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路评剧的出路在哪里

 戏剧传媒 2020-07-12

“高文举稳坐在书房中”

西路评剧《花亭会选段

演唱:张淑桂

▲西路评剧《花亭会》剧照,张淑桂饰高文举。

在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北京的西路评剧可称得上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小花。

西路评剧最初是由天津以西的通州、三河、宝坻、薊县一带的“西路莲花落”和“北京蹦蹦”发展演变而来。它的唱腔音高甩腔长且多以“侬呀嗨啊呀嗨”为装饰音,有大悲调、蛤蟆调、洞房调等十几种唱腔。其所演剧目内容通俗易懂,唱腔火爆热烈、激昂奔放,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由于受到东路评剧(即现在的评剧)剧目和众多名艺人的出现,西路评剧出现了衰微甚至消亡。

1958年,中国评剧院的胡沙院长为了挖掘己绝迹多年的西路评剧,他亲自到老艺人的家里拜访请他们出山。当时请的有艺名“小蜜蜂″的张秀峰、四月仙、郭荣启等。这几位老艺人到剧院为青年演员张淑桂、刘淑萍、花砚茹等口传辅导排演了《花亭会》《孙继皋卖水》《顶锅》等剧目。

▲西路评剧《花亭会》剧照,张淑桂饰高文举,刘淑萍饰张美英。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支持挖掘将失传的文化遗产,《花亭会》作内部演出时,当时的周扬部长特请了红线女(邝健廉)、常香玉、陈伯华等知名艺术家观看演出。当张淑桂饰演的小生高文举道白过后唱出了第一句“高文举稳坐在书房中”,她那甜而亮的高腔立时博得在场艺术家们的掌声和称赞,并得到一致的好评。此剧在大众剧场演出时,很多观众买不到票,便在剧场外的街道上听剧场里传出来的广播,不知情的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电台和唱片社为《花亭会》《孙继皋卖水》《顶锅》等几出戏录音灌制唱片向全国播放,得到了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和欢迎。张淑桂和刘淑萍两位老师也成为西路评剧的代表人物和传承人,胡沙院长在挖掘整理将要失传的西路评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路评剧《杨二舍化缘》剧照,张淑桂饰王美荣。

但经过文革后的七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方剧种都恢复了传统戏的演出,而西路评剧却沒能再度登上舞台,只是在个别评剧剧目中运用了一些西路评剧的唱腔。日前,我就西路评剧的问题特地进京拜访了张淑桂老师。

▲西路评剧传承人、评剧表演艺术家张淑桂

拜访中张老师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师父小蜜蜂(张秀峰)临终时对张淑桂说:“淑桂呀,可別让西路评剧给“绝户”了。(“绝户”是土语,指消亡的意思)。张淑桂当面答应一定要好好传下去,同时她也感到责任重大,也本想把这个特有的北京剧种传承下来。但事与愿违,由于西路评剧的唱腔音高在演唱上有一定的难度,张淑桂老师也曾多次提出要培训西路评剧青年演员,但有关领导不甚了解西路评剧而得不到支持。师姐刘淑萍几年前己经仙逝,目前她是唯一的西路评剧传承人,面对这个濒危的北京稀有剧种,张老师是那样的心急如焚,总觉得对不起师父,但得不到支持也是束手无策。好友劝她:“都这个年纪了,你着什么急呀。”话虽如此,但她想到自己的责任能不急吗。

▲西路评剧传承人、评剧表演艺术家张淑桂

西路评剧是评剧的根,也是评剧的重要组成部份,更是首都北京的文化遗产,理应申报国家级非遗。但根据规定申报传承人只能按行政单位申报,而张淑桂的原单位是中国评剧院,当时的海淀评剧团因主演退休而面临解散,只得向评剧院求借人才,院里便决定派张淑桂去支援,本来讲好是两年,可是剧院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的人事关系转到区级的海淀评剧团。就这样她的人事关系在区里而不能申报国家级非遗,只是在2012年12月收录到北京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

张淑桂老师给作者题字赠画册

通过这次拜访张淑桂老师,看到了一位艺术家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本人认为传承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扶持需要艺术基金,张淑桂老师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总不能让她掏腰包吧。大把的钱用在拍烂剧的所谓影视明星身上,又为什么不用在扶持传承文化遗产上呢。为了国家的宝贵文化,为了不伤老艺术家的心,真心希望文化部门多多扶持中国的戏曲事业和西路评剧,同时也希望年青的评剧演员认真钻研业务靠近西路评剧,让这朵戏曲园中的小花重现舞台大放异彩。

张淑桂老师与作者郭宗民合影

2018.4.3日

图文:郭宗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