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顺起:我与名人沒有约(第十三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记戏剧理论家刘仲武

 戏剧传媒 2020-07-12

▲戏剧理论家刘仲武先生

用这个标题撰写刘仲武太贴切不过了。在他五十八个戏剧春秋中,六年在校学艺,近六十年从事戏曲演艺、编导、领导工作,尤其他在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岗位上,孜孜不倦,成就卓著。至到他二零零五年退休后,离岗未离戏曲活动,有时,甚至比在任时还忙。

▲1985年与文化部长、诗人贺敬之合影

他一九九一年调省剧协,我一九九零转业,见证了他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剧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顾问的工作历程,由于我酷爱戏曲艺术,与他又处于朋友关系,对他在剧协长达十几年的工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渠道有所了解。

▲与中国剧协副主席郭汉城在一起

刘仲武,河北霸州市人。一九五九年考入原河北省戏曲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一九六五年毕业后留校进修两年后,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九六八年他便被选到河北省的创作组,这是全省直唯一的一个剧本创作组,他开始正式涉猎剧本创作。八十年代中叶曾有幸参加了由曹禺、吴祖光、张庚、郭汉城、叶朗等大家、名家授课的第一届全国戏剧评论讲习班。他先后任剧院编导室副主任兼艺术档案室主任、剧院办公室主任、一团书记兼副团长、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河北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并被河北师范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廊坊师院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河北电视台《绝对有戏》栏目戏曲顾问。他曾连续多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学院为外国留学生、研究生讲中国戏曲知识,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在职期间,他先后曾在七个党支部任书记。退休后,身兼河北省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多家票友协会、学会的名誉会长、顾问等职。曾参加第五、六届全国戏剧家代表大会和第七次全国文代会;本人被载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河北当代戏剧家》《河北当代文艺家名典》等书中,二零零一年中央电视台曾在“绵绣梨园”中对刘仲武作了专题报导。2001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评为优秀戏剧工作者。他多次荣获河北省的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与戏剧大家吴祖光合影

▲吴祖光为刘仲武题词

一、他曾是一名演员

刘仲武出生在北京、天津腹地,具有“戏曲之乡”的河北霸州。他从小喜欢戏曲,受戏曲环境影响和老艺人们的熏陶,耳濡目染。他在霸州市县城的河北梆子剧团里,八岁登台演娃娃生,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九五九年,在他所在小学校长刘季春推荐下,以一出《柜中缘》的岳雷演出,破格被河北省戏曲学校录取,学习河北梆子表演专业,学习武生、小生,三年级后,同班同学男生大部分进入“倒仓”阶段,刘仲武的嗓子还能唱,又学习了老生剧目。在校期间,曾得到了著名女武生鸿艳霞、有戏包袱之称的边来僧、“荣春社”走出来的名家祁荣雯、张荣兴及刘香玉等名师授艺。先后学演过《卖弓计》(饰薛仁贵)、《周仁献嫂》(饰李四公)《黄鹤楼》(饰周瑜、刘备)、《辕门射戟》(饰吕布)、《三战吕布》(饰吕布、张飞)、《江东计》(饰诸葛亮)《岳母刺字》(饰岳飞)等十余出戏。由于他聪明刻苦,且悟性记性好,又善于作文,被师生们称为“活字典”。三年级时,学校组织下乡演出,老师们要演《三疑记》,剧中的王先生没有人演,老师让他“钻锅”(临时救场,现学现演之举),他没有学过这出戏,老师临时给他说说路子,有唱没有词,可是过门开了,他按照辙韵现编了四句唱就蒙下来了,这次“钻锅”受到了科主任葛连友的大会表扬。1964年全国排演现代戏,学校也排练现代戏《朝阳沟》,由大导演郑艾龄执导,导演要求有一个人作“场记”工作,老师们不约而同的推荐了刘仲武,从此,他开始学习编导。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为刘仲武题字

▲在艺术名家阎肃家里做客

二、他是剧团书记兼副团长

八十年代,他曾被调到河北省文化厅艺术处工作,因85年随剧院一团进京演出,充当了一个月的随团记者,成绩突出,及时的将北京演出盛况传递回河北,与之同行的有河北日报记者张梦亭、石家庄日报记者张国才,有两家党报的紧密配合,更彰显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刘仲武到文化厅工作后,剧院的宣传工作有些薄弱,剧院又找厅长把他要回到剧院,任办公室主任,一年之后,裴艳玲又向剧院提出要求,调他到裴艳玲为领衔主演的一团任党支部书记兼副团长。裴艳玲与刘仲武是多年的老搭档,合作的十分愉快。裴艳玲演戏非常认真,不允许舞台上有瑕疵,所以,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演出,上场门的大幕条后边就是刘仲武的座位,他每场必到,从头看到尾,裴艳玲的精彩表演他都历历在目,张惠云、田春鸟等艺术大家的演出都让他收入眼底。当然,他的这个做法,除了他职务的责任外,也为他写戏剧评论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当时的剧团人才济济,裴艳玲、张惠云、田春鸟三巨头为剧团的顶梁柱,还有老艺术家张峰山、杨玉华、孟凡英、张荣亮、安秀花、王山林、钟亚琳、马志发,后起之秀张秋玲、许荷英、彭蕙蘅、刘凤岭、刘立伟、张克海等。在此间,该团排演了大量的精典剧目,成为剧院的一支生力军。

▲与戏剧大师裴艳玲

▲1985年在北京吉祥剧场听曹禺先生讲《钟馗

三、他是剧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河北是戏曲大省,也是戏曲强省。作为河北剧协“当家”人,刘仲武在剧协工作和任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十几年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尽职尽责的态度,游刃有余的展示他出色的智慧和艺术才华。他常常是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少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剧协”。常常加班加点,还因劳累过度患“脑血栓”住院。退休后,他作为顾问仍在为河北戏曲事业的繁荣和振兴奉献自已的余热。他老有所为,老兵新传,谱写着人生第二个辉煌。

▲与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

▲与北京市市长张百发一起看戏

▲与戏剧大家李默然

据不完全统计:

在他工作期间,经他选拔、推荐、申报、获得的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和“红梅大奖”“小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等各种奖项数十人,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与《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等报刊合作,组织撰写宣传我省戏剧人才的专题和专栏。《燕赵戏剧巡礼》《燕赵小梅花》《省剧大家谈》组织、撰写了百余篇评介文章。组织举办了多次“名演员读书班”,邀请了李默然、胡芝风、孙毓敏、石宏图等名家授课。组织参加各类艺术研讨会、座谈会,帮助剧团研究剧本、请导演、请二度创作人员,陪同剧团去外地演出,搞调研,接待外地院团来河北学习人员,带领河北演职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培训等。近年,又为筹建“李兰亭纪念馆”,从策划、撰稿一直到开馆揭幕,忙前忙后,他多次往返于石家庄与廊坊永清之间,付出了大量心血。

▲1986年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与厉慧良先生合影

▲与京剧名家胡芝风

▲1980年采访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

▲1980年采访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

四、他是一名戏剧编导

从68年开始创作以来,先后创作編写演出、出版或播出了小剧本《饮水思源》《新柜中缘》、创编导演了戏曲广播剧《情系君子兰》《寸草春晖》、河北梆子《抬花轿》《百年毛泽东》、河北梆子音乐剧《杜十娘》、杂唱广播剧《新柜中缘》等二十余部(集)。分别在央视、河北、石家庄电台播出。其中,《抬花轿》《百年毛泽东》等四部作品,曾在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蝉联四届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比一等奖。与他人合作,根据小说《再生缘》改编的《孟丽君》由望都县河北梆子剧团演出。

他有较深的辙韵基础,所以,他写剧本唱词有一定的功力,他编创的河北梆子《抬花轿》中有这样一段唱词,在听他讲课时见过。

王定云(唱):

凭栏望云天暗哀鸣孤雁,

思志诚,心忧烦珠泪偷弹。

自那日过街楼前依稀见,

到而今只身空对月中天。

念志诚茶饭难进唯把志诚念,

难相见数尽更筹依旧相见难。

叹夜长辗转反侧长夜叹,

寒灯孤只身相伴孤灯寒。

思志诚,叹孤单,怨夜长,盼团圆。

思思、叹叹、怨怨、盼盼,

何日相逢破镜重圆,盼望这一天。

这段唱彭蕙蘅唱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听着唱,看着唱词,真是一番享受。

▲八朵梅花伴老树:(左起)郭英丽、刘丽莎、徐金仙、刘秀荣、刘仲武、彭蕙蘅、梁维玲、李玉梅、罗慧琴

▲与京剧名家孟广禄(左为刘仲武夫人)

五、他是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刘仲武热衷于戏剧理论研究,尤其在八十年代中参加全国戏剧评论讲习班之后,凭借六年科班学习和在剧团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并在《人民日报》《中国戏剧》《大舞台》等报刊发表了百余篇戏剧评论和学术文章,很多文章被收编入《燕赵艺术论》等各类专集著作中。他前后采访和撰写的名人中,有戏剧大师和艺术界领导:曹禺、高占祥、李默然等,有戏剧界里程碑式代表人物谭元寿、罗慧兰、尚长荣、刘长瑜、裴艳玲、张淑敏、洪影、胡芝风、齐花坦、张惠云、田春鸟、王瑞楼、李红霞、尚丽华、谷文月、胡小凤、雷保春、刘秀荣等,有当今剧坛叱咤风云新领军人物张秋玲、彭艳琴、彭蕙蘅、许荷英、赵立华、李玉梅、王云菊、袁淑梅、苗文华、陈宝珠、陈宝胜、陈宝成、韩文梅、张宝英等,以及著名剧作家王昌言、著名导演陶先露、著名画家赵贵德、张素玉、著名曲艺家常志、武振英、青年歌唱家汪娟等百余人。

▲与河北梆子名家齐花坦、田春鸟在香港


▲与京剧名家张火丁


▲与京剧艺术家叶少兰


▲与中国剧协主席、话剧名家濮存昕


▲与电影艺术家刘晓庆交谈

刘仲武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他的理论有根有据,有章有法。他的评论深入浅出,观点鲜明。他写的文章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断章取义,形成了自已厚重纯朴的评论风格。由他做执行主编的《燕赵梨园百家》力作,记录了二百多位我省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其涉及名家之多,范围之广,档次之高,影响之大,是中华戏曲史上光辉篇章。几十年来,他工作之余,还创作出了不同题材,不同格律、不同风格的诗词在《诗神》《大舞台》等报刊上发表和出版。

▲与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

▲与京剧名家罗蕙兰

▲与奚啸伯之子奚延宏夫妇

六、他是知名文化使者

他作为老戏剧人和戏剧理论家,经常到电视台、图书馆、学校、票房等作公益性讲课。讲中国戏曲知识、普及我国传统文化。他的讲座,语言精练,内容丰富,聆听者学到了许多在学校、票房和民间学不到的东西。他作为河北电视台《戏曲频道》的特邀嘉宾和《绝对有戏》等多家评委,除了对票友进行点评外,通过媒体平台,为弘扬戏剧艺术,作出了突出的成就。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了宣传戏曲,曾在八十年代用诗词的方式写年画。起初为一套《宝莲灯》剧照年画配诗句,后来,发展到先由他编写戏曲故事,再由画家绘画,然后再由他进行第二次创作在画上配诗。十年来,先后与著名画家赵贵德、王学明、张素玉、田茂怀、张文学等联袂创作出版了《梅兰芳》《三国演义》《红楼梦》《杨家将》等系列连续剧形式的戏曲人物年画和《裴艳玲舞台艺术》作品。他的诗配画堪成另一类艺术之创举。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故事鲜活,细腻如微。如:他在《育子篇》中写到“雄鸡方司晨,早炊烟入云,汤羹味鲜美,一片慈母心。欲喂轻轻抿,恐烫娇娇唇”。据说,有一位老太太看了这幅四条屏时,感动的流了泪。纵观这些作品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艺术性为一体,有独特的审美感和艺术魅力。

▲与主持人赵宝乐、董艺


▲在河北省图书馆讲座

▲与名主持白燕升、王颖


▲主持京剧艺术家孙毓敏收徒、陈荣段拜师仪式

▲主持河北梆子艺术家齐花坦收徒仪式

▲主持戏剧大师裴艳玲收徒仪式

七、他是朋友圈里的良师益友

我认识刘仲武是二十三年前的一九九四年,当时,我写了一篇题为“繁荣现代戏,振兴河北戏剧”文章,曾上书剧协求得刊用。不久,收到他热情洋溢的回信并引荐我将文稿送省文化厅《河北文化》。之后我将稿子面交杂志社编辑,不久,全文刊用,并且在开头加了编者按。一九九五年,河北省第四届戏剧节组委会为我举办《收藏梨园名人书画展》,他是第一个出面协调者和谋划者。从此,我和刘仲武开始不断来往,成为好朋友。


▲刘仲武与本文作者赵顺起


▲刘仲武给作者赵顺起的回信

尤其近四年来,他身兼河北省评剧票友协会名誉会长,因工作关系,接触来往更加密切。他对协会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心目中的刘仲武善良热情,宽厚待人。一次我患病,他曾两次问候并在一次重大演出后,给我打电话说“你忙活了好久,怎么照相时沒见你”。一次我在听他讲坛的间息时,悄悄向一位女演员学“兰花指”,他无意中看到,回去就把讲解“兰花指”的资料发给了我。可见他对弘扬戏曲是多么的用心,对朋友的关怀是多么的细心。

▲刘仲武先生

八、他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每次见到刘仲武时,他总是高高兴兴,满面春风,衣冠整洁,步履轻盈。为什么?我感觉是他心态好,没有愁事,虽然他已然年逾古稀,但是他从不认输,心里状态非常好,或许是爱戏人永远都年轻吧。这是一方面,主要原因还不是这个,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有一位十分善良的夫人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可谓是妻贤子孝。长子常年在河北电视台工作,次子在河北世纪大饭店工作,他们都担任着比较重要的职务和工作,小女在美国,她有两儿一女,过着十分安逸殷实的生活。一家人虽然是分多聚少,但也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特别值得浓笔重彩的写一笔的是,他有个对他关心备至、体贴入微的夫人,他的夫人是河北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医术很精到,刘仲武因家族病史的原因,两次“心梗”一次“脑血栓”。他三次住院治疗,他的夫人都是日夜陪护,寸步不离。照顾的无微不至,致使他病情恢复的特别快,现在的刘仲武常常是精神抖擞,气定神闲。在他家中的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把“石扇”,上面有刘仲武自己写的一首自己命名的“藏头衔尾”诗,写道:仲武近年变糊涂,糊涂人生更幸福,幸福只缘心知足,知足常乐刘仲武。这是他总是高高兴兴的主要原因。


▲刘仲武与夫人合影

刘仲武为人正派,处事谨慎,心慈面善,平易近人。他有一句话,让我受益终身。都知道他朋友众多,他也曾说,“省内戏剧界的艺术家都是我的朋友”,这在梨园行内很难得,我非常相信,因为在我所接触包括许多省外名家中,直接和间接中所听到的,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但不知秘诀何在?前年春节,我到他家做客闲聊,他的一句话:“好话两边传,坏话两边瞒“,让我茅塞顿开。这句话说着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这不是中庸之道,是做人的德性和修养,是我学习的榜样。

文:赵顺起

图:周村、郑春杰、赵顺起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