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晓蓉的眼泪

 戏剧传媒 2020-07-12

看过原晓蓉两次落泪,其中一次是开会现场。当然,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落泪了。但是,我心中并没有多少同情。

原晓蓉何许人也?

她是一名蒲剧演员,且是一个民营剧团(河津小梅花蒲剧团)的“角儿”。山西除了有老陈醋还有汾酒,人们不由得会想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果说杏花村是汾酒的“酒旗”,那么“杏花奖”成了省里艺术人才竞攀的“高枝”。


▲河津小梅花蒲剧团演出实况。

山西省第十六届“杏花奖”评比第一场便是原晓蓉的《断桥》。之于蒲剧,我是一个“游客”,既不知其渊源流派又难解其剧目板式。所以,看戏也就成了消遣中的“瞎讲究”。虽然,小青和许仙有打有杀,许仙还有高难度的“吊毛”等技巧,但是这出戏太熟悉了,根本没有吊起我的胃口。感觉,原晓蓉就是唱,她一张口似乎胡琴锣鼓家什都安静了,唱完之后乐声、鼓掌声一股脑儿涌过来。记忆最深的就是“十队里”“十不该”,唱词我是第一次见,虽然看起来老掉牙,细品却韵味十足。我当即想起晋剧流失的“十炉香”。这种唱词和唱法流传已久,但很多戏都已经“断流”了。

▲原晓蓉《断桥》选段(2008年)

印象中,运城这边的演员唱功都很厉害。所以,我对原晓蓉仍没有太多的感动。

之后,她们又演了《三关明月·议和》。不演不要紧,这场戏出了一个小情况:“萧太后”的头戴掉了两次。第二天的专家评议会直言不讳提出了这个问题,继而对演出阵容和舞台呈现的质疑接踵而来,于是这只听水响不见水开的锅盖也就揭开了。

▲《三关明月》剧照,原晓蓉饰佘太君。


原晓蓉哭了。

团里参加会议的几个人眼中都噙着泪水,连75岁高龄的解光礼都有所动容。“萧太后”泪如洗面,激动地站起来,“各位老师,我的头戴是借省京剧院的,这种头戴我们团没有,人家友情赞助我们的。我们民营团平时演出不讲究,为了不给晓蓉拉分,所以临时改变穿戴。这个头戴不合适,结果演出就掉了……”

面对这样的解释,我仍是“铁石心肠”。艺术不相信眼泪,舞台就是舞台,如果戏外的煽情有用,还练得什么功,评得什么分?


▲解光礼老师为原晓蓉指导身段。


然后,蒲剧名丑兰敬生继续讲他们的困难。最后,面容清癯的解光礼老爷子也讲了几句,他说他已经回家种菜了,是这个团又把他请过去了,他不要钱就想让娃们演好这出《断桥》,“我师傅是怎么死的?师娘说,我师傅离开剧团一回到家就发脾气。临走那几天,他说:‘戏都唱不动了,我活着还有啥意思?’三天后,他上吊了。”老爷子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


▲蒲剧《断桥》剧照,原晓蓉饰白素贞。


后来,他们讲原晓蓉是个“冯派”的好苗苗,在这个团把娃耽误了。这个《断桥》是冯派的代表剧,但是没有资料留存下来,如果不赶紧排出来,这种老路子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了。民营团靠演出讨生活,演员水平层次不齐。许仙是借的,小青已经定了演出完就要调走,这次演出的吃喝拉撒有一部分是团里和原晓蓉凑的,这个戏只彩排了一遍,当时下雨舞台是漏的,只有中间一块是干的,为了不把行头毁了,只有演员在台中,乐队全部冒着雨排练……

原晓蓉始终没有开口,只是手捂着脸低声啜泣。

会散了,剧团的人走了。

▲《 对花枪》剧照,原晓蓉分饰少年和老年姜桂芝。


后来,和几个铁杆蒲剧戏友聚会,提到富有传奇的“河小”团,他们说起了“误入藕花深处”的团长任孝义,说到了蒲剧名家武俊英和兰敬生,讲了蒲剧“新八条棍”之一解光礼老先生。他们说得滔滔不绝,我听得津津有味。我好奇地问起了原晓蓉,“寻找了一辈子戏曲好声腔”的胡晓瑜大姐开始哭一阵笑一阵,说一阵唱一阵,真正的戏友不能谈戏,一碰戏就成了疯子。

▲原晓蓉参加2018年运城市蒲剧团申请的国家艺术基金“蒲剧表演人才培养”学习。


说起原晓蓉,避不开蒲剧“冯派”朱秀英。戏友们七嘴八舌,沸腾般各自冒着泡儿。他们像教授一样给我分析“按、点、顿、拉、闪、放”,我听得懵懵懂懂。最后,我拿走了胡姐家里的《朱秀英纪念文集》,我需要慢慢了解这让戏友们疯狂追捧的“冯派”。

回家后,我从网上找到了朱秀英老师的唱段音频资料,一边用音箱播放,一边翻看这本书,无意识地品味戏友们说的“六字箴言”。朱老师的唱,很有特点:她的尾音高起低落,唱中带说,有时候三个字会连贯紧凑地迸出,最主要的是每个字都像子弹一样有力地喷出,连我这异乡人都能听得真真切切。

听完唱,看完书,我又看了一遍原晓蓉的演出视频,心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就在这时,戏友小焦发来了朱秀英老师去世原晓蓉哭灵的视频。因为一些琐事,我在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才闲下来打开。这段视频,录得很粗糙,其中还有办事人员的吵嚷声,乐队人员穿着也不讲究,祭唱的文辞十分直白朴素。但,这蒲腔音乐一起,浑身缟素的原晓蓉一出,熟悉的冯派唱腔一起,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下来了。就在这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简直不能称作舞台的方寸之地,这个年轻人用老师的唱腔唱出了老师的一生,用老师的唱法祭拜老师,天地似乎都要为之动容。

▲原晓蓉《祭灵》追忆恩师朱秀英。

我又想起了开会时原晓蓉的眼泪。

她参赛又为了什么?

作为民营团,没有职称工资一说,就是拿了奖也不过是个高贵的本本。

她坚持又为了什么?

连“小青儿”都跳槽了,她又不是无处收留?听戏友们说,她已经结婚生子,婆家在吕梁兴县,生计根本不是问题。

她落泪又为了什么?

担心演出失误影响拿奖?还是募集来了钱打了水漂,对不起家人和朋友?

我想,都不是!

朱老师去世前几天,原晓蓉他们第一次到太原参加省里组织的非遗晚会。老太太带着氧气罩,鼓励她们要给“冯派”露脸。时至今日,当年的伙伴就剩她一个,而她又一次在熟悉的梅兰芳剧院舞台演出,“故地重游”又怎么不会“往事重提”?

她代表“冯派”而来,带着恩师朱秀英的重托而来。

斯人已去,但音容长存。而原晓蓉就是不朽的朱秀英。


▲原晓蓉和师傅朱秀英。


戏曲,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文物”,在一代又一代艺人的悲欢中传递,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们誓死捍卫。或许他们一辈子登不得庙堂,只是在莽草丛生的“江湖”中浪迹。但是只要这些“蚁军”存在,比天还大的戏就不会塌下来。

▲《骂殿》剧照,原晓蓉饰贺后。

▲《教子》剧照,原晓蓉饰王春娥。

夜色阑珊,曲终人散,大幕收起,明日定又是另一番热闹。但是,今夜谁又来拭去原晓蓉的眼泪?

原晓蓉,女,主工青衣兼老旦,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获得者,河津小梅花蒲剧团演员。她师从蒲剧名家朱秀英,尽得“冯派”真传,唱腔感情充沛、字正腔圆,功底扎实、能文能武,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演员,主演的剧目有《忠孝义》(双官诰)《明公断》《白蛇传》《三关明月》《对花枪》《泪洒相思地》《莫愁女》《三击掌》《骂殿》等。


(2019年10月7日8:30于太原)

作者:苏林和

摄影:陈斌朋、姚小勇、张波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