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路梆子名琴师张国才的“三两琴音”(附:曲牌联奏)

 戏剧传媒 2020-07-12

这张CD是北路梆子演奏家张国才老师前几年亲手相赠的。犹记得,是在大同红牡丹票友活动中心演出前,张老师对我说:“小苏,这是我自己拉的北路梆子曲牌,你回去听一听。”

在回家的路上,我把这张CD放入光驱,这清悠的音乐便在车里久久回荡。我对北路梆子音乐不甚了解,但受中路梆子曲牌影响,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却又不同的表达,这北路梆子板胡特有的滑动修饰音,一下子吸引了我,这就是剧种的“味道”。一个门外汉尚可稳住心神去听一段纯粹的演奏,也算是一种“品味”了。


张国才老师退休前曾任大同市艺术学校校长,与我的恩师祁用彬同是李海明(艺名“全正”)的徒弟。学艺的那几年,常听祁老师提起,全正师傅北路、中路均擅长,十几岁就在字号班拉上呼胡了,长年伺候王玉山(艺名:“水上漂”),曾经在张家口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兰英、郭凤英等名家们中路、北路同台演出。

祁老师是能拉北路的,有一次偶然聊起来“我这北路拉的差你张国才老师远了,以前一点都不会拉北路。可全正师傅对我说,‘咱们到了人家包头,票友们好吃好喝好招待,唱中路你可以,可人家想唱段北路,你应付不下,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从此后,我就开始接触北路梆子,可是再怎么接触,隔行如隔山,拉个段段可以,上舞台演戏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还有,我拉不出你张老师的味道来。”

在大同跟着祁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我还真见过一次中路、北路的“风搅雪”,是中路的青衣、北路的老生同台演出的《走山》,当时操琴的是张国才老师,我专门录了像,还上传到了优酷视频,这也是我亲眼见到的唯一一次剧种间的同台竞技。

现实中,祁老师拉北路拉不过张老师,而张老师拉中路也稍逊祁老师。真正是:师出同门,各有千秋。

前几天,我回到大同去拜访张国才老师。病中的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咱们的祖先太伟大了,现在我们再努力、再创造,不还是在这几种板式上‘盖房子、装修’?有谁又创造过一种新的板式?你祁老师有一次激动地跟我说,他去看人家老艺人闹票,北路梆子的元宝通、绛州通太漂亮了,可惜当时我在学校工作走不开,没有录下一点资料,真是太遗憾了。老艺人们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智慧,你不是人家班子里的人,呼胡拉的再好,你伺候不了人家。那会又没有录音机、录像机,所以很多好玩意都失传了……”

他提到了北路梆子由无调锣到定调锣的改革,提到了没有更好继承北路梆子音乐,提到了以前那么多流派唱腔表演的“逝水无痕”……

他从90年代开始,一直在努力筹备一场北路梆子音乐演奏会。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只能摇头无奈。

“戏曲是讲流派的,而流派是需要乐队支撑的。同样的一出《空城计》,人家京剧马派是马派的,谭派是谭派的,言派是言派的。我们梆子戏曾经也是这样的。不只是唱,不同的流派的做表是不同的路子,都需要不同的鼓师、琴师伺候。如今,有些老的唱法还能从唱片中听到,可乐队不能这么干了,要不人家说你唱的不对、拉的不对。这是现实,无法逆行的文化发展走向。”

戏曲的乐队,不只是流淌音乐,他们承载起的是剧种的生命呼吸。

一首小诗,向中华戏曲的琴师们致敬!

《琴 师》

无声的你

有声的弦

指尖上的芭蕾

气贯长虹的琴弓

时而清泉细流

又有风声雷动

都是智慧

都是苦功

与世无争

我的柔情你可懂

松香化作灰烬

琴音留给后人

最美是传统

花色万千

姹紫嫣红

(2018年7月17日22:53)

作者:苏林和

▲张国才先生演奏的北路梆子《白蛇传·断桥》


▲张国才先生演奏的北路梆子曲牌联奏

张国才,(1944~)山西代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雁北戏曲学校,1989年又毕业于中国逻辑与语音函授大学进修班。师承李海明,历任山西省雁北地区北路梆子青年实验团伴奏、音乐创作员,雁北地区文化艺术学校教师、副校长、校长、书记。高级讲师。中国管弦乐协会会员,山西音乐家协会理事,山西戏曲音乐协会常务理事,大同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雁北地区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曾获省地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和模范领导、优秀党员、优秀园丁奖。 1964年发表处女作。1989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音乐唱腔设计有《八一风暴》《杜鹃山》《白蛇传》《教子》《断桥》等;教学剧目有《三叩门》《百草山》《陈三两爬堂》,现代戏《军民鱼水情》等;撰写专业论文《〈断桥〉音乐设计构思》、唱腔解说《剧种简介》《名人流派唱腔介绍》等,教材《北路梆子音乐、唱腔、伴奏》等。论文《晋剧音乐改革之我见》获山西省论文二等奖、全省征文荣誉奖、《晋剧音乐改革的盲目性》获1994年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研讨会一等奖,《断桥》获1987年山西省杏花奖大赛唱腔设计创作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