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艺俱佳的陈小芬老师

 戏剧传媒 2020-07-12

作为戏曲演员既能演又能设计音乐唱腔虽然有之但不多见,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陈小芬老师在这方面可称得上是才艺并举的艺术家。早在1993年我就看过由陈老师主演的《王宝钏》《陈三两》以及在《春草闯堂》中饰演的相府小姐李伴月。近日,我通过朋友引荐亲自登门拜访了陈老师,亲耳聆听了她在演艺和设计音乐唱腔方面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一)

陈小芬祖籍河北省雄县,幼年时受家乡一个土生土长的剧种“老秧歌”的影响而喜欢上了戏曲。她是1956年12岁那年考入的北京市新中华河北梆子剧团学员班,当时老师在听了她的一段唱后觉得嗓子很好也很透亮,于是就把她分到了青衣组,启蒙老师是李云卿,受教于李桂云老师。

▲青年时期的陈小芬老师。

初入学员班,有极个别老师对这个来自农村有些土气的小女孩儿并不看好:“别说唱青衣了,就是唱老旦也不够格。″陈小芬听后很是伤心也很悲观,可李云卿老师却鼓励她:“孩子,你不要伤心也不要怕别人说,你只要刻苦努力,我一定让你唱成大青衣。”后来果然应验了老师的话,陈小芬不但艺术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后来还为剧团的诸多剧目音乐唱腔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唱腔设计后面己提。当时学员班规定学员要在三个月内扳好有难度的腿功″朝天凳″,扳不好就回家。陈小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李云卿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很快在规定期内练好了“朝天凳”。李云卿在教的同时也嘱咐她要好好的向李桂云老师学戏,她也瑾记老师的话,经常听李桂云老师说唱腔,从中学习了老师的韵腔技巧,并学会了《拣柴》中的三段慢板唱腔。

▲《冤家夫妻》剧照,陈小芬饰白玉凤(中),刘炽饰茴香(左),赵晓明饰江郎(右)

▲河北梆子《冤家夫妻》选段,演唱:陈小芬

陈小芬学员班毕业后就正式进入剧团开始了从艺生涯,在剧团主演过很多剧目,除前面提到的外,还主演过《孟姜女》《窦娥冤》《蝴蝶杯》《打金枝》《断桥》《冤家夫妻》《三上轿》《双官诰》《朱痕记》《忠保国》等多出剧目。在她所演的剧目中,其中《冤家夫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戏中她饰演女主角白玉凤的唱腔也是她自己设计的。“洞房”一场是重点场次,白玉凤在新婚之夜发现了被贼人抢去的珠宝箱竟然在新郎家中,她心情很复杂,对江边被贼人抢劫并被推入水中之事始终是“江上遇贼心怀恨,物证在手心胆惊,难道说新郎他是凶手”,但听侍女茴香说新郎黄金龙之母是吃斋念佛之人,她想“黄门怎会出恶人”,她不愿意是事实,认为是贼人将珠宝箱卖给了黄家。可心存疑虑的白玉凤记得抢劫之人头上有刀疤痕,为了弄清真相,她也只能“解疑团只有当面辨”。当黄金龙口呼″娘子″进入洞房中,白玉凤观察到了黄金龙头上的疤痕时,她立时觉得“天旋地转碎了心”。陈小芬在表演这段情节中运用眼神表现出人物惊鄂和对面前仇人的恨,也用眼神表现此时人物的心理变化,演活了白玉凤这个人物。后来央视戏曲频道的《名段欣赏》还专门录制了她在这出戏中两段唱的影像向全国播放,其中就有“洞房”中提到的那段唱。

▲上图:《打金枝》中饰皇后。下图左:《蝴蝶杯》中饰胡凤莲;下图右:《金水桥》中饰银屏公主。

在陈小芬所主演的剧目中,《王宝钏》是她演出场次最多的一出戏。因这出戏较长,有的梆子剧团从“武家坡”起始演,我在看她演这出戏时却是从与丈夫难舍难离情感复杂的“平贵别窑”起至“大登殿″结束,呈现给观众一个完美的王宝钏。她不但艺好而且人脉关系也很好,河北省梆子剧院的国家一级板胡演奏家刘云海老先生还特邀请她了去省电台录过唱段,同去的鼓师是她的先生苏继宗。

▲《别窑》中饰王宝钏。

陈小芬至今还记得两件很难忘的事。当初在学员班学戏不像现在有那么好的条件,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练功有地毯,排戏有排练场。那时学戏是很苦的,他们经常练功的地方是虎坊桥的石头胡同、阡儿路、果子巷,还有华北剧场(即现在的丰泽园饭庄)。他们是在高低不平的砖地上练功,晚上睡的是大通铺,条件虽苦些,但为了学戏也是乐在其中,她有时也会去当初练功的地方转转,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址己不复存在,但石头胡同还在,每当她和同事们聊起当年练功之事都会引起共鸣。

1965年,北京市文化局组织了一个文工团演出小分队,队员来自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话剧、歌舞剧院等艺术团体,陈小芬也有幸抽调到文工团演出队。文工团演出分农村和工矿两个队,陈小芬是工矿队。他们与工人同吃同住,白天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然后根据好人好事和先进人物创作出节目晚上为工人演出。小分队成员都很团结,生活上互相帮助,她也从这些成员中学到了不同艺术种类中的很多东西,对自己在表演人物和创造上有很大的收益和帮助,至今她也和其中的成员保持着联系。

(二)

陈小芬的艺术不仅展现在舞台上,在音乐设计上也是创腔能手,她能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设计唱腔。《梅林山下》是北京梆子团创排的一出现代戏,陈小芬在戏中饰演的小莲在出场时有一段唱“早晨的太阳分外红……”,因当时剧团还没有创腔组,全是自己设计唱腔,她起初套用的是《大登殿》中“金牌调来银牌宣”的唱腔,但一唱觉得不合适,因为河北梆子唱词都是七言句和十言句,硬套是不行,况且套用这个唱腔也不幅合一个现代的农村小姑娘。她经过自己反复的琢磨,终于为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个轻松欢快的唱腔而且还很成功,她也由此在音乐设计方面便一发不可收拾,和先生苏继宗一起互相切磋研究唱腔,为后来剧团演出的《龙江颂》《云岭春燕》《琼花》《红灯记》《座山虎传奇》《湘水缘》《玉兔下凡》《杨门女将》《打金枝》《羞月残花》《冤家夫妻》等多出剧目设计了唱腔,还与另外几位老师为新编十二场清朝传奇历史剧《三探圆明园》设计音乐唱腔,她用河北梆子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还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为纪念周总理创作的小戏《一坯土》设计唱腔,还用河北梆子唱腔为《唱支山歌给党听》谱了曲。

▲为音乐系学生讲课。

▲辅导音乐系学生。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作曲李石条和编剧、作曲姬君超两位老师为搞创作经常来北京梆子团,陈小芬和两位老师也有多次接触并一起探讨唱腔创作,向他们学了很多创作上的东西。除此之外,她还经常看天津时调、京韵大鼓和京剧,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河北梆子唱腔。《窦娥冤》这出戏很多前辈艺术家都演过,仅河北梆子也有不同版本。为了突出北京梆子团的特色,陈小芬经过反复推敲,为这出戏中的“倚门望"这段唱设计了较完美的成套唱腔。在这段唱中,窦娥挂念出外讨债未归的婆婆和思念赶考的父亲,又想到早逝的丈夫、孤寡的婆媳无人怜的不幸身世是痛彻心扉,陈小芬为这段唱设计了导板、大慢板(哭相思)、小慢板、正调二六板、反调二六板、快板、散板、锁板等板式,并在“窦娥独自空闺守“的“空″字运用了京韵大鼓的曲调,接下来又转回到传统的河北梆子腔,表现了窦娥对封建社会底层妇女血泪的控诉和无力的抗爭。整段唱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辅导学生。

199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戏曲组的“505空中大舞台”为了普及戏曲知识,特开辟了一项名家专题讲座。节目组的编辑找到了陈小芬,要她介绍河北梆子的板式唱腔。但这个讲座不单指一个行当,而且包括各个行当的唱、念、包括锣鼓要面面俱到。虽有些难,但她为了宣传祖国的传统文化就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讲解词由丈夫写好再由自己播讲。这档节目持续了半年之久,她的讲解通俗易懂,播出后很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为北京河北梆子团复排《打金枝》。

▲学生们演的″蝴蝶杯″。

▲与所教学生合影。

陈小芬现在是中国戏曲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虽然己经退休,但身为中共党员的她比在剧团演出时还要忙。剧团为了挖掘河北梆子传统剧目,也是为了培养年轻人,于2011年12月9日成立了《打金枝》剧组,团领导邀请了陈小芬、殷新泉、王淑惠三位老师为排指导。2013年,陈小芬和殷新泉又合作为北京职业戏曲艺术学院河北梆子班的学生排了《蝴蝶杯》中的“藏舟”一折戏。“藏舟”一折戏唱表难度很大,也非常吃功夫,两位老师辛勤的付出和学生们的努力,演出后效果非常好。后来又为学生们排了《窦娥冤》中的“行路″一折;排演的《王宝钏》中的“别窑”和“算粮”两折戏也呈现舞台与观众见了面。

▲上图左:与国戏领导合影,后站者为学生。上图右:指导乐队排练。下图左:学生毕业音乐会结束后与国戏领导及演职员合影。下图右:向国戏教授朱维英请教。

陈小芬现在中国戏曲学院作曲系教学,教学间隙经常向本院作曲系的教授朱维英请教探讨研究唱腔。在教学方面,陈小芬认为:戏曲要继承也要创新,继承不等于照搬,在继承上要有所发展,教学生要唱情,只唱声音只唱旋律的唱腔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唱得有血有肉有变化才能感动观众。所以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把传统的东西学扎实,前辈老艺术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保留不能丢。在创作上要把握好人物的情感,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基于她的艺术和音乐设计方面的成就,曾获得过诸多奖项,1982年她为新创排的现代戏《座山虎传奇》获作曲奖;1985年为《羞月残花》获音乐设计奖,获得过文化系统优秀先进工作者等,她演出的《蝴蝶杯》中“藏舟”一折获优秀表演奖等。(获奖很多,本文不一一表述)。

▲陈小芬、苏继宗夫妻年轻时合影。

陈小芬的先生苏继宗是北京梆子团的鼓师,他对待艺术精益求精,在场上和演员也配合的很默契,在长达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团里的很多剧目都是由他打鼓。自退休后,虽然再没有回过团,却为前来的学生传授打鼓技艺,而且教学生是从来不收费,在家教学生时经常为研究技艺到夜里一两点钟,在教学上是敬业的好老师,他的宗旨是可以教学生但从不收徒。两位老师在职称上虽不是一级却胜似一级,是令人敬佩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2019.5.26日定稿

▲本文作者郭宗民与苏继宗、陈小芬夫妻合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