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显斌《李世民,帝王之术我最牛》

 新用户03284505 2020-07-12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余显斌《李世民,帝王之术我最牛》

贞观十九年,是太宗最难熬的一年。这年二月,太宗骑着马,带着大唐健儿,铁甲如水,进入辽东,进攻高丽。此时,他一方面担心着军前战事,一方面又担心着长安政权。

此时的他,犹如被放在炉子上烘烤着。

于是,他眉头一皱,准备再次运用他的帝王之术。太宗的帝王之术,是历代帝王中首屈一指的。

这次对手,仍然是老战友房玄龄。

1

太宗和房玄龄建交很早,早到太宗取兵争夺天下的时候。当时,太宗还是一个高中生的年龄,带兵在渭水河畔,房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那时已经三十八岁,竟然低下身子,来辅佐这个少年。每次征战胜利,将军们去争夺财宝美女,房玄龄却不,而是忙着去寻找文书图册。也因此,当时各处人口赋税,地势关隘,房玄龄了如指掌。

高祖李渊知道了,对房玄龄很是重视,对别人说:“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也就是说,房玄龄是个人才,说话清晰,办事有条理,能抓重点,有宰相才。

太宗也很满意,对他赞不绝口。

不过,这是表面现象。

太宗用人,更高过其父。他知道,不爱财宝,不爱美女的人,一定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太宗当年就是这样一个人,年纪轻轻,就鄙视钱财美人,一门心事瞪着皇帝的宝座,到处结交英雄,“推财养士,结纳豪杰”。现在,面前这个人竟然和自己当年一样,什么也不爱,而且“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太宗想,他这样做究竟是替我延揽人才,还是另有想法?我得观察一下。

当然,当时的太宗还是秦王,还需要房玄龄。

玄武门事变后,太宗登基,做了皇帝,就以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分而治之。随着时间延续,太宗坐稳江山,疑心慢慢消掉。可到了准备攻打辽东前,这种猜疑心,再次浮上水面。

他再次打量着房玄龄,这个十几年的宰相,竟然仍与当初一样,一无所爱。

他想,这样的人有点可怕。

而且,这个房玄龄的妻子还是残疾,一只眼瞎了。原来,当年房玄龄年轻时,病得快要死了,叮嘱妻子卢夫人:“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意思是自己死后,让妻子再嫁。妻子卢氏听了嚎啕大哭,夫妻情深,发誓为房玄龄守节,为此,特意刺瞎一只眼,以示不嫁。

太宗想,房玄龄守着个残疾老婆,就没有找美女的想法。他决定“将赐公美人”,可房玄龄却“屡次不受”。唐太宗更是心惊肉跳,这个房玄龄看来真的是要名声,要天下。

他细细打听,有人告诉他,梁国公房玄龄如此,是因为“梁公夫人至妒”,他不敢接受美女。

太宗心中顿时轻松了。

不过,太宗心思很细,他仍担心着。

他觉得,一个男人怎么会让女人给控制了?不会是演戏吧?于是,他特意让人告诉房玄龄妻子,房玄龄年老了,找两个美女服侍也是合情合理的。可卢夫人更厉害,坚决不答应。唐太宗冷哼一声问道:“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你要是不妒忌,答应这事,就活着;否则就服毒去死吧。

卢夫人很干脆,回答:“妾宁妒而死。”说完,接过太宗赐给的毒酒,一饮而尽。当然没死,因为那是醋。事后太宗哈哈大笑,告诉大家,这样的女人我尚且害怕,何况是房玄龄。

因此,太宗放心了,在他想来,一个怕老婆的人,怎么会夺取朕的江山?于是,他放心地将权力交给房玄龄,自己出征高丽。

2

可是,事情的变化,远远出乎太宗的预料之外。

他出兵高丽的时候,认为高丽弹丸小国,不堪一击,甚至认为,高丽权臣盖苏文倒行逆施,大杀高丽君臣,自己这次去,是救民水火,因此在大臣们普遍反对的时候,他振振有词地道:“盖苏文陵上虐下,民延颈待救,此正高丽可亡之时也。”于是,他就车粼粼马萧萧地去了。可是,到了那儿,高丽人并没有箪食壶浆,前来迎接他。相反,高丽人对唐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尤其是安市城的百姓,态度更是坚决。

太宗这次去,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用兵才能。

唐朝当时对外战争,屡次胜利,可都是将军们干的。太宗坐在大殿上,瞪着眼睛,十分羡慕,于是这次亲自出马,也想享受一下当年战胜攻取的滋味,让大臣们看看,自己仍然是不败的战神。

因为这样,他要表示自己的君王大度。

安市城的城主也看出了太宗的想法,每当唐军快攻破城时,对方就说愿意投降,等自己准备几天,迎接太宗进城。太宗一笑,马上停止攻城。可是,对方并不是准备投降,而是修筑城墙,再次抵抗。

也因此,在安市城下,唐军难以越雷池一步。

唐军着急,太宗更着急。

太宗走的时候,去看望老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劝他千万别去亲征高丽,当年隋炀帝就是亲征高丽,结果,他最宠幸的留守大臣杨玄感起兵,抄了他的后路。尉迟敬德说:“陛下亲征辽东,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

太宗摇摇头,隋炀帝那时连战不下,才造成那样的结局,自己绝不会重蹈覆辙的。可能,他也担心杨玄感之类的事情发生,因此,出征的时候,几乎将所有名臣大将,全部带在身边。心想,这样以来,就没有杨玄感之乱了。

他的太子李治也很担心,拉着他的手哭着不让走。

他红着眼圈告诉儿子,不要紧,自己去去就回来。他指着自己身上飘飘的锦缎黄袍,自信满满地对李治说:“俟见汝,乃易此袍耳。”

他留下房玄龄,坐镇长安,很放心地对李治说:“今留汝镇守,辅以俊贤,欲使天下识汝风采。”也就是说,我让房玄龄处理事情,你在旁边看着就得了。至于其他事情,不用费心。

然后,他马蹄哒哒地走了。

他穿的是春装,以为春暖花开,自己就可以在一片柳色如烟中,带着士兵,号角声声,凯旋而归。谁知,在战场上,他熬过了炎热的夏季,又进入了冰冷的秋季。由于临走话说得太满了,他不好意思换衣服,那件锦缎春装,“虽盛暑流汗,弗之易。及秋,穿败,左右请易之,上曰:‘军士衣多弊,吾独御新衣,可乎?’”

破衣服穿着还能忍受,最难忍受的是心里的担忧。遥远的朝廷,那个房玄龄不会有什么动作吧?时间短,他可能没有能力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夺取皇位。可是,现在已经大半年了,谁敢肯定啊?

再一次,太宗担心起来。

于是,他再次采用自己很擅长的试探术。

3

此时的房玄龄,在大唐长安,每天处理着政事。唐太宗走了,所有内政外交,都一揽子放在他的肩头,他“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很是忙碌。

这时,驿路快马绝尘而来,一路直入长安城,不为别的,专为送一道圣旨而来。圣旨打开,是太宗皇帝的慰劳信,上面只有一句话:“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

皇帝在前方征战,竟然会在战火硝烟中,还时时挂念着自己。

卢夫人警告他,小心啊,皇帝又猜疑你了。

房玄龄也知道,这不是挂念,是试探。皇帝把自己比做萧何,把皇帝比作刘邦。当年刘邦在前方作战,萧何也干着和房玄龄类似的工作。刘邦不断地派人回来慰劳,萧何大惑不解,这皇帝究竟是怎么啦?他手下人告诉他,这是皇帝不放心他,故意用这种办法,来试探他安抚他,他的祸事不远了。萧何听了,为了让刘邦放心,就将自己的子弟送上前线,跟着刘邦冲锋陷阵,刘邦这才松了一口气。

房玄龄很担心,做起事情来更加谨慎。无论什么事情,都请李治过目。

那天,他在相衙中正在办公,突然,外面的仆役告诉他,有人要拜见他。他一愣,什么人啊,有什么事情。仆役说,来人准备密告有人造反。房玄龄一听,立刻慌了手脚,马上招进那个人,问是谁人谋反。那人一笑,让其他人退下。房玄龄一挥手,其他人退下,然后“玄龄问密谋所在”,也就是谋反的人是谁。

那人一笑,指着他道:“公则是也。”

此刻的房玄龄有些断电,望着告密者,他知道,他又一次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将那人抓起来,或者杀掉,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太宗走的时候,曾经当面叮嘱过“命房玄龄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将所有权力都给了他,包括生杀予夺。

可是,他最终没有这么做。

他选择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法,“玄龄驿送行在”,房玄龄竟然将告密者好吃好喝招待着,然后以宰相之尊,亲自将他送到驿站,让人保护着,沿途不许出错,一直车马滚滚,送到高丽前线,送到太宗的面前。

4

太宗“闻留守有表送告密人”,表现得非常积极。他当即放下前沿的战事,亲自回来,处理这件事情。

在处理事情之前,他做足了铺垫,吩咐禁卫军,一个个披甲戴盔,手里握着明晃晃的大唐刀,寒光四射,如临大敌。然后大吼一声,让将那个告密者带进来。随着呼叫,那人衣袖飘飘走了进来,竟然不慌不忙。

太宗鼓着腮帮子,询问他“告者为谁”。

那人仍然一副不怕死的样子,硬梆梆扔出三个字:“房玄龄!”

历史,再次显得十分吊诡。在史书中,据说太宗形象十分威严,以至于所有大臣面见的时候,都有些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他曾得意地对别人说:“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馀年,每见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可是,现在,一个底层百姓见他,在刀光剑影中,在盔甲如水中,竟然十分冷静,吐字清晰响亮,毫不拖泥带水。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是提前商量好的,这个人知道,一切都是演戏,不会有生命之虞。

唐太宗听到这三个字,勃然大怒,冷哼一声道:“果然。”

这句话,史书作者应用的意思是,太宗说,我猜测的果然没错,你在诬陷房玄龄。但另一方面,则在无意识中,说出了太宗心里长期的担忧,怕房玄龄谋反。正是因为这样,有人来告密,他才会说出“果然”一词。

心中有鬼,才会“果然”,否则,何从谈起?

太宗一怒之下,马上“叱令腰斩”,将那人拉出去杀了。军前杀人,究竟杀的是不是那个人,谁能说得清?究竟杀没杀,又有谁能说得清?

一切,成为一桩“葫芦提”。

当天,太宗提起一支狼毫,饱蘸浓墨,用自己最擅长的飞白书法,在军营写下一份诏书,严厉责备房玄龄:你将这个告密者送来,就是不相信朕,朕说了给你权利,为什么还要把那个家伙送到军前来。而且,他在圣旨最后嘱咐:“更有如是者,可专决之。”

长安的房玄龄,接到圣旨,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对着老婆一笑,他知道,自己再次经过了太宗的考验。

而在高丽前线的太宗皇帝,则捋着自己那部帅气的胡须哈哈一笑,他终于以自己高妙的方法,敲打了一下房玄龄,警告他,千万别有其他动作,不然,满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你,都在防范着你。

是年九月,太宗回军。

太宗回来后心里仍不舒服,为自己在高丽的担心,总想要找回点什么,于是,房玄龄“以微谴归第”,也就是不知什么小过错,让他回府,陪着卢夫人聊天去了。不过,时间很短,太宗觉得差不多了,再次让他上班,处理政事。

(文章发表于《历史同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