发生的大环境。诸如此类的事情的相互叠加也慢慢的让我们的思维更趋向于战术性思维。战略性思维的意义在于了解事情发生的大环境之下通过客观规律预测未来,把握发展方向,制定目标和战略性方案,采取超前行动以促使效果和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却一次又一次的在扮演着“救火队长”的角色,化解问题、及时止损。素不知,如果我们能对事情的本质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便不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问题。对于一般微小的事情而言,战略性思维的优势不够明显,因为及时调整可能会去避免一些损失或者危害,但是对于一些重大的目标或者计划而言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就像我们路走错了,相对于原本预期而言,是快是慢本身可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战略性思维于我们而言,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生存的必需品。而大多数人,执着于某个点上的努力,却忽略了线和面的全局思考和资源配置。

始终是觉得具体的案例分析是可能会影响我们形成战术性的思维,但是事情特殊,我还是不得不再举几个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战略性思维的重要性。

上面是一个电商公司的网店数据,整体的数据确实是惨不忍睹的。没有被点击的产品接近百分之七十,而百分之九十几的产品却从来没有人咨询。而那些曝光高的产品,点击率也是低的可怜。(产品是否能曝光,被点击,被咨询,最终下单这里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信息质量)而相对于大部分网店,这几个店的产品是3C类的消费电子,所以需求量很大。相对于太多其他品类,电子产品的销售从来不缺市场。当然,也是因为这个特点,电子产品整合行业的竞争也是极大的。所以尽管有如此的局面,店铺并未亏损。也正是因为没有亏损,所以事情的严重性没有被察觉或者得到足够的重视。

虽说表面上店铺没有亏钱,但是却反映着一个事实:大部分时间员工都是在无用功。公司的大部分成本就像被扔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没起一丝波澜。店铺的产品就像一个服装厂生产的服装,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次品,根本连进入市场的可能性都没有。稍微极少量的像样一点的产品也是有着很多瑕疵,虽然租了一个人流量很高的摊位。大家看了产品选择了离开,只有少数的人停留了下来。而这其中极少数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再去看看其他的摊位的产品而已。但是仅仅从员工大都做无用功和公司的成本被浪费掉的角度分析问题确实太肤浅了,问题是这种习惯的形成再去改的话阻力很大,这种不好的习惯已经形成了潜在的默契。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是因为管理者战略性思维的缺乏,看待问题极为片面,深度不够。如果事先的对工作流程加以规划,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考核机制,结果不至如此。就像把关不严,生产二十个产品,十几个是次品。与之对应的便是投入相同的成本生产了十五个相同的产品,有十几个产品都合格。相比之下,利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光这样考虑,也不够全面。投资相同,不仅仅是利润不如第二种方式,还需要多耗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做后续的补救性工作。而这种后续工作所耗费的成本,我们大部分人也往往无法洞察到。对于后续情况,也无需多言,各自前景很容易就能预测到。而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人与人之间有了很大的差距。公司由人而定,亦是如此。我们再去理顺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前后的差异其本质就是由洞察力决定着的战略性思维的差异。

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战略性思维往往只停留在商业或者战争的层面,下面再举一个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来梳理一下战略性思维的重要性。

床垫扎缝衣针的问题,完全是孩子无意识行为,因为根本考虑不到后果的严重性,不必多说。而以跳楼的方式来要挟人,说明孩子的心态基本上是“天不怕地不怕”,不担心一般的处罚,甚至早已知道妈妈的软肋。五岁的孩子是不具有判别是非和预知后果的严重性的能力,能有跳楼这个意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严重的不仅仅是跳楼本身,因为是否真的跳不跳楼不得而知,而是他已经学会了要挟这种方式。因为我们知道了对方的软肋知道要挟管用,才会采取这种方式,这是人性。而要挟又是如何发生的?要挟往往是很多种方式不管用了才会加以实施的。孩子不好管其实本质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不会引导和坚持固有原则决不让步。孩子本身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而思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之后的模仿行为和模仿行为对意识的加深。对于孩子的疼爱可以理解,但是对孩子的疼爱往往会无意识的由于孩子的无理取闹做出很多不合理的让步。而这种不合理的让步一般情况下让人无意察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因为父母无意识察觉会导致导致短期不好习惯的积累会形成恶性循环并不断加重。也就是说,作为父母无法以点到面的考虑问题,无法预见微小的不当决策和不良习惯的深远影响。而这背后就是因为父母对事情的洞察深度不够,所以不具备战略性的思维,不能通过现实情况为长远考虑做出相应的决策,见招拆招。所以,战略性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战略性思维很多都停留在战争和商业案例上的层面,所以我觉得光有一个商业案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还不够,下面我再拿一个经典的案例再做具体分析。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出自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从今天看来,这九字方针正是朱元璋后来形成的大明政权在军事、经济、政治几方面政策的一个形象概括。当时朱元璋在明末群雄割据势力中并没占什么优势。西面的陈友谅、东面的张士诚都对朱元璋的势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得到了朱升的建议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急速扩张的策略,开始稳扎稳打,巩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陈友谅称帝、张士诚称王,朱元璋却只是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尊奉红巾军领袖韩林儿为帝以取得红巾军部队的人心。可谓既收买人心,又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高筑墙”是指,稳固防御,不着急向外扩张,先把自己的军事根据地打牢,建立一个强大而巩固的根据地。就是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战胜和抵挡强大的敌人。“ 广积粮”是指在经济上,拼命积蓄兵马粮草,广揽人力物力,把自己的实力做大做强。就是要有充分的物资准备,积蓄力量,防范于未然。“缓称王”就是不要立即或时机没有成熟时高调宣传布自己的政治主张,过早地曝露其野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人心,影响建国大业实现的进程。急着称王称帝者,极易成为众矢之的,不得民心。最终,朱元璋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战略,一步步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大明王朝。本文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历史背景和事件可能还不够,但是能够大致理解。所以,如果想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去读读明史,系统的梳理一下事情的背景和发展规律。

缺乏战略性思维的一般表现

1:无法举一反三

正是由于我们很多时候,由于洞察事物本质的深度不够。对于很多事情而言,往往习惯于就事论事,却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所以无法深度思考,导致了类似的情况一再发生。

2:策划人扮演着救火人员的角色

就像文中的前两个例子,主角应该是管理者和孩子的父母。因为考虑问题深度不够,太过局限,所以无法预知事情发展的趋势所带来的不良结果才扮演者救火队员的角色。反之,如果能一点到面的长远考虑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当然,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如果救火队员能迅速灭火,很多人也会习惯性的去称赞其解决能力。而素不知具有战略性思维的人往往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建议我们再去温故一下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3:“一言堂”的作风

“一言堂”作风可谓是大有人在。因为认知深度不够,往往始终坚持着自己所有的观点都是对的。素不知,即便是一个人能力再强,思维认知再深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因为是人,本身就不可能完美。

4:自满情绪

自满情绪,表面上格局的问题,本质是思维认知的问题。骄傲自满、粉饰太平往往已经将自己设限,而长期有诸如此类的表现以后就很难再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有利的战略性布局。而这,本身也就是缺乏战略性思维的表现。

5: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与“一言堂”作风有着一定的关系,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交集。我们很多人考虑事情的时候,往往只能对自己或者自己所在的小团体的利益利益负责。对于涉及大局利益这一点认知不够,所以往往会忽略相互有益的大趋势。

6: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的人大有人在,或者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的发布分的人都是这种人。随波逐流,本身就是一味地去追逐风口,并且往往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一定适合追逐风口的大前提下,所以也就注定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辈子平平庸庸。

7:只顾眼前

人本身就是很在乎眼前的现实,这个是人性,无可厚非。而正是由于这种“务实主义”,所以从短期看开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正是因为短期取得成效所以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而这种务实主义是否能适合我们个人或者企业的发展就是两回事了,当然我并没有一味的否定务实主义,而是这种务实主义是否适合我们个人或者企业的长期发展。

(以上只是缺乏战略思维的几个表现,并不全面)

思维的本质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著有此书,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维为目的。杜威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考时的不同过程。《思维的本质》共三大篇,第一篇是关于思维训练的问题,主要说明什么是思维、反省思维的必要性、固有的知能与思维训练、学校的情境与思维训练。第二篇加入逻辑的考量,进行完整反省思维行为的分析、系统性的推论与试证以及阐释了判断在思维中的地位等。第三篇则是关于思维的训练,包括活动与思维训练、语言文字与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中的观察与知识、教课与思维训练等。这本书一直都是畅销书,但是我本人并非认可其中对思维的本质解释的描述。只认可逻辑思维是一切思维背后的根源。思维的本质应该是这样的:思维主导行为,行为反馈思维。在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的前提下,想形成某方面能力需要行为控制,行为控制积累思维习惯。

大多数人的问题,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努力错了方向。而具备战略思维的人,往往能够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发现事情的关键。具备战略思维和不具备战略思维的人,对机会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也截然不同。拥有战略思维的人,往往能够以小见大,对看似寻常的信息有更深刻的解读,因此也更容易把握住机会。拥有战略思维的人,往往能够以小见大,对看似寻常的信息有更深刻的解读,因此也更容易把握住机会。

如何去培养战略性思维

1:逻辑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因为逻辑思维让我们对事物本身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去判断是非。而当我们去事物本身有个基本或全面的判断之后才不会由于对事情的判断失误而去做出不恰当的决策,也可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思维与行为同步

思维主导行为,行为反馈思维。在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的前提下,想形成某方面能力需要行为控制,行为控制积累思维习惯。所以说,思维和行为从来是相互促进的,而非单独存在。思想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大有人在。所以要提高战略性思维应该从点滴处出发,怎么想和怎么做不应该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弥补和加强。

3:多读历史

多读历史的目的不在于言谈举止之中去举出某些有特定说服力的历史事件作为炫耀的资本,让自己所谓的知识库更加丰富,而意义在于认清一些事情在特定背景下发展的客观规律。当有了很多好的思维基础之后,自然而然的会形成战略性思维的雏形或者战略性思维。我想以史为鉴的大概意义就在于此吧。

4:少看某些具体案例或者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

无论是商业案例或者娱乐事件,我们能接触到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是往往会因为事情的本身而将思维聚焦于一点。而如此的行为习惯,不易被察觉到会影响我们的战略性思维,更不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毫无收获。而所谓的收获,往往也不一定被吸收和加以利用,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根本不明白思维的本质在哪里。

虽然小众,却从来都抱着能让彼此有收获的初衷,不趁热点。以后也尽量会从事情的本质出发,让我们彼此都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