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之真诚与美

 戏剧传媒 2020-07-12

【摘要】“呼啦啦的洞庭风从古吹到今,水灵灵的洞庭景处处有名声。岳阳楼前走,飘飘千年梦,风流人物去,诗传动地吟。叹一声天下之忧陈年事,望一眼天下之乐时代情。”一首好听的歌,一首有生命价值的歌,不仅要词美、曲美、还要演唱者唱得美。只有这样,才能深度挖掘到真实的人性表达、才能勾勒出人生中、生活中的亮色来、才能让真善美飞翔起来。

【关键词】原创歌曲 洞庭 真诚 魅力 情怀

《洞庭放歌》肖正民作词,杨天解作曲。第一次听这首歌,倍感亲切。从歌曲中能品味出词曲作家对洞庭的眷恋与情怀。“数年再相邀,携眷带亲朋。风情八百里,一颗洞庭心。”朴素,唯美、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歌词与曲风能让听众对美丽洞庭产生敬畏之心,对词曲作家产生嫉妒之意。

洞庭八百,鱼米之乡,乃湖湘文化之宝藏,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多有赞美,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雍陶的《洞庭诗》“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足以表达洞庭八百的俊秀与美丽。

“呼啦啦的洞庭风从古吹到今,水灵灵的洞庭景处处有名声。岳阳楼前走,飘飘千年梦,风流人物去,诗传动地吟。叹一声天下之忧陈年事,望一眼天下之乐时代情。”词作家携眷带友披着星辰,迎着朝阳,感受洞庭湖湘壮景,满眼春色,民情暖暖,爱意浓浓。登天下名楼,领略吕仙洞宾之风采,追寻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文正公”之文脉。用柔情的笔墨,写《洞庭放歌》之美妙篇章,笔尖的温度表达了对过去天下之忧陈年事的感怀,同时也欢喜的描绘了新时代,新文化的卓越成就与勃勃生机。有探寻生态文明的视角和地域特色的内在情感,抒写出洞庭浩淼情深的生命原色。

“滔滔洞庭水,浓浓湖乡音,极目水天阔,浪里洞庭人。竹在水中摇,鱼在水上奔,大湖容四水,合流往前冲。喊一声洞庭人家齐祝福,挥一袖白色芦花诗意浓。”洞庭八百不仅景美,情真、洞庭人更加善良,淳朴。正所谓,人在画中站,鱼在画中游……一词一句,凝聚了词作家对洞庭的感恩与虔诚。众所周知,文字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不同于其它门类,可以大话,套话、甚至假话。歌词简练,须一针见血,须意蕴深长。好的歌词是表达精神气象的重要质量符号。歌词里流淌出来的诗情画意或人文精神或民族特点或地域文化等、都是词作家托举思想升华的力量。原创歌曲《洞庭放歌》,从歌词表象说大器、唯美,从歌词内在情感品,更多的流露出词作家赞美洞庭八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日新月异、积极向上地赶超精神。洞庭水、湖乡音、水天阔、洞庭人、喊一声、挥一袖等细微之处的描绘,自然、素朴,情感细腻,读来婉约清新,让听众能咀嚼出不一样的洞庭之美。这种美的诱惑,怎么听、怎么看都让人心旷神怡、怦然心动。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词曲作家穿越在故事散落一湖的洞庭,仿佛见柳毅传书,公主牧羊,吕仙头戴方巾,身穿道袍,斜背宝剑,手执云帚,飘然飞过洞庭八百与“范公”摆开八仙大桌开怀畅饮之景象。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旁,杨柳依依,微风拂面,放眼望去,蓝天如洗,水天一色。高大的门楼,色彩斑斓、雕梁画栋。那一砖一瓦让时间凝固,让故事升华。夕阳西下,鸟雀归巢,渔民摇船荡桨打鱼归来……漫步洞庭,瞬间能感觉穿越几百年的人文时空,使人惊叹不已。于是,便有了“呼啦啦的洞庭风从古吹到今,水灵灵的洞庭景处处有名声。劲威威的洞庭风从春吹到冬,朦胧胧的洞庭景招引万里宾。”前后呼应,遥相媲美的佳句。一个呼啦啦,一个劲威威,一个水灵灵,一个朦胧胧,宽阔、劲道、悠远、回味。饱含思想意蕴的歌词,通过作曲家优美的旋律和演唱者高亢嘹亮的歌声直抵听众心境深处,引人品味和启迪。这是不断改变,不断超越、对生活、对湖湘、对洞庭有一定深度认知的结晶。换言之,更是词曲作家挥之不去,怀揣着一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表述。

音乐的力量是所向披靡的,是任何语言、文字和影像无法替代的。好的音乐不仅能愉悦心灵,更是能陶冶情操的艺术享受。聆听时,我们的心灵会随着优美的旋律舞动起来。《洞庭放歌》作曲家杨天解通过不为寻常的创作技法,使这首歌充满了浓郁的湖湘特色,有着强烈的地方辣味。更像一股清新的甘泉,沁润着听众的心灵深处。其音乐材料极为简练,全曲围绕RE、SO、LA、RE四个骨干音变化发展,以二度级进结合四度跳进为特征构成徴调式的典型湖乡风格旋律,并在A段结尾出现全曲一个像征着喊湖的次高点乐句,把人们带入辽阔无垠、波光粼粼的水乡。而在B段,作曲家用节奏形成了与A段的情绪对比,音乐体现出一种自豪而奔放的激情。再现段是一种变化再现的手法,在全曲的结束句中出现了一个长长的最高音(HC),把人们带入一个升华了的湖乡梦境,使歌声在听众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使美丽洞庭更加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和神秘的传奇色彩。

一首好听的歌,一首有生命价值的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歌词,歌词美不美,首先看的是词作家的文学底蕴及社会阅历。再者,就是考验词作家会不会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提炼生活。当然,除词作家外,作曲家更是如此,两者缺一不可,必须融会贯通。好的作曲家自然对歌词有再度升华之美的责任和寻找真实内涵品质的义务及完美、深度表达词作家所要表达的理想意境。一首完整的歌曲,不仅要词美、曲美、还要演唱者唱得美。只有这样,才能深度挖掘到真实的人性表达、才能勾勒出人生中、生活中的亮色来、才能让真善美飞翔起来、才能在物欲横流的时空净化人的内心。

《洞庭放歌》,不仅词美、曲美、赏析时还能品读洞庭人的豪放与洒脱,品读洞庭人勤劳、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品读词曲作家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这种高人一等的创作思维与文化修养、审美及感受能力和精湛的技艺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修为。这首歌无论是舒缓的慢板还是令人兴奋节奏明快时的快板,词曲作家的艺术修为在歌曲中都得以体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或生活的内在感受,挖掘出了能够表达真善美较为理想的湖湘文化元素之一,同时也体现出了词曲作家较高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不言而喻,是对现实生活中,外在的美学反映,通过灵动的创作技巧和现代科技的艺术手段,把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启迪广大听众心灵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或培养出大众不一样的审美能力。

喜欢词曲作家这种去伪存真的审美表达,从某种角度来说《洞庭放歌》放飞的是依恋,歌颂的是情怀、是洞庭人的慧植灵根。歌曲激荡起泥土的芳香,充满着泥土般的厚实,洋溢着真诚。当这首歌旋律响起时,会有一种浸润心田的感动。尤其是节奏明快部分,“滔滔洞庭水,浓浓湖乡音,极目水天阔,浪里洞庭人……”这种真诚,是源于生活的“真,”是高于生活的“诚。”词曲作家字里行间迸发出的洞庭之美,包含山美、水美、人美,景美和洞庭人的憨厚、善良、勇敢、朴实与厚道之美。这是“真”于生活的创作,“诚”于灵魂的抒写!

◇ 高世逢  简介

高世逢:湖南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编剧、中国戏曲学院艺评世界会员,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争鸣评论社社员,其作品多次在艺评世界、语文月刊、湘声报、艺海、《魅力湖南》等全国知名刊物及公众平台发表。编剧作品《酒楼趣事》《拈坨子》《试官》《热血》、大型三段体歌舞剧《红太阳》颂、现代歌舞剧《人与自然》等二十多台。其中《人与自然》《钓鱼岛是中国的》走进西藏,演出过百场、创作编剧地方戏曲作品《试官》获2015国家艺术基金。创作地方戏曲作品《鹅状元》获2018国家艺术基金。戏曲小品《村主任是我的亲外甥》获湖南省公共艺术及株洲市文联扶植基金。原创歌曲《城管之歌》《中国军人好儿郎》等多个作品在全国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